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有多少次经济危机

时间:2022-05-30 12:13:50

美国有多少次经济危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几十年,欧美经济经历了工业化时代,一战的爆发为美国经济注入了活力,国际贸易――“外需”暴涨,同时也刺激了“内需”的增长。但美国到底有多少次经济危机?每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最后又是怎样度过的?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分析了近100年来美国的经济周期。

第一次经济危机:从1920年开始至1921年底结束,大约2年时间。经历一战发大财之后的经济调整,主要源于“外需”的减弱,危机期间,工业生产下降了25%,机器制造、煤炭、钢铁,都曾下降70%左右;农业生产总指数下降11.4%,其中主要农产品价格最多下降70%;失业率最高达到23.1%。

二十年代的“柯立芝繁荣”,从1922年持续到1929年,长达8年的繁荣时期。首先是人民在战后对房屋、日用品的需求释放,其次是“泰勒制”和“福特制”等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再次是国际贸易的实力增强,最后是分期付款及广告业对人们支付能力的透支。汽车(普及到四户一辆)、电气(发电机、发动机、电灯、电冰箱、收音机等)、钢铁、建筑是当时的主要支柱。

第二次经济危机(大萧条):核心时间在1929年10月至1933年,但是一直延续到二次大战爆发,贯穿整个30年代。根本原因是生产能力的过度膨胀与消费能力的日益缩小,设备更新到极点、消费透支到极点、国际贸易到极点、贫富分化到极点、股市投机到极点,以股票市场的崩溃而呈现。危机时期,汽车、建筑、煤炭、钢铁、机床等下降了70%―90%,工业加工业平均开工率为42%,13万家企业破产倒闭;农业总产值下降一半;仅1933年3月这一个月,就有5700家银行倒闭;出口下降70%。1933年罗斯福实施“全国产业复兴法”,生产逐渐回稳,就业指数由最低的60上升到70左右。一直到1939年二战爆发,也没有恢复到1929年之前的水平。所以说是大萧条,不仅幅度大,而且时间长。

二次大战拯救了美国经济,由于战争的刺激,直至1941年,美国的各项经济指标才超过了1929年。以1939年为100,工业生产在1943年增长到239,耐用工业品上升到360;机器增长3倍,运输设备包括汽车、飞机、船只等增长7倍;农业产量的增长在20%―70%,农场收入是战前的4倍;商品出口增长了5倍,同时迅速建立了合成橡胶工业。

经历了40年代的战争红利后,50年代增势较缓,60年代增长较快,70年代进入“滞胀”时期,大约是增长30年、然后用10年作为调整期。但是其间仍有多次小规模的经济危机。

第三次经济危机:1948年爆发,工业生产下降10%的小幅调整。

第四次经济危机:1954年,由于朝鲜战争的结束导致军事需求下降,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产值分别下降1.3%和5.3%,这种下降仅仅持续了9个月,到1955年3月又重新进入高涨时期。然后是汽车与房地产对经济的大力拉动。

第五次经济危机:从1957年3月开始,主要是由于汽车与房地产的需求下降造成的,工业生产连续14个月下降,共下降13.5%,生产水平倒退37个月,回到1953年的水平。1958年5月再次回升。

第六次经济危机:从1960年2月至1961年2月,工业生产下降6.2%。

从1961年1月至1969年10月,经济持续繁荣了106个月,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一直在2.5%至6%之间。这次繁荣,越南战争起了很大的支撑作用。

第七次经济危机:从1969年10月开始至1972年3月。经济没有大幅下滑,但是处于徘徊状态。

整个70年代,从1973年12月爆发,一直到1982年复苏,总体表现为“滞胀”。生产与就业的停滞伴随着长期的通货膨胀,主要原因是美元与黄金脱钩以后,美国政府为了拉动经济而不断提高财政支出、美元大量印刷产生的后果。同时,在40、50、60年代科技革命之后,70年代的新科技力量缺乏,而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仍然在酝酿中,世界贸易也在日本、德国的崛起中有所退缩,能源危机成为直接的危机导火索。

第八次经济危机:1973年12月至1975年5月,持续时间长达18个月。工业生产下降15.3%,国民生产总值下降5.7%;1.5万家企业破产;失业率最高达到9.2%。私人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6.6%;通货膨胀连续两年超过11%。

第九次经济危机:1979年4月至1982年11月,危机再次光临,持续时间长达44个月。失业率最高达到10.8%,私人固定资产投资额下降26.6%,通货膨胀率均达到10%以上。还好,工业生产只下降了11.8%,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了3.0%。

8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从1982年12月一直持续到1988年底,通货膨胀率得到抑制,就业率增加,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其间,美元贬值使得美国的劳动成本下降22%,而日本和德国的劳动成本上升了40%左右。美国的“自动化生产体系”使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在1984年底,大型企业的电脑普及率达到了100%,小公司达到了51%。飞机及航空制造业得到较大的发展。

第十次经济危机:起于1987年的股灾,从1989年至1993年,持续时间长达5年。1989年第二季度GDP增长率降到1.7%,第四季度接近为零,到1990年变为负增长,然后经历了为时三个季度的恶化阶段,又经历了约两年半的危机后期阶段,呈现W+W型。进入1993年,美国经济开始复苏。

之后,美国经历了长达6年多的黄金岁月,个人计算机、互联网泡沫带动了经济的持续繁荣发展。

第十一次经济危机: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互联网泡沫,从2000年3月开始至2003年3月,持续了3年时间。从纳斯达克的调整开始,中间经历了“9・11”恐怖袭击事件和安然事件。其间道琼斯指数从最高的11749.9点一直跌到7197点,跌幅达到38.74%。这次危机期间的GDP并没有大幅下滑,2001年前3个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0.6%,-1.6%和-0.3%,尽管第4季度和2002年第1季度分别恢复到2.7%和5.0%,但第2季度则降至1.3%。

之后就是格林斯潘主导下的房地产泡沫,一直持续到2007年7月,长达5年的繁荣。这个时期的繁荣,以严重透支消费、寅吃卯粮为代价。

第十二次经济危机:次贷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从2007年7月的次贷危机开始,按照很多经济界大腕的预测,是对美国战后消费模式的一次大清算。目前为止,美国的道琼斯指数最大跌幅为54%,美国GDP在2008年第四季度下降6.2%,仅次于1982年第一季度的降幅,美国的失业率也达到了8.1%。

这次危机能够持续多长时间呢?如果它是对80、90、00年代三十年增长的一个总回调,那么它就相当于美国70年代的情况――美联储已经开始疯狂印刷钞票了,危机持续的时间可以参照18个月与44个月。

上一篇:二十个发达国家如何测算服务业增加值 下一篇:医疗统计信息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