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课渗透艺术教育的点滴体验

时间:2022-05-30 06:31:09

语文教课渗透艺术教育的点滴体验

艺术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是将音乐、绘画、舞蹈、影视等引入语文教学,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素养。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艺术教育,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语感,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下面就笔者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个人体验:

1.绘画展示课文内容

冀教版教材第四册的《春日晨景》是一首优美的小诗,这首小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春季热闹、和谐的彩色图景――红绿交映,动静相宜。课堂上我引领学生从一组组春天的美丽图片进入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进入到学生认为最美的画面中去,例如“两岸轻烟杨柳绿,一园细雨杏花红”,“新荷浮水层层碧,小草漫坡片片青”。先是对文本的简单理解,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再通过多种方式的读来体会文章的意境美和语言美,最后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展开想象,完成一幅《春日晨景》图。学生兴趣盎然,在他们的笔下,一棵棵杨柳千姿百态,一园园杏花各不相同。有的同学在山坡的小草上加上了放风筝的孩子,有的同学在新出的荷叶上点上了可爱的蜻蜓……在这节课中,学生始终积极活跃,既感受了春天的优美,又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2.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妙用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如果用单一的抓重点句、重点词谈体会,再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的方式教学,容易引起学生语言感知上的疲劳,学生便会缺乏兴趣,导致注意力分散。我经过再三思索,决定对重点段采用动手演一演的方式,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进去。课文第四自然段,讲述的是爬山虎怎样爬墙的,如果单单让学生找到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触、巴、拉、贴)来说一说是怎样爬的,学生未必能真正理解。我让学生都把两只手伸出来,把自己的胳膊当作爬上虎的一根茎,手当作爬山虎的细丝,手指肚当作细丝的小圆点。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演练一下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接着让学生到讲台上来演示,把黑板当作一面墙,先把手指肚触着墙,胳膊弯曲,手指伸直向上拉,胳膊伸直,整个身体就贴近黑板,就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经过同学们的演示讲解,学生由原来误认为爬山虎像人一样双脚一前一后的走路,逐渐明白了爬山虎到底是怎样一脚一脚爬墙的。由此可见,恰到好处地运用肢体演示,能降低学生理解课文重点内容的难度,学生也比较喜欢这种形式,的确做到了在乐中学,学中得。

3.音乐创设课堂气氛,渲染情景

在教《二泉映月》一课时,为了渲染气氛,我首先用录音机放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让学生听音乐。起初学生没听出什么味道。为了提高大家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对这篇课文内容的理解,我趁机补充了这首曲子的写作背景和阿炳的身世,并让学生读了课文中描写曲子的第五自然段,然后再从头放音乐,大部分学生有所感悟,慢慢听了进去。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回味,把课文所描绘的画面与音乐所展现的意境有机地结合,理解起来就深刻得多了。

4.情景剧表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在教学《鸟的天堂》这一课时,有一个学生比较难理解的问题――树重要还是鸟重要?针对这一问题我巧妙地安排了一次课文情景剧表演,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课文讲到最后,我抛出了问题――你认为在《鸟的天堂》一文中,树重要还是鸟重要?学生众说纷纭,我趁机让学生自由组合,说鸟重要的分为一组,说树重要的分为一组,并让他们做准备表演一下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他们边表演边辩论,从而悟出了“树、鸟、人和谐相处”的道理。

5.摄影、录像适当插播,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教学《桂林山水》时,我让学生课前搜集桂林山水的图片、资料。课上,有些去过桂林的学生拿来了拍下的照片,有些学生拿来了拍下的DV,这些学生像小导游似的绘声绘色地讲起了桂林的美景,没去过的学生也仿佛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为课堂增色不少。

6.美观的书写,渗透艺术教育

小学语文,尤其是低年级教学,学习生字是一个重要环节。美观大方的板书,能使学生在学字中受到书法艺术的熏陶,感受美的教育,为孩子们养成严谨做事、端正做人的良好习惯打下基础。我在教学中总是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工整地书写每一个生字,力求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培养学生们对书法艺术的热爱。

以上的教学实践,都是我在课堂上体验过的,虽不能说是语文教学渗透艺术教育的经验之谈,但它确实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启了学生的心智,让学生进行了创造性的实践,提高了学生们的欣赏水平,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桥西区达活泉小学)

上一篇:高中生物教学新课程改革初探 下一篇:精心设计,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