高职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6-01 11:27:31

高职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通过对当前高职大学生的文化消费现状进行分析,指出高职大学生的生活质量、生活方式和文化消费观念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因此,研究当代高职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对于化解当前文化领域中的消极现象,用科学方式引导高职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文化;消费;消费方式

在物质横流的时代,精神文明总是如同配角。随着中国物质生产方式的市场化,中国精神生产的市场也被这条经济活动的规律所引导,文化消费的方式和途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人嗅到了这里面的商机。大学生作为文化消费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将是未来文化消费阵营中的主要力量。近年来,高职院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新兴生力军,“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产学研相结合”已逐渐成为我国高职院校办学的主要理念,在这个理念的指引下,高职学院高职大学生重技能,轻知识;重应用,轻理论;重专业,轻人文的教育模式还普遍存在,因此,高职院校如何加强提高在校高职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彰显高职院校的育人功能已成当务之急。

一、高职大学生文化消费导向现状及分析

(一)文化消费内容

调查表明:现在高达85%的高职大学生最常涉猎的阅读是娱乐休闲类的信息。时尚、体育、娱乐明星、幽默、游戏及动漫的吸引力远远大于中国文化的诗词歌赋、散文及名家著作。大多数被调查者的态度是,高职大学生消费文化本身只是娱乐与休闲,目的无非是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排遣一下内心的压抑与焦虑。而很少有人会有目的的去消费文化。

在文化消费内容上,对于休闲娱乐的文化始终是一种泡沫文化,没有真正意义上文化的根基。对于古典文学这种中国文化真正的载体,却鲜被人关注。第一个成为高职大学生文化消费的追捧者,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所创造的青春文学。第二种被誉为考试宝典的各类参考用书,是当代高职大学生的另一股热潮。但是,现在的教参市场都是为各类考试准备的磨刀石。为求高分,为求良木而栖,这些书往往比学术专刊、专业书籍更为重要。,对于现在的高职大学生来说,不是不会去“自己思考”,而是现在的文化市场的导向,让人变得不能“自己思考”。

(二)文化消费形式

(1)高雅艺术文化消费驱动力不够。从问卷上经常性参加展会,愿意为一些文化艺术掏腰包的人,少之又少,仅为1%。对于这点来说,相对比较无奈。毕竟在面包和精神面前,面包是基础。可以让高雅艺术进校园这样的活动,多多的开展一些。尽所能的大众化。比如上海的剧院前段时间刚推出的一些的人文话剧,效果很好,到场的观众都为之震撼。有了这么一个文化平台,让更多的高职大学生去关注、去欣赏、去膜拜艺术、文化。

(2)基于网络产业的文化消费理念广受认同。调查显示,大部分的高职大学生每月在文化消费方面的支出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在于网络,甚至有近10%的受调查同学每月在上网方面花费50元以上。网络文化的多元化,让高职大学生有了一个平台去接触世界、社会信息。正因为此,网络文化在影响新一代高职大学生思想品德、价值观念方面有相当的分量。

二、高职大学生文化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消费层次偏低

在调查中发现,高职大学生文化消费内容丰富,但主要消费内容基本局限于纯娱乐型消费或者是专业发展类消费,较高层次的文化消费行为基本没有。以网络费为例,大多数同学认同网络对自己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对于如何合理的应用网络,尤其是利用网络来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却不知所措。几年前曾经推出过精品文化进校园活动,当这些被人们认为是阳春白雪的艺术作品走进校园之后,受到了高职大学生的热烈欢迎。事实上,高职大学生并不是不能接受高雅文化,有时候只是缺乏合适的途径和科学的引导。

(二)文化消费表现出一定的功利性

调查中发现,最受学生欢迎的书籍为娱乐杂志、专业或英语类辅导书,而选择严肃文学、古典文学和政治类图书的学生非常少,反映出高职大学生文化消费中的功利性取向。学生在进行文化消费的时候,单纯地把文化产品看作一种普通的消费品来满足目前的需求,要么是娱乐性需求,要么是专业发展性需要。对于那些影响不明显或是只有在将来才能看到影响的文化产品缺乏认识,也缺乏消费的积极性。

(三)文化消费心理不成熟

高职大学生文化消费心理不成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消费习惯首先,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在你最喜欢的音乐、影视及游戏三个题目的调查中,约20% 以上的同学表示喜欢日本歌曲、影视作品及游戏;另有25% 左右同学选择了韩国产品,选择国产的30%左右,其他选择了欧美。近年来日韩文化在中国的大量传播,对于这一调查结果,我们不难理解是为什么。其次,文化消费选择偏低龄化。具体表现为,在高职大学生最喜欢的杂志中,漫画类、言情武侠类占的比重大,选择严肃文学的只占10%左右。

三、提高高职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对策研究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不同的个体的文化认知不同,对于消费理念的不同,让文化消费的现况更加盘根错节。正因为此,在大学这个文化氛围较为浓郁的地方,我们积极倡议加强人文教育,增强文化涵养,希望能让高职大学生的文化消费提高一个层次。

(一)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观念

参加调查的同学中有73.1%的同学每月在文化消费方面花费的金钱在50元以下,占了每月生活费5%~10%,首先,我们高职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观,把握正确的文化消费方向,走出消费误区,从而有利于自身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其次,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异,选择适合自己的文化消费方式,对于自己的消费要有计划,不能盲目消费。

(二)提高文化消费内容

首先,是对于现在的文化市场:文化市场不应遵从市场经济的规律,甘为文化有所贡献,不让文化越来越商业化。让大家能在市场这个大氛围下,多去感知。再次,是高职大学生自身修养的提高。身为当代青年的我们,应该多多的进行自身的思考。要从“让我做什么?”转变到“我要做什么?”自我觉醒意识是最大的动力,激励自己去关注自己的人生,不仅仅是对于未来就业、本身专业的关注,更该加入人生的思考,看些文学、哲学、心理方面的读物。最后还应该经常的关注时事,高职大学生的视角独特,自身较为敏感,对于信息的捕捉更加的敏锐,有了较高的文化修为,才能正确的分析问题,提出较有层次的意见。显示当代高职大学生的独特。

(三)提升文化消费能力

来自不同地区的高职大学生由于生活水平的差异,对待文化消费的认知是有所不同的。当发现一本内容诱人但价位较高的图书时,有将近70%来自农村的同学选择不买或者暂时不买,等经济宽裕时再买。而大多数来自大城市或者城镇的同学则会选择购买来满足自己在文化阅读方面的需求,只有少数同学会想要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合买。对于报刊、杂志的阅读,有41.4%来自大城市的同学会每周甚至每天购买阅读,49.4%来自城镇的同学会选择购买周刊或是月刊进行阅读,大约每周或是每月购买一至两次,而有57.7%来自农村的同学几乎不购买报刊、杂志来阅读,他们大多都会选择在图书馆里借阅。这就需要学校提供更多的渠道去满足大家的文化消费,定期的增加、优化图书馆的藏书情况。对于学生的借书情况进行适时统计,了解高职大学生的文化阅读动态。有时也可适当的对于相较而言生活水平较低的同学发放一些文化津贴,鼓励多多阅读、消费文化。

结论

对于身为消费者的高职大学生,能够把自己的目光放在文化的本质上,而并非一味的追求时尚的前端。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作为国家的新生力量,对于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应该敬畏和传承,担负起对于当今文化导向的风向标。因此,提高高职大学生文化消费层次,并不是高职大学生单方面就能一步登天的,他的提升,需要个方面的提高。国家对于启蒙人文教育的加强,学校在升学率的同时,更多的是提供更多的文化消费的机会,推出更多的优惠政策,促进文化消费。因此,提高高职大学生文化消费是必须的,也是迫在眉睫的,高职大学生文化消费是大众文化消费的核心。他的提高是对整个文化市场消费群消费倾向的指标,是让中国文化传承最为强大的载体。

参考文献:

[1]叶育新.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特征研究[J].重庆科学院学报,2012,(5):69—72.

[2]冯琦,刘颖,汤静煜.合理导向大学生文化消费[J].统计教育,2010,(9):56—58.

[2]刘颖.大学生文化消费特征及趋势解析[J].统计与决策,2010,(9):56—58.

[2]汤静.大学生消费结构及存在问题研究[J].职教论坛,2008,(9):56—58.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2YJ C790078)阶段性研究成果。

上一篇:浅谈秋季大棚加遮阳网育苗技术 下一篇:早期妊娠胎盘绒毛植入不全流产的超声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