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德育实践中的问题及其破解

时间:2022-06-01 02:33:57

体验式德育实践中的问题及其破解

目前,w验式德育已经融入我国小学德育之中。然而,在德育实践中,还存在德育课程引领乏力、体验情境创设不符合要求和体验活动形式化的问题,制约了体验式德育功能的发挥。本文以小学传统节日教育为例,分析体验式德育实践中的问题及其破解之策。

一、体验式德育实践中的主要问题

(一)缺少体验式德育课程的引领

德育课程承载了时代赋予的德育内容和德育价值,应该对学生的道德发展起着积极的引领和指向作用。但是,由于体验式德育课程内容的缺失,导致学生在学习时落入传统的说教式德育模式中,难以拥有真正感受和体验的机会。例如,我国传统节日众多,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具有重大的德育价值和德育功能。通过参与传统节日活动,学生不仅能融入节日的氛围,还能从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形成与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相一致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进而表现出相应的道德行为方式。然而,德育课程中关于传统节日教育方面的内容残缺不全,散见于思品教材和语文教材之中,难成体系。有统计显示,以小学为例,人教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共计154小节内容中,关于传统节日教育的内容仅有2小节;人教版12册语文教材349篇课文中,仅有2篇课文与传统节日有关,涉及的节日也只有春节、重阳节和中秋节。

(二)体验情境的创设不符合体验式德育的要求

体验式德育的突出特征就是强调“体验”二字,就是要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悟,进而接受德育内容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引起认识与行动发生静悄悄的改变。因此,体验情境的创设是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的前提,是体验式德育至关重要的环节和过程。但是,很多时候情境的创设却不符合体验式德育的基本要求。例如,在传统节日体验教育中,教师仅仅让学生把教室装扮出节日氛围,讨论讨论春节的来历习俗。出于安全等种种顾虑,并没能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去体验。此外,随着社会商业化程度的日益加深,社会大环境中创设而成的节日情境,不是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来设计,而是形成了商业化的情境,凸显了商业的意图和功能。因此,在浓厚的商业氛围中,传统节日逐渐演变成了消费节、旅游节、休闲节,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就是购物、消费等。德育缺乏适宜的氛围和情境,学生又怎能从中体验到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德育活动的形式化

丰富多样的活动是体验式德育的重要途径。德育活动并不等于体验式德育。各种形式的活动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如果忽略了活动中学生真实发生的情感体验,学生没有获得相应的、积极的心理上的感受和体悟,表面上热热闹闹的各种德育活动,最后对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以及道德行为的影响和改变都是微乎其微。例如,在清明节组织的德育体验活动――祭扫红军墓的活动中,教师关注了活动的准备、安全教育等等,却缺乏对学生进行活动目的的充分介绍和说明,学生在扫墓过程中没能激发起对革命先烈的敬仰、缅怀、感恩等情感,具有极高德育价值的清明扫墓活动就沦为简单的清洁扫除活动。只有学生明确活动目的,用心感知和体验,才会真正内化道德认知,产生积极的道德情感,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二、体验式德育实践中主要问题的破解之策

(一)重视体验式德育课程的开发,充分发挥德育课程的引领和指向作用

为什么学生参与了传统节日活动却难以达到体验式德育的目的,这是因为对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及其价值认识不清。例如,清明节为什么又叫寒食节、为什么清明节要扫墓祭祖、为什么端午节家家户户要挂艾草……由于大多数小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与厚重的文化底蕴只是一知半解,这就直接影响了小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体验。因此,首先要确立道德认知,挖掘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编写有关传统节日教育的校本课程,构建系列化的传统节日教育内容、设置相应的课程学习目标,提出适当的学习要求,引导学生了解各个传统节日的缘由、与节日有关的习俗,引导学生理解每一个传统节日所蕴含的丰富而有价值的德育要素。如,端午节来临之际,让学生了解吃粽子的由来、感受屈原身上的爱国精神等,形成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德育过程的仪式化或活动化,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

体验式德育的内容是通过仪式或活动来呈现和被学生内化的。我国的传统节日总是有着不同的仪式或活动,如清明扫墓、端午节划龙舟、中秋赏月等等,这些节日仪式或节日活动潜在的德育功能非常强大,其德育影响力是一般的说教式德育难以望其项背的。因此,在传统节日期间,学校可以因地制宜,举行形式多样的传统节日教育仪式或节日实践活动。如,清明节组织学生祭扫红军墓、参观烈士陵园,重阳节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看望慰问孤寡老人等,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避免传统节日教育沦为抽象、空洞的说教和简单的知识传授,实现体验式德育的预期目的。

(三)创设多样化的体验情境,实现体验方式的多元化

学校德育针对的是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学生年龄、心理和个人经历的独特性,他们对单调的、教条式的德育内容容易产生厌倦,失去兴趣。如果体验式德育只采用单一的体验方式,会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产生疲倦感。因此,创设的体验情境应该多样化,体验方式应该是多样性的,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产生兴趣,积极参与,主动体验,从而获得良好的育德效果。例如,传统节日中的清明节,不仅可以通过祭扫红军墓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和体验,还可以通过听老红军讲故事、放风筝、踏青等形式,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情境中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习俗,体验清明节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德育价值。

(四)重视德育评价的过程性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过程性评价是德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的目的在于发现学生在前后体验的过程中自身思想道德品质是否提升。在评价中,要关注学生体验的检测,首先看学生是否有体验收获,其次要关注学生的体验是真实的体验还是虚无的体验,是积极的体验还是消极的体验。只有真实发生的积极情感体验才能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要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参与体验前后的变化来判断德育效果,引导教师改进和完善体验式德育。为了全面了解和记录学生的变化,评价方式应多样化,如采用融书面考试、自主体验评价、学生间相互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于一体的综合评价,以评价促进学生参与,以评价促进学生体验。

上一篇:舞台表演创作中肢体语言的表意功能 下一篇:积极倾听与消极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