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融环境教育于养成教育之中

时间:2022-05-30 05:55:21

论融环境教育于养成教育之中

摘 要: 现代教育应有意识地把环境教育融合到养成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确立善恶观,树立远大志向,使学生明确“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认识到环境与人的密切关系,感受到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就是行善积德,破坏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到持续发展就是作恶积怨,从而树立保护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树立爱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以保护地球的基本环境为己任。

关键词: 环境教育 养成教育 相互融合

邓小平曾指出:“环境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怎样进行环境教育呢?我有意识地把环境教育融合到养成教育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在养成教育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确立善恶观,树立远大志向,因此养成教育和环境教育应相辅相成、相互渗透。

一、从身边入手,养成良好习惯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手册》三年级下第五课《学习是学生的天职》、第六课《“我要学”》、第七课《学问常识、学学问问》、第八课《脑子是越用越灵》都是针对学生学习而设的,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真钻研教材,精心挖掘课文的内涵,因势利导,或点拨深化,或引申升华,将作品蕴含的教育内涵适时给予展现,让学生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明白环境的重要性,没有安静的环境,贾逵不可能在篱笆旁“天天听、天天记、天天背”。同时,我又结合我们班在创建“绿色班级”行动中,大家用废弃的方便面盒、易拉罐(上面剪去一截)种的盆景,引导学生做任何事都“贵在坚持”。刚种好盒景时大家劲头十足,天天有人浇水,可过了几个星期,浇水的人就少了。通过种花浇水,我让学生认识到这样可以美化我们的教室,可以变废为宝,更重要的是培养我们养成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

有了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还须有良好的写字习惯,良好的写作习惯,等等。在学习养成教育的课文后,我就请学生写自己是怎样学习的,他们有时不知写什么,我又充分利用我们种的盒景,让学生观察教室的盒景和学校生态园中的植物,他们发现教室里的盒景叶子上有厚厚的粉笔灰。学生不仅写了观察日记,而且明白了教室卫生的重要性,以后每天都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明白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我还设计了环保窗口,并制定了“四爱四不”环保公约:爱护地球家园,爱护校园环境,爱护一草一木,爱护野生动物、不乱丢果壳纸屑,不攀折树木花草,不随地吐痰,不浪费粮食、水电,把环保公约归纳到养成教育《月考表》行为规范之内,建立了绿色中队,每天回收废纸,培养学生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的习惯,并提出了“红湖是我家,清洁靠大家”的口号。

二、深入家庭,做父母的小帮手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还需家庭的配合。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环境教育的成果,并本着“培养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一个社区扩大到一座城市”的思路,我利用学生与家庭、学校的密切联系,通过学生将环保行为带入家庭,与家庭成员一起实施家庭环保计划,使每个学生家庭的日常活动和行为更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减少生活污染,提高环境质量。

我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手册》三年级下第九课《为父母排忧解难》,结合我班具体情况,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家庭绿色活动。让学生向爸爸妈妈写一封信,讲环保、宣传环保知识,教育家长,举行家庭绿色行动,包括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煤气,减少垃圾排放,对垃圾进行分类和利用,选用绿色产品,坚持绿色消费,使用无氟冰箱、节能电器、无磷洗衣粉和停止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的餐具,降低生活娱乐噪声,对不环保的行为进行劝阻和教育。学生和家长一起负责一项环保责任,如认种一棵树、一盒花和一片绿地,清洁一方净土,等等。我们制作统一的“绿色行动登记卡”,在实施过程中记明行动的时间、地点、内容、见证人等,把绿色行动落到实处。

绿色行动进入家庭的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家校联系单》家长寄说中,任恬的家长说:“在家里任恬认真向每个家庭成员讲解什么是白色污染。”并建议买菜时不要使用塑料袋,带菜篮或环保袋。“孩子现在能自己做一些家务,自己的东西做到了自己收拾”。邱杨的家长说:“邱杨几次在路上看见废纸或破塑料袋,能主动拾起丢入垃圾桶。”申令的家长说:“申令现在会常常去打扫楼梯,并要我们用洗衣服的水冲厕所。”王珍的家长说:“上次我去买菜时,看到有青蛙,就想买,王珍坚决不让我买,说青蛙是益虫,不能吃。”后来王珍还写了一篇作文《我不吃青蛙》,被选登在校报上。这样的活动真正做到了通过学生影响家庭,使绿色行动进入千家万户。

三、走进社会,确立善恶观

人的行为往往受环境、心理、道德观念等因素的影响,道德观念往往支配着人的行为。而一个没有环境道德的人必然会随意破坏和污染环境,且对环境的脏乱无动于衷,所以学校养成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从小培养学生的环境道德观。

我在上《关心有困难的同学》、《关心孤寡老人》、《关心残疾人》时,一方面要求学生具有同情弱者、关心弱者、帮助弱者的美德,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确立环境善恶观。带学生到红湖路社区,进行“你丢我捡”活动。学生带了卫生筷、塑料袋,走街串巷,看见废纸、废塑料袋等就捡起来。在“捡”的过程中,学生再次体会到卫生习惯的重要性,“丢”是一时方便了,可一“丢”就脏了我们的生存环境,这是一种丑陋的行为。“捡”是吃力的,但这是一种善的行为。通过这一活动教育,学生明白了不能随便“丢”,要从自己做起,要自觉保护环境,把保护环境作为自己的一种责任和义务。

我们还与城建办取得联系,走上街头,打扫卫生,为争取文明城市出一份力。学生从行人的赞语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就是行善积德;破坏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到持续发展就是作恶积怨。

四、走进大自然,树立远大的志向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手册》三年级下第一课是《树立远大的志向》。邓小平曾说:“希望全国小朋友,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立志为人民作贡献,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立志为人类作贡献。”可见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怎样树立孩子们的远大志向呢?我认为爱美、赏美、追求美是人类特有的天性。黑格尔说:“第一种美就是自然美。”优美的环境可以使人感悟美、体验美,可以使人产生远大的志向、执著的信念和高尚的情操,有利于人类智慧和个性的高度、自由发展与完善,身处优美的环境之中,就会感到惬意和舒适,就会精神振奋,激起愉悦的情感并融进环境之中,达到情景交融,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从而感到人的价值和主体创造力,使精神得到净化和升华。所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可以使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更能使学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课堂上我给学生看《张家界的风景》影片,并观看九寨沟的风景图片,等等。在欣赏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环保的重要性,树立远大志向的必要性。课后我要求他们走进大自然,并写成文章,同学们写了与环保有关的《金华外滩的哭诉》、《美丽的长江你在哪》、《我家附近的变化》等。

此外,我不错过每一次活动。2011年春游我们去了大黄山公园,观赏了孔雀,领悟了青山绿草的美丽,享受了烧烤的乐趣。烧烤完毕后,我们清理了垃圾,可有一个调皮的小男孩把报纸、塑料袋扔进还有余火的炉中,发出一股难闻的味儿。我抓住这一机会,告诉学生塑料袋燃烧之后放出的是有毒气体,花草树木会因此枯死,使学生再次认识到保护环境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我还结合学校少先队大队部“手拉手捡回一个希望、还母亲河一片绿色”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制作了绿色心愿卡,培养学生从小要有远大的志向,要做环保小卫士。

我在养成教育中融进环境教育,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与人的密切关系,树立了保护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从而爱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以保护地球的基本环境为己任。

上一篇:不该遗忘的角落――展示台 下一篇:解读电影《色•戒》中王佳芝的爱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