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新课程改革初探

时间:2022-07-29 05:56:24

高中生物教学新课程改革初探

现在教育界最为流行的话题就是“新课程、新课标”, 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学将实施探究式学习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师生的合作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知识素养。本文将就此结合教学实践,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进行新课程改革谈几点观点和体会。

1.教好学生,教师的素质是关键

教师应经常进修学习,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充实自己,更新知识。教师之间也应经常切磋,勤于总结,使课堂教学逐渐由传统的经验型向科学型过渡。为了提高教师素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五中学(以下简称“我校”)举办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使教师之间有学习探讨的平台。除此之外,为了帮助年轻教师尽快成长,我校还制定了集体备课的规定,共同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集体备课在新课程背景下显得格外重要,因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尊重各学科间的相互联系,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切磋,集体备课,有利于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和工作效益。

2.增强实验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知识素养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设计题在高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高中生物教师应在复习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要求的专题研究,要求学生在获得相应实验能力的基础上科学地设计实验步骤,以求得对实验严密的结果和结论。这样的专题复习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更大的空间,让学生能够顺着题意发挥想象思维,进而得出合理答案。

3.优化习题和试题,培养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不是不要做题,而是合理的应用“题海”战术。做题毕竟是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手段,科学地做题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我校高三第一轮复习在教研员卢锦峰老师的指导下采用导学案的形式进行。在导学案中列出重点、难点和疑点;知识结构和内在联系;解题思路和做题技巧。用导学案复习可以针对性地掌握和运用某一知识点,并可以针对某一种易错题型进行举一反三,拓展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知识。

4.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

课堂教学必须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既要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可以避免学生在探索知识过程中的盲目性和偶然性,使学生具有较明确的指向性。长此以往,能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并在教师的启发下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5.加强课外辅导,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应在高三教学中对生物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采取弱科辅导的策略。针对学生普遍较差的知识点进行专项辅导,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建立知识网络,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对学过的知识作出规律性的总结,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使学生具备灵活、创新的思维品质。例如,通过归纳总结“染色体和DNA分子在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表,边画边心里默念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再通过做一些相关的典型题目进一步理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和联系,并总结一些常用的规律。比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等,而DNA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只有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等规律,可以有效地加快学生做题速度,加深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总之,新课程改革就是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本文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形势下,通过我的教学实践探索,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进行新课程改革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新课改倡导的探究性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五中学)

上一篇:教师如何实现深度教学反思 下一篇:语文教课渗透艺术教育的点滴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