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高中化学的有效教学

时间:2022-08-30 08:00:08

如何进行高中化学的有效教学

摘要: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近年来,新课程形势下都在探索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怎样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的问题。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更是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的有效地进行学习。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那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达到有效教学这一目标呢?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058—01

一、根据教学目标构思教学

新课程指出,化学教学目标,通常指与学生智力发展有关的认知目标,与学生情绪体验相联系的情感目标以及与学生实验技能发展有关的技能目标。教师在制定教学策略时首先明确:通过教学,学生在本单元、本课时中必须达成什么目标?怎样努力达成这些目标?其次必须考虑对目标教学效率的评测和调控等等。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来充实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调整自己的行为和预定的教育计划和程序,才得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严整的教学计划中对教材目标和学情有透彻的了解,为很好的提高教学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鼓励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传统的化学教学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满堂灌的形式已是再平常不过的了,教师习惯于自己设计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很少有机会去发现问题,只是被动地接受。导致新课程体制下学生回归主体地位时,突然会觉得无所适从。因此,近年来虽然全国都在提高素质教育,都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回归,都在倡导高效课堂的方针,实际上很多地区这种倡导和教学理念仍然是形同虚设,根本无法让已经习惯于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老师停下来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也不可能一下子让本来已经习惯于教师口传心授的学生独立思考,我们太习惯于已有的模式,太不愿意去尝试突然都要接受不了的教学方法。因此,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更有义务去接受这一挑战,让已然的习惯更改过来,逐步让人们去适应另一种更加有效的教学途径和方法,让我们的教育更加有实效,让我国的教育前景更加辉煌。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其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直接促进是立竿见影的,能够即时显现的;间接促进是着眼于长远的。相对而言,前者是短效,后者是长效,这两种效果要同时兼顾。

三、巧妙制造氛围,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化学教学情境

化学是知识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很容易让课堂气氛沉闷难耐,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但过于喧哗的课堂又难以使学生冷静下来思考,及时把握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及时调控课堂使学生的思维保持兴奋活泼状态。如在课堂教学中,将实验设计更具有突发性,仪器安装更具有审美性,操作演示更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将思考问题的设计带有连续性、阶梯性、跳跃性;教学语言的选择注重情意性、幽默感以及悬念的巧设和思维路径的变异等都是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当学生的发问或回答出乎意料之外,而根据要求必须做出明确回答时,应当机立断,给予果断的肯定或否定的答复。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对关键之处学生答非所问时,要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发现问题症结,采取针对性措施。

四、放手让学生体验,培养学生尊重和探索科学的精神

周光召先生说:“科学精神中最重要的,一个是实事求是,一个是追求真理,这是最根本的内容。”高中化学实验很多,教师应该尽量多地安排学生进实验室,通过感性的体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实际情况是,有些学生从来没有使用过火柴,特别担心划出的火焰会烧到手,教师对这一行为虽然诧异,但不至于嘲讽,教师要站在与学生同等的角度辅助学生练习,当然也是“高二实验操作能力考试”背景下的要求,所以“科学素养”中的“实验技能”可以说也是培养学生“生活技能”的一部分。

新课程要求在教学中多联系化学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应用,高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化学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一些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知识将会使学生认识到生活、生产中处处有化学,从而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及用知识、智慧和行动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光荣感。也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五、注重师生互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多数学生随着年龄增长,兴趣、好奇心及发现问题的能力减弱。因此在教师要求其提出问题时,多数学生对思考发现问题不感兴趣或根本不知道怎么发现问题,只会问一些作业上不会做的题,而不会自己思考提出问题。只有少数学生的兴趣、好奇心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强,所以也只有少数学生在教师要求提问时,能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因此,要在平时教学的准备、理解(或建立表征)和应用三个阶段中,尽可能让学生探究挑战与技能之间要达到最佳匹配的问题,或将某些活动加以修改,以便让学生提问。提供机会使学生更多参与逼真的科学过程,让他们像科学家一样行动,沉浸于探究活动中,享受思考问题的机会和问题中的乐趣。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在教学过程中,要作到对教材的高度稔熟、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对知识的科学态度和对学生的真挚感情,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进而达到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是重点研究“如何教”一类的问题,它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等一系列有助于最优实现既定教学目标的工作方式。设计教学策略不应停留在模式的表面层次,重要的是深入研究模式的具体构成和相关的细节问题。

上一篇:谈数学例题教学“隐性目标”的显性化 下一篇: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