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英语的导读练教学法

时间:2022-05-30 10:20:01

浅谈初中英语的导读练教学法

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本文主要讲述了英语教学中尝试的一种“导、读、练”三步教学法。并结合举例具体谈了这三步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阅读教学英语导读练

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初中英语教学的任务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语言知识,获取文章提供的信息,领悟文章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能,使其在阅读中有目的地去预测、思考和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从而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意义,领会作者的意图。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授之以渔”,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我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尝试了一种“导、读、练”三步教学法,效果较好。

一、导:

教师在上新课前依据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篇章结构设置一些导向性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和讨论,激发学生的相关知识网络,是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让学生一开始就处于主动地位,为进入阅读作好充分的准备。读前活动可采用借助文章标题突破、文化背景介绍、故事梗概等引入阅读。如 :在教学SB8A Unit5:The story of xiwang 时,用多媒体播放The giant pands 的生活片段,精彩、刺激的画面迅速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也激活了课堂,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接着放映 Xiwang的成长照片,教师用英语简单地介绍这个可爱的小熊猫。

导读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此时教师应点到为止,不能提出先入为主的结论或者干脆讲述故事大概。

二、读:

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准确率,能使学生扩大阅读量,丰富文化知识。在阅读中学生会学到许多风俗习惯、人物传记、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有效地扩大知识面。我认为阅读可分为以下步骤:

1.Skimming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默读课文,并且找出主题句,然后用多媒体播放配有精彩画面的课文录音,让学生边听边看,并要求他们归纳每段大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同时又为学生创设了新情景,不感到枯燥乏味。

2.Scanning在学生大致掌握了课文后,要求学生进一步查读。这时教师以熊猫的成长为主线,制作一个Xiwang 的要事记。如:

1 day:She weighed 100 grams.

10 day:She looked like a white mouse..

4 months:She was about 10 kilograms and started to go outside her home. .

3.Careful reading利用文章的主要用意 How can we protect giant pands 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如何保护大熊猫 "的比赛。首先让每位学生限时读文章,默记主要信息,然后分组进行比赛,介绍关于保护大熊猫的措施最多的组获胜。

4.Retelling要求学生根据成长线索复述The story of Xiwang,同样采取组与组之间的竞赛训练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

三、练:

练是检验学生对课文中语言点、语法点及口头交际能力的掌握情况,包括说和写两个环节。

1.说: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说出文章大意,展开讨论,交流心得,将原文再现、拓展、升华,有浅入深地实现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

如学习了SB9B Unit4 Neil Armstrong 后 ,我问学生“What should we learn from Neil Armstrong?” 学生进行了一番热烈的讨论,说要学习他意志坚强(strong -minded)、刻苦钻研(hard-working)、为人类事业的奉献(devoting his life to mankind)精神,这样的讨论也有助于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确立。

2.写:说是口头交际,写是笔头交际,在课堂上进行了大量的说的活动后,教师可布置学生改写、缩写课文练习,作为课内活动的后续,这时学生不会感到棘手。如:学完SB9B Unit4 Neil Armstrong 一课后,可让学生以Life of Neil Armstrong 为题进行缩写。教师给出两个提示:

(1)以时间为线索,以事件为中心。

(2)世人或自己对Neil Armstrong的评价及感想。

这样学生通过学习这一课觉得有内容可写,并能把文章中的一些好句子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有此可见,练习布置得恰到好处,可以充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阅读教学首先侧重阅读和理解,同时兼顾听、说、写的综合训练。总之,阅读训练是英语教学的一个手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能促进写的能力和听说的能力,使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学英语・初中教师版》2005 年第32期。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8 期。

《英语周报・初中教师版》2006-2007学年第48 期。

上一篇:浅谈后进生转化策略 下一篇:活力化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