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改革探索

时间:2022-05-30 06:53:44

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改革探索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得出目前存在教学资源、教师素质、教学配套设施、校企合作四个方面的问题,笔者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途径与方法,希望能给开设本课程的学校及授课教师提供一点教学启示。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现状;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033—01

一、课程开设背景

随着世界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我国对外贸易的繁荣和发展,国际货运和报关行业在我国乃至得到了快速发展,报关与货运货运从业人员不断扩大,已成为促进国际贸易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80%的国际贸易货物运输和中转业务,90%的国际航空货物运输业务都是通过国际货运企业完成的,所以,让学生实际掌握国际货运业务流程及相关出口单证的制作,熟悉企业货物进出口向海关报关的实际业务流程操作,将对将来的工作有一个良好的铺垫。本课程就是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发展,满足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的需求而开设的。通过实训要求学生掌握进出口报关业务流程、联系实际灵活运用海关规则,解决企业进出口报关业务问题,掌握国际货运业务流程和出口单证的制作。通过报关与国际货运综合实训,学生要达到具备在国际贸易、国际货运和国际货运、国际物流、报关与报检部门的就业岗位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资源匮乏。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实操性与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并且开设课程的时间也不长,市面上可供选择的教材寥寥无几,笔者使用的中国海关出版社出版的报关与国际货运综合实训教材第一版内容编排过于复杂,教师与学生在使用的过程中均发现难于理解,报关实训部分内容过多,而货运实训安排内容较少,所以学生感觉学习过程中头重脚轻,第二版更新后,内容又偏向于习题性质,实际实训安排还是较少,所以使用效果并不理想。

(二)双师型素质教师受限。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绝大部分并未从事相关工作,因此授课内容仅能限于通过网络、朋友、其他教师获取相关实践知识,大部分还是处于理论层面的讲授,所以对于实践性很强的报关货运的流程及相关单证的制作,很难用语言来完全描述,所以导致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不高。

(三)校内实训室仿真性较差。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属于文科专业,在高职院校办学资金不充裕的情况下,很难加大对仿真实训室及实训软件的投入,目前,使用的报关实训基地的软件,并没配备货运操作方面的软件,所以,学生在实训室实训,并不能真正感受到工作的场景,只能限于一部分内容的了解。

(四)校外实训基地短缺。由于报关与国际货运行业从业特点,报关行或者货代公司一般规模较小,而且均需要从业人员具有相关的从业资格认证,学生在校期间,很多没有获得相关的报关或者货代方面的从业资格认证,所以很难去相关行业实习,如果没有资金的支持,很难给学生联系到真正可以实训的企业。

三、解决方法与途径

(一)自行编排实训指导书。教师应结合学生前几学期学过的专业课程,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自行编排适合本课程教学的实训指导书。内容可来源于以前本专业毕业生相关工作单位的情况,对毕业学生提供的资料加以总结提炼,根据实际企业的工作状况,对学生进行相关能力的培训,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根据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认证的学习要求,适当编排考试相关内容。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最前沿的实际工作中需要的技能,又能为考证做铺垫。

(二)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理论来源于实践,又需要在实践中检验,所以只有理论的教师并不是高职院校中理想的教师,专业教师更应该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利用各种条件去相关行业企业进行实践,学校也要为教师的下企业实践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尤其在政策上要给与大力支持。另外,还可以组织专业教师去相关院校进行学习,同行之间取长补短,互通有无,这样才能把最新的教学方法引进到自己的教学中来。

(三)加大投入,建设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室。学院要在教学软件及硬件方面均加大投入,切实保证仿真的实训环境,在没有实训性能较好的实训室之前,教师要克服困难,通过情景模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通过实际的角色扮演,给学生分配报关员、海关关员、还有货主、货代操作人员等角色,让学生在虚拟的场景下,尽量达到真实的工作场景的体验。

(四)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提升学生工作能力。学校要加大力量为学生搭建企业实习的平台,可以以某种签约的方式,让学生去企业工作一段时间,毕业后如果企业和学生之间互评较好,在双向选择的前提下,学生可以直接留在实习企业,而企业也不必为了招聘新人而烦恼。校企合作,属于互惠互利的选择,学校要多投入这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确保更多的企业能加入校企合作的行列。

参考文献:

[1]张迎春.浅谈《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J].经济师,2008年10期

[2]刘健锋.高职《国际货运实务》课程改革的探讨[J].华章.2012年24期

[3]芮宝娟.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综合实训室建设[J].科教导刊.2012年04期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度院级课题《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改革探索——以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为例》结题论文(课题编号:Y11017)的研究成果,课题主持人:张玲玲。

上一篇:如何进行高中化学的有效教学 下一篇: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读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