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任务”是怎么失联的

时间:2022-05-31 04:16:22

“国家任务”是怎么失联的

马航班机失联已32天,至今下落不明。一项“国家任务”――《普什图语汉语词典》的编撰工作,在失联36年后,重新与“国家”取得联系。4月8日的《北京青年报》用一个整版讲述了这个失联故事。

普什图语是阿富汗普什图族语言,也是阿富汗官方语言――读得懂这部词典的人肯定很少,但是,“国家任务”为什么会与“国家”失联?是一个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带着这项“国家任务”来寻找“国家”的人,是中国传媒大学特聘教授车洪才,今年78岁。1978年,车洪才接下了国务院会议所确定的辞书出版规划中《普什图语汉语词典》(由商务印书馆承办)一书的编撰任务。

“国家忘了,我自己没有忘。”既然词典编撰是一项国家任务,就应该有一条责任链来保障任务的完成。但是,36年来,没有人为这部词典与车洪才保持联系,没有人过问、关心词典编撰的进展。除了商务印书馆提供的一本从俄语翻译过来的普什图语词典,车洪才几乎没有经费支持。10万张词汇卡片的用纸,是他从印刷厂讨来的边角料,一台打字机是借来的。在词典编撰这件事情上,“国家”不见了――确切地说,是国家责任不见了,是代表国家负责的有关人员放弃了责任,造成了“国家任务”与国家的失联。

“国家”去哪里了?“国家”被尘封在档案案卷里了。直到2012年4月,车洪才带着词典样稿找到北京王府井大街的商务印书馆,几经周折,商务印书馆工作人员查找资料后才确认,组织编写《普什图语汉语词典》的任务记录的确在档。

在词典编撰这条责任链上,车洪才是最后、最低、最弱的一环,跟处在他上面的各个环节相比,车洪才最缺乏完成任务所需的国家资源,但偏偏是一个力量最弱的人坚持了下来;而手中握有国家资源、有权代表国家下达任务、有责任保障国家任务完成的那些人,却把“国家任务”忘到了九霄云外。

报道说,商务印书馆外语室主任崔燕试图解释国家任务为何被遗忘――“国家与个人都在经历变迁,从中阿关系,到商务印书馆,也都在变化着。”但最后,她也说不太清楚其中原委。“情况变化太大了。”

如果时代的变化必然要造成国家责任的缺位,这个变化就值得反省、反思。事情还有另一个方面:国家任务的被遗忘,难道一定是变化的结果吗?会不会是某种不变的结果呢?这部词典的经历,是一面难得的镜子,用它或许可以照出,36年或更长的时期以来,到底哪些不该变的变了?哪些该变的却没有变?36年之后的今天,国家责任缺位、责任链断裂的情况是好转了,还是更严重了呢?

车洪才说:“词典是后世之师,至少要影响后边的两三代人,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国家责任的断裂,差一点造成文化传承某个环节的断裂――当初代表国家制订辞书出版计划的决策者、执行者,不会没有一点文化使命感,那么,这个使命感是怎么消失的?被什么吞噬了?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认真对待,各种“失联”、断裂,肯定还会发生。摘自《钱江晚报》

上一篇:肠道术后37例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临床治疗 下一篇:央视主播到底应该怎么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