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的民主化 维基建筑和城市2.0

时间:2022-05-31 10:23:15

制造的民主化 维基建筑和城市2.0

用传统的方法完整地建造一栋房子,平均需要40000个步骤,但如果能像拼装模型那样造房子就容易得多。在米兰设计周的 Hacked lab 实验室里,来自英国的一家非营利机构展示了一幢从网上下载,并打印组装的房子――维基房屋(Wikihouse)。

“如果20世纪最伟大的设计工程是消费的民主化,我想21世纪最伟大的设计工程是制造的民主化。”英国建筑设计师阿拉斯泰尔・帕尔文(Alastair Parvin)想用维基的开源思想,让每个人都可以用低成本、标准化的方式去制造自己的住宅。

维基房屋的创始人帕尔文发明了这样一种新的开源建造形式,用户不需要接受专门的职业训练,都可以通过该开源网络免费的数据库里,下载Skechup软件绘制的3D模型,去选择一种建筑设计方案。维基房屋提供了房屋设计的标准和指南,包括钉子的使用、连接部位的结构与规格。它还根据房屋的宽度将设计归于不同的系列,这个标准化的过程也使开源项目的质量得到了保证。用户只要点击屏幕上一个写着“我要造这栋房子”的按钮,他们便可以将房子的每个部分“自动生成”。通过一台数控机床,高效地切割胶合板,便能将单个模块“打印”出来。

由于采用榫卯结构,所以用户只需楔子和钉子,即可将它拼接起来。组件的每块都会标上号码,尽量减少给用户带来的困惑。通过两三个人的努力,就可以将一层层的板材拼接变成梁柱。当用户们全部拼装完成之后,就会发现搭建起来的房子好像从宜家买回来的家具一样,坚固、简单却耐用。在完成房屋的基础部分后,用户还可以在此之上,添加窗户、隔热层、覆盖层等设施,满足个性化和复杂功能的需求。只要一天时间,就可以建成一座185平方米的房子,速度是人力的200倍。毫无疑问,用这种方式盖房子,也会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经济学人》杂志曾经以15世纪印刷术和18世纪蒸汽机的诞生作比,预测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社会化制造”,将促成第三次工业革命。它缩短了消费者和制造者之间的距离,甚至模糊了两者的界限。当“社会化制造”成为主流,这会引发深刻的行业变革。从原理上来看,打印房子再进行拼装和打印其他的东西并无二致,只不过材料不同,尺度变大了。按照帕尔文的说法:“现在衣服、鞋子和汽车都已经可以自动生产了,房屋如果仍旧需要人们按照之前的方法去建造,未免太不合理。”

维基房屋希望将建筑设计与开源结合起来,让任何人都能设计、下载和制造房屋的建筑构件,并能快速地建造起简易房屋,无论是在穷困地区的贫民窟,刚刚经历过自然磨难的灾区,还是在需要历险生存的野外。从2011年9月运行至今,这个开源建筑项目已经在各国的设计师群体里像病毒般地传播,并逐渐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

有人利用开源的图纸在拥有巨大空间的室内搭建了独立的会议室,这只是最基本的“玩法”。在新西兰的基督城,有一支团队利用维基房屋的资源建立了震后应急建筑和临时安置性住房。维基房屋也已经与里约热内卢的一支团队合作,在出名的贫民窟里建造社区工厂和微型大学。在很多人看来,贫民窟或许会因为这种廉价的造房方式而消失;而且,它也很有希望走向太空,建造安全、可靠、成本低廉的月亮和火星建筑,为人类移民太空铺平道路,虽然这听起来有点科幻。

这位酷爱白衬衫和牛仔裤的大男孩,说起他的设想时充满了激情和坚定。与大部分的设计师不同,他把视角投向了传统建筑外的经济、社会乃至政治问题。作为维基房屋的创始人,他思考的是21世纪的城市发展中,如何对市民的赋权以及如何由用户引导建筑的社会化生产。所以当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说》中提出“自由的新生”时,这位30岁的青年建筑设计师也主张“维基房屋应当为人民所拥有、为人民而服务、在人民中诞生”。

记者:能否介绍下“维基房屋”的概念?

帕尔文:原先建筑业通过集中化的投资和生产,再被分配到消费者手中,现在建筑业转变为更加灵活、投入更少的生产方式,甚至变得有条件按需生产,一切都可以用数据传输。未来的建筑设计会变得更加重要,与此同时,盗版也更加容易。那为什么不将设计开源化,让一些设计师为其他人提供服务,供所有人免费下载使用呢?基于这样的想法,维基房屋是一个开源的建造工具包,它使得任何能够上网的人,都可以进入一个共享的建筑设计数据库。你若想建一幢房子,可以从网上下载模板,如果你会3D建模,根据自己的情况作修改,接着找到所有需要打印的零部件,打印出来组装就行了。

记者:为什么创立这么一个开源的非营利组织?

帕尔文:2008 年我从建筑学院毕业去找工作,金融危机让失业严重。作为建筑专业的三流毕业生,我预计自己的年薪能够达到24000英镑,从整个世界的人口来说,我已经是最富有的那1%了。事实上对于建筑业,有一个让人着迷的悖论――所谓的建筑行业,无非就是为世界上最富有的那1%人口去设计房子。而这也让我思考,我究竟在为谁工作?在建筑改变社会的那些时间里,那1%的人的审美,总是会代表着另外的99%,而我们这些具有智慧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则成为了这个世界上唯一有可能为那1%的富豪们造房子的人。事实上,这并不是一种聪明的商业策略。我认为,下一代建筑师所面临的挑战便是,如何将客户群体的范围,从这1%扩大到所有的人。

记者:维基房屋是不是在效仿“维基百科”?

帕尔文:维基百科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如果我们真的想要着手为99%的人设计建筑,现有的发展模型是不足以解决问题,但如果大家都能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的话,那将是非凡的壮举。数字技术不仅改变了我们之间的关系,更改变了我们和建筑物之间的关系。何不打造一个物理版本的维基百科?当某些事物放眼群众时,它必将经久不衰、打破常规。我想,科技如今已经站在了我们这边,我们面临着工业革命时代以来,建筑业的最大规模变革。

记者:传统建筑法和开源建筑法的最大差异在哪里?

帕尔文:事实上,这种方法并没有什么创造性。我十分认同凯恩斯的逻辑,这位经济学家曾说过一句话:运送食谱比运送蛋糕饼干要容易得多,我们的建屋理念也是如此,让用户之间共享和改良“食谱”。在过去的几年里,开源软件的使用使得这一切正在成为现实――人们可以从网上下载免费的蓝图以供己用。传统的建筑行业和开源建筑行业之间的区别,可能只在于网络上――但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区别。我们在一个“创作共享理念授权同意书”的框架下开展维基房屋项目,现在全世界的人们都在协力下载、使用、破解并修改它,这确实让人惊讶。

记者:维基房屋能给那99%的人口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呢?

帕尔文:这类科技给人们带来的福利便是大幅减少了生产对成本、时间以及技能的要求。它们正挑战人们固有的消费观念:要想负担得起,必须标准化生产。这些科技还大规模普及了真正复杂的生产能力。我们确确实实已经进入了这样的未来――工厂遍地都是,每个人都是设计师。当我们还在思考主流的意识冲突,谁才是“生产”一词的代言人时,这种科技便会给我们合理的解释:事实上,谁都不是;又或者,每个人都是。“长尾效应”已经跨越了新经济的疆界,进入建筑这样的传统行业。仅在英国,建造一座房屋的成本就从1971年的5000英镑上升到了现在的20万英镑。数以亿计无力承担住房建造、翻新成本的世界人口,代表了一个巨大的长尾建筑市场,这条长尾能有多长,恐怕谁也无法预知。

记者:维基房屋在便捷地大规模生产的时候,如何保持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帕尔文:这靠设计的开源。在世界不同的地区使用维基房屋,在西非加纳的建筑,一定看上去会和格拉斯哥的不一样。如果它们看起来一模一样,一定是发生了某种错误。假如在10个不同的国家建造维基房屋,它们一定会根据当地的气候、经济、文化条件,而产生不同的10个类型。没有两个维基房屋是完全相同的,我们的设计在向“全球化时代的本土化”靠拢,我们可以让产品也像达尔文的生物那样不断进化。

记者:为什么会想到采用数控机床去“打印”开源建筑?

帕尔文:当你突然拥有一台3D 打印机,且你的资源也能从其他人的3D 打印机上打印出来时,你会觉得十分有趣。看到3D打印机的时候,我觉得数控机床也是这样,这种机器就是能够切割胶合板的打印机。虽然胶合板容易切割“打印”,但它本身还远远不是一种理想的“开源材料”。下一步我的目标就是要找到其他更多元的材料,包括回收塑料等,未来的终极目标是找到没有废弃物产生的材料,形成一个真正的闭环制造。通过数控机床,你可以为这座房子添加新的元素,甚至可以在隔壁再来一座新的房子。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完整的、由平民领导的城市发展模型以及开源系统的巨大潜力。

记者:维基房屋现在遇到过哪些困难?

帕尔文:每天有超过7万人次访问我们的网站,很多人通过推特了解我们的最新进展,包括议员、木工和大学生群体,还有上百名投资者希望给我们注资。在面对旧世界固有的经济模式时,我们要克服许多困难,最重要的两个问题在于,首先需要解决法律授权和融资之间的矛盾。我们创造了一个新的经济和法律生态,希望让设计师的才能得到尊重。维基房屋由于采用了特殊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因此只能通过募捐的方式融资,而无法得到天使资本的投资。其次,作为一个自由的、开源的非营利组织,我们希望让这个平台变成一个更透明、更民主的社区治理模式,而不会被某些个人所垄断和侵占。因此,我们设计了维基房屋的“宪法”和章程,保证这个组织的长期独立性。

记者:从技术上来说,有哪些需要逾越的障碍?

帕尔文:开源的原则需要落实到现实,那就是物理细节,比如我们永远不会设计人们举不动的材料。或者当你在设计一块材料的时候,你要确保你没有将它放在错误的位置――哪怕你放错了也没关系,因为它们都是对称的。我们思维中最根深蒂固的事,可能就是开源先锋林纳斯・托瓦兹(Linus Torvalds)所提出的想法“像狐狸一样懒惰”。不要时刻都想着去全盘推倒,去想想那些已经行之有效的事物吧,然后将它为己所用。这可能和我们在任何建筑学校都能学到的相悖――抄袭和模仿是件好事。

记者:维基房屋曾经获得过“TED 2.0城市大奖”,开源建筑和2.0城市之间有哪些联系?

帕尔文:20世纪的建筑业总是和金融行业一样崇尚“大”,我们自身的思维早已拜工业时代所赐,形成了一个定势。那么,如果一个城市现在不是由几个“大”的单位来建造的,而是由大家一起出谋划策来建造的话,又会怎样呢?而当这一切都成为现实时,人们的价值观念会因此改变,他们对自己住所的要求也会彻底改变。随之提出的问题也会十分有趣――我们应当如何去规划一座城市?我们的设计服务,它的销路又在哪里?对于我们的民主社会来说,被归还给每个人的建造权又意味着什么?

记者:在你看来,维基房屋还可以在哪些方面不断进步?

帕尔文:现在的维基房屋平台还只是提供那些简单结构的解决方案,这需要更多对开源、分享精神有兴趣的协调参与者,一起为公共提供更多的方案。需要进一步改进我们的软件,减少需要花费的时间、搭建房屋所需要的技能,以及节省材料上的成本。我们还需要更好的社区性协作机制,支持更多的人共同参与,需要实验更多的新型材料、新型技术。现在我们制作的还只是雏形,将来会有两层楼、拥有复杂结构的维基房屋出现。只有这样具备居住功能的房屋真正出现,被更多的城市青睐时,才是维基房屋的成功。

记者:能否展望下维基房屋的未来?

帕尔文:我们的一个愿望是维基房屋会成为新的社区经济发展模式。新的城市规划应该是通过市民协商发展起来,这样一个公共的平台可以更好地促进市民间的交流、促进技术的分享,也能更好地让政府、企业帮助社区发展。我个人也希望能让这种开源模式应用到其他行业,比如现代农业和粮食的生产。尽管听起来有点疯狂,但是开源、低成本、高产出的有机农作物,离不开更高效的农业工具、对大数据的管理和对机械设备的利用,这和现代工业生产其实并无差别,而这种现实版的农业“维基百科”也将造福地球上占据多数的农业人口。

上一篇:别让绩效管理变了味 下一篇:蚂蜂窝:用大数据个性化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