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血常规检验的因素探讨

时间:2022-05-31 09:35:03

影响血常规检验的因素探讨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

方法:通过对血常规检测影响的人为因素、仪器因素、试剂因素、患者的生理因素等各方面进行分析。

结果:人为因素、试剂因素、仪器因素、患者的生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较大。

结论:加强工作人员管理、完善制度、加强责任心、规范操作、提高标本质量,才能使检验结果稳定、准确、可靠。

关键词:血常规 检验 因素 结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034-01

常规检验主要是指对血液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及相关数据的计数检测分析。血常规检验不仅是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依据,而且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也提供了许多重要信息[1]。血常规检查结果作为必不可少的一项临床指标,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也越来越受到医疗机构及其临床人员的的重视。本文对影响血常规检验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以供临床检验参考,现总结如下。

1 人为因素

1.1 标本的采集。血常规检验标本常用静脉采血法和末梢毛细血管采血法。根据各类文献报道[2],静脉血采取的血样是最可靠的标本,手指末梢血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较差,因此血常规检验宜采用静脉血。采血部位:以左手无名指或中指内侧为宜,不提倡采耳血,因耳血虽痛感轻但循环比手指差,且受气温影响较大,结果不够稳定。采集合格的静脉血标本应注意:①采血前检查注射器和针头,避免因连接不紧而使空气进入产生泡沫致溶血;②采集标本最好采用封闭式真空采血管;③所选采血部位的皮肤应完整,无溃烂、烧伤、冻疮、发绀、水肿或炎症等;④采血时应定位准确,严禁针尖在静脉中反复穿刺;⑤采血完成将血从注射器中推入试管时应把针头拔掉;⑥采血时不同对血常规检验结果也有影响,直立位与卧位相比易导致血红蛋白、白细胞、红细胞、血细胞压积等项目测定值偏高;⑦采集末梢血标本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3],第1滴血擦去不用,采用第2滴血;⑧血液检查的标本量与抗凝剂比例要合适。血液比例过高时,容易出现微凝块,可能阻塞血细胞仪;血液比例过低,抗凝剂相对过剩,会引起血细胞形态和体积的一些改变,导致结果不准确[4]。

1.2 标本的保存、运送及测定时间。患者标本应有明确标记,与医师申请单内容相符;标本运送要专人专送;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对不能及时送检或测定的标本,必须采取保存措施,用EDTA抗凝静脉血标本在标本采集后的5min内或30min后8h内(室温)检测,可以得到最佳的检测结果。如果不需要血小板和白细胞分类的准确资料,则标本可以在2℃~8℃的条件下保存到24h。低温(4℃)保存血液可使血小板计数结果减低,因此标本保存不当直接影响实验结果。EDTA抗凝的末梢血至少应在15min后测定;预稀释标本一般需在标本制备后10min内检验,如稀释液中添加细胞稳定剂,其存放时间也不可超过4h[5]。血细胞内外各种成分有梯度差,故在采集、运输和保管、分离血细胞时应尽量避免溶血,使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积等多项指标检验结果增高或减低,不能确切反映原始标本的实际含量。

2 生理因素

患者的活动情况、精神状态、药物、年龄、性别、种族、样本采集时间、吸烟、季节等都会影响检测结果。如正常人一日之内,白细胞数、嗜酸性粒细胞数、血小板数等均有一定的波动。因此采血时,应询问是否服用过明显干扰实验的药物,血液采集前,应避免跑步、骑自行车等运动,冬季应将患者暖和后再采血。不同生理状态下血细胞各参数会有所不同,比如妊娠5个月以上或新生儿WBC总数明显增高;暴热或严寒常出现一过性WBC总数增高。进食喝水后,血液会有生理性稀释作用,RBC和Hb检测结果会有所下降,剧烈运动后血液浓缩,此时迅速采集血液标本可使RBC和Hb检测结果增加约10%,由此可见不同生理状态对血细胞分析测定结果的影响之大,因此对于动态观察指标的非急诊患者最好固定某一时间检查,以尽量减少不同生理状态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3 仪器因素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因其检验数据精确、分析数据时间短,普遍用于血常规的检测。血液分析仪分类法有三分类和五分类两种,速度快、准确性高、易于标准化、能提示异常结果,是白细胞分类和筛检的首选方法,但不能完全代替显微镜检查法对异常白细胞进行鉴别和分类。基于血细胞分析仪的基本原理,在血细胞分析仪的设计应用中,稀释倍数和计数容量是最重要的设计指标之一。稀释倍数过低,会形成细胞排队通过传感器的重合缺损;稀释倍数过大,则会造成一定测量容量内血细胞数量过少,这都会影响血液细胞检验的测量精度。病理情况(如出现有核红细胞、巨大血小板、血小板凝集等)可干扰白细胞计数。

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引起血细胞计数假性减低的常见原因为血小板聚集或者凝集,如EDTA诱导血小板减少症,临床上用ATP后血小板容易发生凝集。血细胞分析仪PLT的检测阈值一般为2fl~30fl,由于某些血小板太大超过检测阈值而未被计数,造成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

另外要严格按照仪器的操作规程进行,如仪器的每日清洗和定期保养等。

4 试剂因素

试剂分为稀释液、溶血剂和清洗液三种:①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验时,最好选用原装配套试剂,检查校准用的标准物是否在有效期内,外观有无变化,然后连续测定标准物11次,第1次数据不用,从第2次到11次计算均值、标准差、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检查测定结果是否达到标准要求,同时也保证仪器附件的正常使用和仪器寿命。②如果条件不允许,要选择和溶血素配套的稀释液。③测试时温度,血细胞计数最适温度为18~22℃,30℃均对结果有影响。④溶血剂量不足或溶血时间过短使细胞溶解不完全,造成白细胞数假性增高,血红蛋白偏低。时间太久也可使白细胞变形、直方图异常、白细胞分类计数不准确,发生计数误差,甚至不能进行分类计数[6]。

总之,要想取得准确的检验数据,就要在试验的每一个步骤中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尽量减少各种干扰因素,对首次出现异常的患者应重新采血复查,加强与临床沟通。为了获得血常规检验的稳定可靠、准确的数据,防止临床诊疗医师作出错误的判断,实验室检验要充分考虑影响血常规检验中的多种影响因素,并严格加以控制,把人为因素引起的误差降到最低,消灭过失误差,尽量减少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对有疑问的要追寻原因,及时纠正潜在引起检验结果偏差的影响,提高检验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睿丽,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16(22):111-112

[2] 马双双,王红艳,杨俊.提高血常规检验质量的方法和策略[J].临床误诊误治,2006,19(11):79-80

[3] 赵晋芳.浅谈血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3):3077-3078

[4] 丛玉隆.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及对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8):483-487

[5] 陈兴章,柴富萍.白细胞与临床[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102

[6] 张云霞.血液细胞分析仪检验中的点滴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46

上一篇: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腹腔镜下子宫圆韧带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9例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