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服饰的图腾遗迹和保护对策分析

时间:2022-05-30 11:27:44

少数民族服饰的图腾遗迹和保护对策分析

摘要:本文介绍了少数民族图腾的定义和在民族服饰中的这种图腾的表现方式,包括从服饰的样式、图案、颜色以及在不同的仪式上衣服穿着的讲究。还对少数民族服饰面临的危机作了原因分析。并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对少数民族服饰的保护对策作了分析。

关键词:少数民族服饰 图案危机保护对策

1、图腾的定义

图腾原意为“他的亲族”,图腾观念认为:人和动物有相似的地方:会动、会发出声音、有情感、有身体与面孔。认定自然界中能保证氏族成员的食物来源予以生存的精神力量的某一动、植物与自己有血缘关系,将它信奉为神圣的祖先、亲族而崇拜。

人类的童年对自然和宇宙的感悟一开始便带有强烈的“人化” 和“神化”色彩。 “人化”倾向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的“天人合一” 的思想。“神化”倾向则是来自于对自然界那旺盛的生命力的敬仰以及对其超强破坏力的惶惑。

2、图腾的遗迹

2.1图腾与动物

一些动物对人来说具有神奇的力量,能超越人类极限。比如:鸟能飞、鱼能游、蛇能蜕皮。于是赋予这些超凡能力予主观价值,将它们构造为一个超自然原形的新图腾形象。通过服饰款式对图腾形象进行模仿,是图腾崇拜在少数民族服饰上最形象、最直观的体现。

彝族以黑虎为图腾,这种观念深深地渗透到彝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中,彝族的衣饰离不开虎。在楚雄大姚花区,彝族俚颇支系妇女的服饰从上到下都是横条纹,乍一看像一身虎皮。

傣族人民以孔雀为图腾,傣族妇女筒裙上晶莹漂亮的孔雀羽毛的纹样,已成为傣族服饰的代表和民族的象征。

高山族将蛇认作图腾,以蛇为神灵的化身。因此,无论男女,都在服饰上绣或刻上蛇纹,尤以“百步蛇”最具特色。

黎族以蛙为图腾,其各支系的文身图案和服饰图案中处处可见蛙纹图案。

蒙古族是崇拜鹰和狼的民族,蒙古摔跤服上,其长裤绣有宽而弯曲的云纹。

2.2图腾与颜色

服饰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表现,那就是服饰的颜色。各少数民族对某种颜色的选择除了受审美心理支配外,更被赋予了更丰富、更深刻的图腾文化内涵生活。

在纳西族史诗叙述的黑白部落战争中,“白”是光明、正义的象征.“黑”则代表着黑暗与邪恶。

白族、土家族的服饰也以白为贵,男女老幼都喜欢穿白色服饰。与之相反,彝、畲、阿昌、拉祜、傈僳等民族,则崇尚黑色。

拉祜族男女服饰大都以黑布衬底,用彩线和花布缀上各种花边和图案,再嵌上亮丽的银泡;拉祜族妇女爱穿开叉很高的黑长袍。

玄鸟图腾或玄鸟崇拜在畲、阿昌、傈僳等十几个民族中都存在。因为“玄”的本义是黑或黑中加赤色。所以畲族服饰也以黑、青、蓝色为主色调,尤其是黑色;凡凤凰装等重要礼服必以黑布为主。另外,阿昌族已婚男女的包头是黑的,男子多穿黑色对襟短上衣,黑色宽管长裤,头上插有红、绿色小绒球;姑娘们的主要服装也是黑的,老年人则一年四季穿黑衣裤。

在彝族看来,黑色象征庄重、严肃、深沉,并包含了高、大、强、尊之意,故以黑为贵。

2.3图腾与礼服

人在出生,出嫁,死亡,祭祀这几类重要活动中身着的服饰也称得上是这一生中最重要的几次换装了。这些礼服与图腾崇拜有密切的关系。

诞生礼:是每个民族极为重要的仪式。彝族崇虎,为婴儿准备的衣物,虎必是一式的虎头帽、虎头鞋和虎纹兜肚,因为他们认为彝人是虎族,为婴儿准备“虎衣”,便意味着族对新成员的血缘关系的认可。

婚礼:在少数民族婚礼服饰中强而有力地折射出图腾崇拜印记的,畲族的姑娘在出嫁时穿的凤凰装和戴的风冠最为典型。

丧礼:人死后灵魂还要到另一个世界生活。这种生死轮回的观念决定了少数民族隆重的葬礼。哈尼族在送灵时,要插以类似羽毛的棕扇,摹仿白鹇鸟张翅飞翔,象征送上天去。

祭祀礼:哈萨克族的萨满巫师即巴克瑟穿一身白色法衣,饰有白天鹅羽毛或披白天鹅羽毛衣。法帽也用白天鹅羽毛做成。藏族的衣饰中同样充满了鸟崇拜(主要是鹰)的意味。

3、少数民族服饰面临的危机

随着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的推进,这些少数民族的精美的服饰遗产却正面临着丧失的危险。少数民族服饰不仅是中国几千年历史形成的一笔巨大财富和资源,而且也是整个人类的财富和资源。

有学者曾在湘西凤凰县苗族社区中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田野调查。凤凰县腊尔山墟场是湘西苗族比较集中的场所。采用观察的方法对苗族传统女装的着装情形、非概率抽样的就近访谈法对苗族传统女装的热情程度进行调查,先后访谈了百名女性。

调查的结果显示:身着传统服装的全部都是40岁以上的妇女,而充斥在年轻媳妇、姑娘们身上的却是汉式的机制品。4O岁以上的妇女超过八成的人对苗族传统装热情不减,25―4O岁的妇女虽着汉服却也有超过半数的人比较欣赏苗族传统装,而比这年轻的媳妇、少女们却为自己的快速汉化而沾沾自喜。

4、弘扬和保护民族服饰文化

保护、弘扬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方式应是活态保护,这需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文化管理部门认真严肃地对待这个问题,建立建全有效的活性保护机制,同时也需要民间的积极配合和参与保护。以下是本文所提出的一些保护建议:

1.树立保护本民族服饰文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个人和博物馆收藏民族服饰是保护民族服饰文化的一种方式。

3.由民间和政府定期组织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展览。

4.举行展示自制民族服装的赛会,评出奖项,以资鼓励,弘扬传统服饰艺术的精神。

5.创办少数民族服饰艺术杂志,研究其历史渊源、艺术效果、文物价值。

6.建立地方性的行政立法。

7.发展地区旅游经济是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重要手段。

8.要把服饰艺术融入到学校的艺术课程中去。

9.鼓励恢复一些传统习俗,让年轻一代在习俗活动中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10.建设民间文艺队伍,提高苗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的积极性,为促进苗族文化的保护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1.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12.充分发挥语言文字在保护苗族服饰文化中的作用。

13.建立乡土知识分子档案、加强村镇规划等方法以促进民族服饰文化保护。

5、总结

服饰,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接纳了图腾这位至高无上的客人,并为它保存了永久的居留权。少数民族服饰是一种无声的符号语言。一方面它是物质的呈现,另一方面是精神的外观。随着氏族、部族、民族的产生和演进,以及漫长的创造性劳动和文化积累,服饰文化功能从混沌走向分化,服饰的各种造型要素都向着观念层次上凝聚,造型上实用与审美相结合,服饰本身向着功能多样、意蕴深刻的方向发展,服饰观念在这种发展中孕育、积累、形成,民族服饰逐渐呈现出自身的完整性。通过服饰造型与象征意义相结合,以及象征意义的符号化,少数民族服饰形成了独特的具有物态形式、民俗活动与精神心态的三重结构系统,支撑着各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发展,这就是少数民族服饰艺术观念构建的核心。

参考文献:

[1]蔡光洁.在困境中生存的少数民族服饰[J].四川戏剧,2005,5.

[2]龙叶先.论苗族服饰文化的活态保护[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7,27:19-23.

[3]邱萍.论少数民族服饰艺术观念的构建――广西少数民族服饰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 ,2006,5.

[4]李晓弟、刘继平、朱海昆等.论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保护与发展[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5,5.

上一篇: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 下一篇: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