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的《光环》

时间:2022-08-19 07:20:50

星空的《光环》

360度的球形环幕下,观众们正欣赏一出15分钟的表演。一幅高达60英尺的巨幕前,镜头里出现了令人震撼、熟悉又似乎有点陌生的场景,从星空变化成为了森林、湖泊,没有人类,没有生命,仿佛一个孤独的星球正带你进行一次寂寞的旅行,镜头里闪回的只有黑白灰三种色调。

这场演出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综合使用了摄像、CGI动画、激光扫描、投影映射和3D全息投影,创造了一个身临其境、把观众包裹在其中的浩瀚宇宙。因为交叉使用了各种媒体,所以穹宇的星座、孤独的风景和摇摇欲坠的建筑结构,都可以从360度的视角去观察,你必须躺着、而不是坐着才能欣赏到它的全貌,展厅里就这么东倒西歪地躺着上百名观众。

你可以听到观众席里此起彼伏的诧异声,因为“观众们就在太空的中心,宇宙的浩瀚无尽就展现在他们眼前”。有时你甚至以为自己处在银河系,乃至外太空的其他星球。这是法国艺术家乔尼・勒梅西埃(Joanie Lemercier)和来自布里斯托的英国艺术家詹姆斯・金斯伯格(James Ginzburg)的共同作品――《光环》(Nimbes)。而背景音乐来自一位贝斯手和一位打击乐器表演艺术家,他们首先在柏林废弃的发电厂厂房里录好音效,接着再进行后期合成。如果要描述你听到的图像和声音,准确地说,它在讲述“宇宙大爆炸”。

艺术家想通过这件作品来探究宇宙的起源――古希腊的一些哲学家认为无秩序的浑沌,创生出了有秩序的宇宙。伴随宇宙演化的是人类的智慧,人类通过行动创造了“人类文明”,也创造了“自我的世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样非线性的改造过程会对地球乃至对宇宙产生怎样的影响?

数字光影艺术的魅力在于它区别于传统,更加立体和现实,实现了想象世界的“可视化”和“虚拟造景”。为了让这些视觉效果看起来更加逼真,勒梅西埃使用了6台便携式的GoPro摄影机在世界各地密集采景,包括德国和法国的森林,美国亚利桑那和犹他州的沙漠,米兰大教堂,他们甚至还爬到了印度尼西亚的两座活火山――布罗摩火山、阿贡火山的顶部。由于人类只有120度的观察视角,所以他们遇到的挑战之一便是如何在360度的视角中重新构建起这些景象,这不仅需要拿6台摄影机的图像进行拼接,还需要考虑到如何让观众建立视觉关注点,而不是迷失在泛泛的场景中。

在后期制作中,他们重新对这些图像进行了3D建模,以便对于光线和阴影有更好的把握。对于那些表现复杂、细致地貌的场景,他们采取了机载雷达技术进行激光扫描,以便在后期进行复杂的合成和影像改造,带来超越真实的观感。此外,他们还使用照片扫描技术对于那些二维的图像进行处理,让那些过于线性的、刻板的几何图案,可以看起来富有生命力、较为柔和。

由于投射的屏幕是个球幕,因此拍摄和投影播放时采用的像素高达5600万,在后期制作上也耗费了更长的时间。加之整个画面始终只有黑白灰三个色调,一个意想不到的主要技术难题也随之产生――由于球幕的关系,投影机的光线投射在上面的光线被折射出去,让画面中的黑色调都变成了灰色。为了让黑白之间的对比重新恢复平衡,那些过于明亮的像素就必须得到控制,勒梅西埃不得不在视频中重新加入噪点这样的元素,降低局部投射时的亮度,增加磨砂感,防止光线折射的情况发生。最后,为了适应球幕放映的需要,勒梅西埃一共使用了三种三维特效,包括全景模式、三维魔方和鱼眼,这三种特效的交叉使用,使得15分钟的视频处理在难度上显得更高。

勒梅西埃生于1982年,这位年轻的艺术家已经拥有不少有影响力的数字光影艺术作品。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在母亲的引导下接触计算机绘画和数字艺术,并且学习利用电脑创造几何图形、装饰图样和极简图形。随后,他又学习光线对物体进行重构,进而影响我们对物体的实际感知和判断。2008年,他参与创造了ANTIVJ这个业界知名的视觉艺术品牌,并且在世界各地的艺术节上以数字投影的方式进行表演,并将作品与一些知名的建筑外墙融为一体。2013年,他在纽约和巴黎两地建起工作室,并在北京今日数字美术馆、迈阿密巴塞尔艺术展、圣丹斯电影节等场合崭露头角。这个数字梦幻世界的“追梦人”和我们分享了他眼中虚拟的真实世界。

记者:能否给我们介绍下什么是数字光影艺术?

勒梅西埃:在视觉上,我们真正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通过光线,没有光线我们什么也看不到,通过改变光线,我们就能改变对世界的感觉。我喜欢“错视画派”(trompe-l'oeil),通过投影和阴影,让一个虚拟的物体,让观众误以为它的存在是真实的。以前的艺术家通过画笔产生这种错觉,而我通过计算机制造一个虚拟的真实世界,我的艺术梦想就是制作一些不再有现实和梦想区分的作品。通过新技术,我们越来越接近“真假不分”的极限,通过这些作品我也希望可以让真实的世界,从一个增长为两个。

记者:创造一个虚拟的真实会不会带来这样的问题,什么是真实而非虚幻?

勒梅西埃:《黑客帝国》里人们上了互联网之后,就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我们在玩电脑游戏时也是那种虚拟真实。但我认为,真实环绕着我们,而且它是有形的,我们无法用证据证明它不存在。就像《盗梦空间》里,空间之外存在着其他空间。其他真实的世界一定存在,我们知道的很少,但我们可以去探索和发现无穷。每个人感受到的真实不完全一样,就好比看到光线带来的色彩也是因人而异的。文化造成了我们理解上的不同,情感和记忆也会在我们感受世界真实性的时候产生差异。真实对我来说,就好像“梦”的存在,我们如何才能证明梦境不是真实的呢?

记者:你如何获得这件作品的灵感?

勒梅西埃:当时我在尝试探索光线投射在纸上的效果,当投影角度变化时会产生哪些不同阴影和形状,因为光线反射到其他平面上形成间接的光线,会随着折射而减弱。折纸让我对体积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我通常从一个简单的形状开始研究,慢慢变得越来越复杂,直到无穷尽。折纸非常有意思,你可以从中发现在自然界中存在的“黄金比例”,发现“神圣几何”里的宇宙智慧和治愈力量,还能够发现金字塔背后的奥秘。埃及人是如何才能完成这样的结构的,这在我们生活中还是个迷。所以最后我想到这个问题,我们如何去表现宇宙的起源和进化。

记者:为了呈现这些艺术效果,你如何从技术上去实现?

勒梅西埃:我们除了使用很多设计师和建筑师正在使用的软件,另外还会应用3D扫描、人机交互界面和数据视觉化这样的技术。现在我们的工作中越来越多地用到编码和定制软件。表现那些具有创造力的形状和内容的时候,不可能依靠那些传统的工具或软件,没有一个软件可以完全符合我们的需要,当你自己去编写代码和开发对应的软件,这些软件决定了一个项目能否成功。我在项目中担任了程序员的角色,还会经常去Processing、openFrameworks、Cinder这样的开源软件社区里获得灵感。这两年我也越来越多地使用实时视频工具包,例如vvvv,有时候整个艺术装置的触发器就是任天堂的Wii。

记者:这件作品为什么要去印尼的活火山取景?

勒梅西埃:2011年我被邀请去美国参加展览,但是在我出发那天,恰巧遇到冰岛埃亚菲亚德拉火山爆发,所有欧洲飞到美国的航班被迫取消。我被困在了英国的工作室里,每天关注着航班的信息,急切想知道哪天才能起飞。结果由于火山灰的原因,几乎两个星期之后我才得以起飞。火山给了我很多艺术方面的灵感,也成为这件作品中的主要表现元素之一,因为火山灰改变了我对空间、光线和阴影重新塑造的认识。

记者:为什么你的艺术作品中只有黑、白、灰三种颜色?

勒梅西埃:我第一次使用计算机是4岁,使用Amiga 1000计算机进行绘画、抓图和制作视觉效果图,我的老师就是我的妈妈。我并不擅长使用计算机绘画,但是我非常喜欢,并把它当作兴趣爱好。2006年我成为了一个平面设计师,开始探索数字光影这类新的艺术形式,并在2008年和其他艺术家创立了ANTIVJ这个视觉艺术品牌。平静枯燥的生活里,能够激发我艺术灵感的是茫茫沙漠,我喜欢在路上的孤独感,还有面对死亡时的那种不确定,不管你是在美国加州的死亡谷,还是巴西的热带雨林,世界的本质就是极简。所以我现在的艺术风格是黑、白、灰的色调,没有边界的图像,正中的视角和带有粗糙的颗粒感。

记者:越来越多的建筑投影作品出现在我们周围,还有全息投影,作为一名艺术家,你如何看待数字光影艺术的未来发展?

勒梅西埃:数字光影艺术就是现代的雕塑艺术,和传统的平面创作不同,我们需要用3D的方式去表现它的外形轮廓。大家早已厌倦了在大屏幕前观看一段视频的形式,我们需要用不同往常的材料――比如天空、烟雾、楼宇、建筑,去取代传统的、长方形的幕布,让这些光影雕塑真实地出现在我们身边。如果更具体地去看光影艺术的应用,数字映射和数字投影艺术装置或许会变得越来越热门,尤其在舞台设计、互动艺术和其他领域的应用上,存在着非常多机会。但是目前,互动式编程在艺术领域还没有得到观众充分的了解,艺术家们也需要学习更好地利用建筑学的手法去创造3D投影景观。我们不应该继续生活在那些非真实的虚拟世界里,作为光影艺术家的使命,就是要让虚拟世界变成眼前的真实。比如某天我们抬头即可触摸到电话另一头交谈的朋友,可以通过三维成像技术和远方思念的人面对面交谈自如,人和人的情感必然会无限接近。数字光影艺术将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如氧气一般和我们共同呼吸。

上一篇:对于改进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分析和探讨 下一篇:自动售货机3.0:商品+业态+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