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精力转移中的环境干预

时间:2022-10-16 10:41:38

学生精力转移中的环境干预

人性到底是善还是恶,到底是利他还是利己,永远是人们难以辨明的问题。人的本性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善与恶,环境中的不良因素特别容易唤醒人性恶的一面。这就告诉人们,控制环境是教育学生的一个重要措施,我们要特别注意学生生活、学习环境的设计,要营造唤醒人性善的优良环境,抑制唤醒人性恶的不良环境或消除不良环境。

一、环境干预的概念

环境统指周围的情况。任何个体都存在于复杂的环境中。环境干预是指教育工作者通过对教育对象心理、生活和学习环境的设计,达到环境对学生进行教育或学生自我教育目的的一种教育手段。环境按内容可分为物理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

1.校园环境。校园环境由校园物理环境和学校心理环境(校园文化)组成。校园物理环境是指师生生存、教学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如校园设施的布局、校园绿化、教学楼结构、教学楼外观、教学楼走廊、教室的布置、办公室的布置、运动场、体育馆、体操房、电教馆、食堂等一切物质环境。为了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学校和班主任要对校园和教室进行环境干预。首先是搞好环境景观设计将环境布置得整洁优美,然后是要教育学生精心爱护,使优美环境得以保持。班级环境是校园环境的一部分,班级物理环境包括室内卫生和物品陈列等物质环境。它需要班主任和学生精心设计和布置。良好的班级物理环境可规范学生的行为,不良的班级物理环境会使学生生活懒散。学校(班级)心理环境是指师生大多数成员所具有的观念。学校(班级)心理环境对学生个体行为效果有很大的影响。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学校(班级)心理环境对学生行为效果的影响更直接。所以,学校领导、教师、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必须重视学校(班级)心理环境建设,搞好学校环境干预,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心理环境(校园文化氛围)干预可分为学校宏观心理环境和班级(或学生小团体)微观心理环境干预两种。其主要表现为校风建设和师德建设。班级心理环境即班风(心理氛围或团体规范),是指班级团体长期形成的,是学生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可能是组织明文规定的,也可能是不成文的约定俗成的,无论是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都对学生的行为有约束和指导的效力。学生的行为如果符合这些规范,班级团体就会肯定、容纳。如果学生的行为偏离或破坏这些规范,班级团体就会采取各种措施加以纠正,使其回到规范的轨道。当然,学生在班风(团体规范)的制约下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可能是自愿的也有可能是被迫的。

2.家庭环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不同的岗位及群体,人们间的经济收入各不相同,富裕者会选择当地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自然条件好的高档社区居住。高档社区无论是居民素质、心理环境、社会治安状况以及其他硬件设施都优于其他社区,学生的安全感强,生活稳定。低档社区,居民素质差,违法乱纪行为严重,硬件和软环境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学生生活其中必将受其负面影响。家庭和睦、父母互敬互爱给学生以安全和稳定,可稳定学生情绪,促进学生的学习。父母关系紧张或单亲家庭,会使学生缺乏安全感,并时刻关注父母的情况,分散精力,影响学习。同时,亲子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亲子关系融洽时,学生易于与家长沟通,成人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脉络,能给予有效的指导。如果亲子关系紧张,学生会自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极其不利,同时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不会求助家长,会增加学生发展的危险性。

3.社会环境。21世纪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时代,电影、电视、卡通书、报刊杂志、小说、广告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的精神生活。在这些媒体中,既有学生成长必须的精神食粮,也有不少精神垃圾和精神。打开电视机,翻翻报刊杂志、书籍,浏览一下各种网站,凶杀、诈骗、色情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这些来源广泛的不健康信息,对是非观不强的青少年来说是洪水猛兽,严重侵蚀学生的心灵,将有些学生引向罪恶的深渊。据北京市少管所在押少年犯统计结果显示,其中80%是受不良影视的影响而走上犯罪道路的。

二、环境干预的方法

1.物理环境干预方法。物理环境干预方法主要有,一是优化环境。优化环境就是使环境更美好,让环境与师生的生活、学习、工作更协调。在校园和教室环境布置中,要有利于学习,赋予其教育意义,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二是美化环境。美化环境是指对环境加以装饰或点缀使之变得美观或美好。环境美是生活美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和教室环境必须美化。环境美化的基本标志是整洁卫生、布局合理、适当绿化与装饰、舒适安宁,实用和观赏统一。三是爱护环境。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使人赏心悦目,师生一方面会自觉规范行为,不忍心去损害和破坏它。另一方面,优美的环境还需要爱护和保持,环境一旦失去爱护就难以保持,遭到破坏的环境就失去其整洁和美丽及教育意义。四是维护环境。维护环境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二是及时清除墙面的脚印、清洁地面卫生,消除负面诱导。

2.心理环境干预方法。心理环境干预方法主要有:一是教育者要注意自己的示范效应。除了学生之间的影响,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思想、心理、观念影响最大。所以,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在教育过程中起示范作用;二是重视感情投资。情感是学生的重要需要,一个师生团体上下左右情感联系一旦建立,师生便会感到心情舒畅、人际关系协调、摩擦系数减少,师生间的问题就较少出现;三是教育者要善于制定奋斗目标。教育者要善于制定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当学生对目标的追求成为人生的动力时,学生会在不断更新的社会心理环境中,努力追求和不断前进;四是培育积极的团体态度。在一个团体内,当学生认为班集体信任或比较信任自己时,学生会特别关心班级的利益,维护集体的荣誉;五是加强民主管理;六是社会助长作用。有人在场或许多人在一起做一件事,可以促进个人活动(学习或工作)的效率,出现增质或增量,体现出群体对个体以及个体之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的结果;七是社会从众倾向。个人在集体中常常会不知不觉地受到集体的压力,而在言行上表现出与集体中多数人相一致的倾向。

三、环境干预的意义

环境干预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一是培养师生的纪律性。整洁、优美、和谐的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要使这种美好的感受永存,必须要全体师生倍加爱护,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纪律性,通过迁移可以使学生更加遵纪守法,进一步规范行为。二是培养师生的自觉性。爱护环境要靠自觉,如果只靠外在的纪律约束,优美环境就难以保持,只有师生自觉爱护环境,美的环境才能持久,通过爱护环境可培养师生的自觉性。三是培养师生的爱心。爱心是指人们对周围的人或物有爱的感情。通过环境干预,在优美环境的熏陶下,师生更加爱护公物,热爱他人,热爱生活,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对生活、学习充满希望和信心。四是减轻师生的心理压力。通过环境干预,防止校内产生不良心理压力(如非正式团体不良舆论压力和不良学生对其他同学的压力),以及不良社会青年对学生的错误诱导和威胁等精神压力,以减轻师生的心理压力。

上一篇:论如何加强中小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 下一篇:远航中的呐喊:幼儿英语教师培训现状的多角度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