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

时间:2022-05-31 10:03:02

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

语文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身,不仅可以用来传递信息、沟通思想,而且可以成为人们精神的寄托、意念的升华。语文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方面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充分运用语文学科本身所具备的人文性特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对学生积极进行人文渗透。语文学科对学生的发展价值,除了语文的知识以外,还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发展从语文学科教学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在发展对外部世界的感受、体验、认识、欣赏、改变、创造能力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生命世界,体验丰富的学习人生,满足生命的成长需要。

为此我们需要改变以往单纯传递语文知识的观念,通过建立多种联系,还语文知识以鲜活的状态。

一、 建立语文学科教书与育人的联系

教育应本着“先成才后成人”的理念。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语文教师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而且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奠基人。因为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只讲语言文字,不含情义、情感没有态度、价值观,是不可能的。这充分肯定了富有情感的语文教学。因此对学生进行人文渗透是语文教学的真谛。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二、 建立语文教学中语文知识与文学教学的联系

教材中有大量文学类课文,但我们却用一种非文学的方式去处理。不管是诗歌还是散文,我们惯常用分析、概括的方式,要么把文本肢解成碎片,要么概括出一个抽象的主题思想。在我们的课堂上,少有对文学语言的沉潜玩味,少有对文学形象的审美观照。我们只知道对文学作品进行理性认识,不懂得什么叫审美感悟和审美判断。在我们的眼里,文学只有本质和思想,而没有诗意和美。这种非文学的处理方式,使文学的育人功能损失殆尽。

实际上,语文的思想是渗透在字里行间,蕴涵在它所描绘的每一个形象里的。你每读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每欣赏一枝花、一片叶、一个人物,都会呼吸到它的思想和意义。语文的意义也不是靠理性的方式把握和获取的,而是通过语感,通过感受和体验内化到主体的世界里去的。

三、 建立语文教学与民族精神教育的联系

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标志。在语言文字教育中不可能不涉及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传统等等内容,例如:自强不息、吃苦耐劳、崇尚道义、克己为人、反求诸己、和合为贵等等。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其主要内容还包括:关注人的命运、尊重人的价值、崇尚独立人格;重视德性修养,注重内心感受,具有反思能力;挑战自我、不怕挫折、主动发展、自我实现;具有审美眼光、向往和谐、追求完美;崇尚科学精神,培养丰富的想象、大胆的猜测、多元的思考;乐观、豁达、大度,具有人类意识、地球意识、宇宙意识……

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是极其丰富的,如果我们置如此丰富的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于不顾,那就是我们忘记了“教书”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而仅仅为“教书”而“教书”,仅仅为学语文而学语文。

总之,从育人功能上讲,语文理应独占鳌头,但现实中的语文却拒人于千里之外,令人憎厌。语文理应使人精神富有,但现实中的语文却是那样的贫乏。要想改变语文教育的现状,就必须找回语文的审美教育和精神教育的功能,别无他途。新课标让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一定要好好把握这一契机,充分发挥新课程的优势,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上一篇:浅谈石窟文化与佛教 下一篇: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滥用及其法律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