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县域职教课程领导协同体的初步构建

时间:2022-05-31 06:46:18

浅谈县域职教课程领导协同体的初步构建

摘 要:本文针对传统职教课程管理中的弊端,提出县域职教课程领导协同体的构建思路,分析了其内涵与意义价值,梳理了县域职教课程领导协同体的基本框架,从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层面提出建构的基本策略与途径,以及协同体运作中学校的角色与行为取向。

关键词:县域职教 课程领导协同体 构建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服务。传统的职业教育以课程管理为主导,基于自上而下的层次管理理念,由国家和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确定专业,制定方向,规定课程,编定大纲,指定教材;县级教育管理部门督导教学实施;学校则根据上级要求按部就班地实施。这样的课程管理体系,久而久之便形成被动、官僚和僵化的状态。囿于种种规定,学校不敢创造性地执行;教师习惯于等待上级指令,不愿创造性地工作;学生习惯于将考分作为学习的终结性目标,个性得不到应有的张扬。职教课程管理在人才培养、培训的维度构建上不尽合理,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较大距离,难以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较好的人力资源和人才支持。

一、构建县域职教课程领导协同体的内涵与意义价值

从课程管理转变为课程领导,并从县域的视角大力提升课程领导力,无疑为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人才需求找到了更好的路径和抓手。构建县域职教课程领导协同体,促进县域课程领导力的提高,将有效提升职教人才培养与区域需要的适合度。

县域职业教育课程领导协同体,是在各级部门统筹指导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行业发展为线索,以技能培养为重点,结构上实现职业教育多层次发展,形式上实现职业教育多样化,模式上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工学结合,课程建设和课程管理上针对地方经济需求,主动构建,从而“以县为主”地实现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人才成长和经济社会良性互动的终身化教育体系。

县域职教课程领导协同体的建设,有利于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加速转变传统教育与办学理念,在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或职业培训中确立课程领导的思想,提高管理干部队伍和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学校层面积极开展教育改革的积极性,整合资源,深化校企合作,激发教师更加紧密地联系产业实际,工学结合,主动开展课程建设,推动职业教育更加适应区域个性发展,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县域职教课程领导协同体的基本构成

县域职教课程领导协同体通过县级教育主管协同管理学校教育主管、企业主管、培训机构主管,同时,学校、行业企业、职业培训机构间实现横向协同。在此框架下,实现以下三个协同尤为重要。

1.职教发展与产业发展的协同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职业教育的特点是以产业界带动学术界、教育界,职业教育显现动态性,需反映行业发展。因此,提高县域课程领导力应该实现产业发展与职教改革的高度协同。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职教层次布局(中职、高职、社会培训)能否适应产业规划人才需求的层次,二是职教专业布局能否适应当前及将来的产业结构调整,三是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之间如何有效衔接、系统发展。

2.学校和企业的协同

校企合作已经被证明是职业教育发展行之有效的办学思路,要把校企合作的课程领导效益发挥到极致,就得依靠校企的协同合作,提高职教专业建设的对口性。校企协同主要包含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的科学借鉴、有效交融、取长补短,学校专业群与企业岗位群对应,专业课程体系体现岗位能力需求,专职教师与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合理配比,产学研结合的程度与效度,专兼职教师的素质提高等。

3.课程与教师的协同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本元素,在职教课程领导力实现提升的过程中,主动达成课程愿景、实施课程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因此,要真正激发职教课程领导的活力,必须依靠课程与教师的协同,让教师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此协同主要包括教师对课程的认识与喜爱,课程内容、教师学识、职岗要求的协同,教师对课程所包含的内容体系的驾驭,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接纳方式的协同等。

构建县域职业教育协同体,首先要加强县域职教体系的建设,立足市场,正确定位,做好中职、高职的合理布局与合作贯通,实现层次协同。其次,针对岗位需求,依托校企合作,协同制定不同岗位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目标,实现专业建设与企业需求的协同,最终实现主动达成课程愿景。

三、县域职教课程领导协同体构建的基本策略与途径

太仓市政府已出台了“政府搭台、行业参与、校企联合、产学融合”和“政府搭台、学校唱戏”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战略,为县域职教课程领导协同体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构建职教课程领导协同体推荐以下模式。

1.市级层面

组建由政府官员、行业专家、中高职教育专家等组成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指导小组,主要研究产业结构、专业布局、层次布局等,为专业组提出纲领性意见。组建由高中职教育行家、企业行家共同组成的专业组,在纲领性意见的指导下,分层次研究具体岗位或岗位群的能力目标、知识结构、实践要求、校企合作等专业指导性意见,供学校层面参考。组织对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程度的调研与修正。

2.学校层面

在纲领性意见和指导性意见的基础上,研究专业的开设。针对专业分解对应的岗位或岗位群能力,与企业合作办学,合作实施。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校企合作组建教学团队,安排教师进企业实践锻炼,收集并制作教学案例或教学项目。校企共建课程,实施理实教学和评价。

3.行业企业层面

行业企业作为劳动力市场的最大需求者,不仅是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需求主体,也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体。通过行业企业推动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促进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课程的广泛开展,推动职业学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发挥行业在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推进职业教育课程管理。

四、职教课程领导协同体中学校的角色与行为取向

学校是实施教学的最基本单位,直接承担人才培养的任务。学校教学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职教课程领导协同体建设的成败。因此,围绕“市场―企业―课程―学生”,以课程管理为主线运转好每一个环节尤为重要,并影响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1.职教围绕市场转

职教课程领导协同体能否得以顺利实现,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领导角色的转变,要从传统的课程管理者和监督者变为提高课程领导力的导演,要准确认识和把握目标层次和办学定位。要善于搭建有利于教师积极深入企业、了解行业动态、参与岗位实践锻炼的平台。同时,还要善于启迪自我,充分利用职能部门或专家团队的启迪。

2.学校围绕企业转

要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共同制订培养计划,共同开展课程建设,共同实施课程教学,共同安排学生就业。同时,积极推进工作过程系统化。通过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扩大学生参与模拟和真实生产环境实训的机会,在做中学习。此外,还要改变传统的评价体系,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

3.教师围绕课程转

要推进教师素质的提高,适应职教发展,把课程建设作为神圣的使命。要激励广大教师深入企业,热爱对应的岗位,通过亲身实践归纳、抽象出岗位的能力结构,逐步形成课程建设的主动愿景。

4.课程围绕学生转

要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特别鼓励针对地方经济的发展编写有特色的校本课程。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多采取探索型、项目式等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

上一篇:技校数控专业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下一篇:“自然达人”秦秀英:中国版“摩西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