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政府间合作 促进中部崛起

时间:2022-05-30 03:26:27

加强政府间合作 促进中部崛起

[摘 要] 本文阐述了中部地区在崛起中,要加强政府间合作。指出了政府间合作对中部崛起的重大意义,说明了当前政府间合作的条件和基础,指出了当前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关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政府间合作 中部崛起

中部地区(指中部六省:江西、湖北、安徽、湖南、河南、山西)的各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彼此的政府间合作,利用各地的比较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经济,促进中部崛起。

一、加强政府间合作对促进中部崛起的意义

1.符合国家的宏观政策要求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国家“十一五”时期实施的一项重大区域发展政策,是续东部沿海开发、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之后,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所做出的又一重大决策。

2.政府间合作效益大于竞争效益

目前经济一体化是社会分工带来的必然选择。行政对市场经济的保护主义必然会带来社会成本的提高。政府间的合作,则是一种帕累托改进状态。

3.中部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政府间的合作对于发展区域而言就是要引导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中部区域内部贸易的自由化、促进产业梯度转移、大量解决就业问题;同时市场趋于统一,投资规模扩大能加速各省经济发展。

二、中部地区政府进行合作有着坚实的合作基础和条件

1.有共同的发展需求

从表中显示:各省的战略规划中要求发展工业和对开开放的需求尤其明显。

2.有着类似的优势条件和共同的困境

(1)优势条件

①中部地区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中部地区位于中国经济地理的中心腹地,拥有便捷的交通网络。这使中部在承接新的一轮国内外产业转移方面处于有利地位。

②拥有资源性禀赋。中部形成了山西、河南、安徽为三角的煤炭基地,以江西、湖北、湖南为三角的有色金属基地,以湖南、湖北的磷化矿基地;还有种类很多的植物,还有名胜古迹等资源。

③低成本优势明显。中部的农业、能源、矿产资源成本明显低于西部;中部地区的劳动力、土地资源成本低。这个是中部地区独特的吸引力,成为各级政府对外吸引投资的重要手段。

(2)中部地区政府共同要面对的困境

①中部崛起面临行政壁垒的约束

中部地区六省,在市场化进程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隐性或变相甚至是政府明文规定的地方保护。如在湖北省的市场上难见到江西的金圣名牌香烟。

②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就人均GDP, 2005, 2006,2007年中国各省人均GDP排名中,中部地区的经济水平处于全国中下游。外贸依存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非国有经济发展滞后。

③产业结构水平低,阻碍中部工业化进程

从总体上看,中部产业结构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除山西省外其他省都是农业大省,第一产业占20%左右,农民在全部劳动力中占50%以上,中部多数省份仍处于工业化的中前期;中部地区支柱产业结构雷同、重复建设现象非常突出。

④城市化水平低,城市综合实力不强

中部地区没有一个城市进入我国城市排名的前10名,在前50位城市中,中部6省的省会城市多数处于中后位置。

三、加强政府间合作,促进中部崛起的路径选择

1.提高认识,形成中部六省大家庭观念,破除地方保护主义

加强政府间的合作,可以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增强竞争力;有助于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可以促进省与省之间的融合、实现区域经济协调有序的发展。政府间应扫除观念上的障碍,形成“共赢”和“协同”的思维体系。

2.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发挥比较优势,相互合作互补

中部各政府应该利用区域经济的分工,加强政府间的合作,引导经济实体发展产业集群,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各政府应以培育产业集群作为推进工业化的着力点,促进产业集群化、工业园区化、分工专业化;鼓励产业集群同中部各大高校,科研所联合,并建立重点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基金;运用财政贴息,税收返还等政策手段;发展与各地区有比较优势、资源互补支撑、产业链延长、附加值提高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3,共同打造中部地区的服务型政府联盟

中部地区各级政府应建立共享的公共利益观念,共同打造中部地区的服务型政府联盟。建立中部地区一体化的协调机制,吸纳非政府组织参与,形成经交叠,嵌套的多中心、自主治理的合作机制;建立区域合作新机制,区域互动机制。中部地区已形成湖北武汉的“1+8”经济圈、江西的“昌九景工业走廊”等六个规模的城市联合体和总部集群,各级政府可以引导城市联合体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形成规模效应,利于形成高水平产业链和创新性产业集群的兴起,利于中部经济实体的整体崛起。

参考资料:

[1]陶学荣 陶睿又:公共行政管理学.中国人事出版社,04年版

[2]赵凌云:2006年中部地区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3]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4]景体华 陈孟平:2006年――2007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5]赵 弘:2006年――2007年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开发河北省乡村旅游资源 促进新农村建设 下一篇: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税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