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初探

时间:2022-06-01 03:59:09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初探

摘 要:长期以来,很多学生对数学课排斥,认为数学中的数字、字母、公式、图形等非常枯燥乏味,作用也无法体现于生活。实际上,数学就像海洋,深邃博大,这其中蕴含了无穷无尽的神秘和奥妙,同时也充满了快乐和魅力。只是学生并没有真正了解和接近它。让学生积极接受数学,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最主要的方法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阐述了自学能力对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并据此提出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学能力;培养

一、自学能力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

自学能力具有独立性,它是学生自主获得、把握、运用知识的多层次综合能力,需要多样化的心理机制参与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指出,自学能力是人类生存必备的能力之一。因此,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对其学习的过程和其个人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具备了自学能力,就会形成积极、主动、独立获得知识的学习态度,而这种自主形成的态度则会强化其自信心和积极的斗志。一旦形成习惯,就会使学生成为掌控学习的主人,从而激发他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在进行七年级第一学期《图形认识初步》第一小节的讲授前,首先要求学生利用红薯等自制立体图形,如圆柱、棱柱正方体、长方体等,并在正式授课前对所有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学生可以讲解制作图形的过程和细节,由教师对作品的正确和缺陷之处进行点评,同时引导学生进入新课教授过程。这种授课法有几点优势:(1)学生在制作图形的过程中要自己阅读课本章节,甚至需要涉猎课外书籍。(2)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时,必然会遇到诸多困难和疑问,进而对图形发生兴趣,致使其集中精力进入教师授课环节,认真听讲,并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找出自己作品的差距,解决自己存在的疑难问题。

2.符合终身学习的大趋势

随着社会的进步,新老知识的交替在加速,这就使学生在学校学的知识已远远达不到应对发展的要求。因此,使学生掌握学习技能,进而自主进行多方面的知识获得,成为全世界的一种共识。而在这种发展环境中,终身学习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谓终身学习即人类为不断完善自身,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域进行任何形式的学习。从目前我国教学方法上分析,单一的教授学习方式、固定的学习场所、教师的指点无法适应上述社会发展、学习模式的变迁。必须在终身学习这种新型模式中加入学生的自学能力,才可适应社会发展。

3.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

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是当下社会的新要求。目前,互联网已进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巨大的信息量、互动的网络体系使知识的总量和质量急剧增长,这就对当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更高、更复杂的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网络的作用巨大,其提供的学习途径和方式非常之多,且非常便捷,学生能自由地利用网络,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获取需要的各种知识,达成自身学习的愿望和目的。我们也看到,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监督和引导消失了,学习的主动性移交到了学生手中,从而使学生自学能力成为其完成知识获取的重要基础。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路径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认为,学习动机与心理因素高度相关,这种心理因素显示出更持续、更主动、更活跃的特点,并以兴趣进行集中体现。因此,教师首先要做到的是将学生学习兴趣巧妙地激发出来,而在这一过程中,实际运用和操作显然是最为有效的方法。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需要将授课内容和实际生活进行密切结合,指导学生亲自参与操作,以此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如,在教学“图形旋转”“三视图”“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等课程时,教师可以设置生动形象的授课背景,使学生摈弃固有的模型,通过亲自观察后,运用自己的想象进行模型制作,并进行相关实验,总结得出结论,让学生感到成功喜悦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自主学习知识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的方法很多,如,创立“智力快车”或“巧思妙解”等教学板块,用极具乐趣的智力趣题开展智力小测验、巧思妙解,课后进行答案汇集,并评选最佳巧妙答案,以此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的情趣得到激发,学会独立进行思考。

2.创设问题,启发学生思维

由于学生自身知识结构所限,其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会出现无法解决某些问题的情况,由此而产生的疑问是学生迫切要得到答案的。我们发现,如果教师巧妙地设置一些问题情境,抓住此时学生的求知欲望,则可以非常有效地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不失为一种快速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将情境适度引入教学中,还可以克服数学概念、理论枯燥和抽象的缺陷,让课堂教学内容在新颖和趣味中得到学生的喜爱。

如,我们进行“线段比较”这一章节的讲授时,可以进行实例背景设置,指导学生自行总结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要求学生完成以下过程:

(1)如何对两名学生的身高进行比较?站在一起,脚处于同一平面的原因是什么?

(2)如何进行两座大山高低的比较?量出其高度用什么方法?

通过课堂实践,我们发现上述问题的设置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对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有了深刻的认知,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3.寻找数学规律,加强教学反馈

规律是数学中无处不在的,对规律的寻找,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立足于授课内容,指导学生自主寻找数学规律,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的感知和理解,强化自身的自学能力。同时,我们认为,在对数学规律的探索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地对自己既往的学习状况进行反思。从多角度、多层次对自己学过的知识进行全面总结,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如,在进行《勾股定理》章节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案:

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之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就是著名的“勾股定理”。请问同学们,下面的条件是否可以同时存在于直角三角形中?

(1)三条边长均为正整数;

(2)一条直角边为素数(也称质数)。

如果认为存在,你可否对另一条直角边进行求解?如果不存在,理由有哪些?

分析:我们先进行存在假设,设另一直角边长为x,斜边长为y,则x,y为正整数,根据题意得:p2+x2=y2,即:(y+x)(y-x)=p2,又由 p为素数,讨论分析即可求得。

通过上述教案的进行,可以确定,这种具有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可以让学生自主摸索数学规律,一方面使学生对勾股定理知识有了深刻的认知,另一方面,其数学思维和自学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4.培养自学的方法

我们认为,在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本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态度,逐步引导学生对自学方法加以把握,真正成为学习的掌控者。

(1)独立阅读的掌握

自学的基础是独立阅读。培养学生掌握独立阅读的方法,应该先指导其学会预习。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这样进行有效预习:要求学生对第二天的新课内容进行阅读预习,并将有关知识难点和疑问以及自己的理解进行记录,在课堂上与教师沟通和交流,解决问题。另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互联网、报纸、杂志寻找与教材相关的资料,进一步拓宽知识视野。

(2)记录笔记的掌握

笔记可以体现自学过程,可以积累知识经验。教师应着重指导学生掌握这种学习方法。①建立常规笔记。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有规律地对课堂上学习的概念、性质、判定、公式、重要公理定理、知识网络与归类等进行记录,使学习、记忆、复习形成系统。②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建立特殊问题笔记,在数学教学中就是习题集。在这里可以记录一些特殊类型的习题和解法,还可以记录自己以往的错题,可以将自己思考的其他解法记录于此,是一种解题经验的好方法。③可以建立数学思想笔记。可以指导学生对解题思想方法进行分类别归类,如降次法、转化法、换元法等,应该在每种思想方法中记录几道典型例题,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3)独立总结的掌握

自主学习过程中进行总结是自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可以实现知识的“同化”。因此,教师应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自主总结的能力。①引导学生根据课堂小结对每节课进行总结,可先由教师带领总结各种方法,然后逐步演化为由学生自己总结。②教师要以每章总结为基础,要求学生对知识网络进行梳理,对知识间的关联性作进一步的认识。

总之,主体性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进行知识的更新和获取是自主学习的基本目的。我们认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工作虽然繁重,需要我们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但对于学生来讲,是使他养成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的过程。为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将这项工作放在教学的首位,将教育的过程延伸得更广更大,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娟霞.关于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的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9):56-57.

[2]童晓花.让数学课堂在智慧预设中有效生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9):127-128.

[3]陈灯煌.浅析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中教学的变革[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9):235-236.

[4]黄国刚.巧用教学方法,激发创新思维[J].考试周刊,2009(07):98-99.

[5]姚金红.浅论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0(19):63.

(作者单位 河北省南宫市高村学区)

上一篇:构建特色企业文化的思考 下一篇: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