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介绍范文

时间:2023-10-22 09:20:26

少数民族介绍

少数民族介绍篇1

方法:

1、制作展板

2、解说词

3、制作双语工作人员标牌

4、少数民族职工风采:各科室少数民族集体照片或个人照片或家乡美景美食介绍

5、经费:约需10000元左右

展板制作思路:

第一块展板内容(总体创建情况):

民族团结重要性、医院简介、医院核心价值观、领导小组名单、创建标准、2018年创建计划、民族公约。

第二块展板内容(活动内容及成效):

行政管理:院行政领导班子集体照片、个人照片

党务管理:党总支简介,党总支领导集体照片、个人照片及各支部书记照片。

党建活动:文字介绍并收集党总支活动照片5-8张

民族团结宣传效果:文字说明及图片,图片有:平时宣传展板、各科室黑板报、微信截图、永久性宣传标语、多媒体平台宣传等照片,以及检验宣传效果的知识测试照片。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尽量满足各民族健康需求:建筑物照片及功能介绍。

对各民族群众帮扶工作剪影:文字介绍及图片(健康扶贫、义诊、3.27阿家地震捐款、敬老院活动)

多渠道促进民族关系和谐:文字说明及图片:投诉箱、投诉电话公示、工休座谈会、病房意见薄等照片。

落实便民利民措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全面、优质服务各族群众:文字说明及图片(、各建筑群里的指引示意图、导诊台、绿色通道、少数民族语言标识及台帐、配戴标牌双语工作人员照片)

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及作用发挥:文字说明及副高以上医护人员照片。介绍人才培养典型人物

特色专科建设成效:整形修复重建外科中心、泌尿外科、腹腔镜技术、四维彩超等,重点介绍整形修复重建外科中心。

学术漾医建设成果:2016、2017年新技术评审工作及表彰照片

医联体(专科联盟建设)提升全院各民族群众健康福祉:文字及图片(四个联盟图片)

加强平安医院建设,为各民族职工和患者提供一个安全、有序的工作和诊疗环境:警务室、平安医院建设、保安集体照片、院内停车秩序等照片

丰富各族职工业余活动,增进各族职工相互了解、尊重、信任,增强凝聚力和影响:文字说明及活动图片(户外活动、运动会、文艺活动等照片)

社会各界以及医院领导对各族职工的关心:省州领导慰问及院领导春节慰问职工和离退休职工照片 。

表彰活动照片:文字说明及照片:新技术新项目、先进人物等表彰。

少数民族介绍篇2

在中央民族大学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就大陆民族区域自治概况、民族区域自治法制体系、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与保护、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等议题从理论层面展开探讨。中央民族大学民族自治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研究、台湾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少数民族教育和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的近10位教授、专家参与座谈。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马文喜出席座谈会。通过交流,参访团成员了解到大陆民族区域自治的模式、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开发和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政策和理念。这些为正面临民族“自治立法”不完善、民族传统文化流失严重、民族人才缺乏等问题的台湾少数民族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座谈会后,中央民族大学的学者还向参访团赠送了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方面的书籍,为参访团回台后研究民族区域自治问题提供了学术资料。

参访团来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后,与当地民族自治实践方面的专家就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落实展开座谈。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专家主要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践经验为例,从民族工作的角度探讨了民族区域自治落实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和面临的问题。座谈会上,自治州统战部和民委领导同志介绍了延边在不断完善民族法制建设、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各民族团结进步等方面的工作经验,并与参访团深度交流意见和看法。通过座谈,参访团成员对大陆少数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落实情况有了全面了解,在感叹大陆少数民族民众获益于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同时,也对自身利益在岛内受到当局忽视的现实欷献不已。座谈过后,参访团成员来到图们,参观了新建成的中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在了解朝鲜族文化的同时,也学习了大陆在民族文化保存方面的经验。

在北京,全国还组织在京部分专家学者与参访团进行座谈。座谈主要围绕两岸交流主题展开,探讨了对两岸和平发展的见解、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订后如何惠及台湾中下层民众等议题。王建民等两岸关系研究领域的近10位专家学者参与座谈,全国会长梁国扬出席并发表讲话。在两岸专家学者对议题展开充分讨论交流之后,梁会长做了总结发言。

梁国扬肯定了参访团此行的意义,对全国近年来为台湾少数民族乡亲做的实事一一做了介绍:一是出版了一套《台湾少数民族丛书》;二是举办了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台湾少数民族抗日史实图片展。这是大陆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大型主题展览,并受到了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上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尤兰田等领导的高度肯定,以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三是关注台湾少数民族乡亲的生存和发展需求,通过举办烹饪技术培训班、舞蹈培训班、工艺美术培训班,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八八风灾”过后,组团入岛赈灾,深入部落,慰问受灾乡亲,了解他们的生活近况、灾后重建进展和需求;四是通过举办冬令营、夏令营、学术研讨等活动,协助台湾少数民族乡亲来大陆交流参访,增进他们对大陆的了解和认识,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梁国扬强调指出,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两岸签订ECFA大背景下,全国将把台湾少数民族相关议题纳入专门研究,在给予台湾少数民族产业帮助、入岛定点采购台湾少数民族物产、推广部落深度游、协助台湾少数民族乡亲子弟来大陆高校读书、加强与台湾少数民族合作等方面下功夫,广泛收集意见,通过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提出议案和提案,以期有所突破。

通过梁国扬的介绍,参访团全体团员对全国近年来为台湾少数民族同胞做的一系列实事一致称赞,对全国在沟通两岸,服务台胞乡亲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给予充分肯定。

少数民族介绍篇3

【主题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共有56个民族;初步了解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

2.能在祖国版图的相应位置指出五大自治区的范围和位置,能对几个主要的少数民族的文字、服饰、歌舞、住房等代表性特征进行感知、区分。

3.对我国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产生兴趣和进行探究、了解的愿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活动一:听歌曲、看图片、识民族

1. 欣赏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2.课件或实物(钱币、服饰、图片)展示具有少数民族代表性的服饰、饮食、礼节、民居、文字、歌曲、舞蹈、乐器、体育活动等等,或单独呈现,或组合比较着呈现。

3.学生边欣赏边猜测边感知。(提示:不必对学生的猜测进行评判纠正,重在激趣和直观感知。)

活动二:填一填,交流各自掌握的民族知识

1.填一填课本第71页的表格,独立完成,知道多少填多少,看谁填得又多又对。

2.小组交流,除了交流各民族的名称外,可以选择自己最了解的民族,就其独特的生活习俗、生产特点、文化、饮食等进行简单的介绍。

3.学生代表汇报。(提示:先说说自己知道多少民族,然后介绍自己比较熟悉的民族。时间上应充分一点,能展示实物或表演独特的民族歌舞就更好)

活动三:“对号入座”,了解少数民族的集居区域

1.课件展示中国行政区划图,也可以张贴挂图。

2.教师报民族名,学生在地图上指画具置,其他同学帮助纠正,并说出自治区的名称、聚居区域的省份等。(提示:注意反复指画,反复强化,不要浅尝辄止)

3.把导入活动的课件、实物、图片等再次放映、展出,供学生欣赏,再判断,同时指画位置,介绍其相关风俗民情等。

活动四:熟记巩固,课后拓展

1.记一记、填一填。

①中国共有_________个民族,_________族人口最多,占全国总人口的_________%。

②汉族以外的其他55个民族,由于_________较少,统称为少数民族。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总数只占全国人口的_________%。

③平时常说的“中华民族”“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是指_________个民族人民的总称。

④全国设_________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2.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区域和他们的文字、服饰、歌舞、住房等基本情况,知道了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身在何处,都是心心相连的兄弟姐妹。同学们,你们还想了解更多的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吗?请大家继续通过各种途径去广泛地了解,下节课将自己了解的情况在班上互相展示、交流,有实物、图片和光盘更好。

少数民族介绍篇4

生活在云南的少数民族,为求生存、求发展,有着强烈的氏族观念与家族观念。与此适应,本地区的彝族、纳西族、白族、怒族、哈尼族、羌族、苗族、佤族、傈僳族、普米族、拉祜族、独龙族、景颇族、基诺族、布朗族等都流传和遗存有口传家谱的文化习俗。这些口传家谱大多为连名家谱,即上一辈名字的后一二个音节,是下一辈名字的前一二个音节,这样既可区分辈分,又易于记忆,朗朗上口,便于口传。

少数民族各家族的口传家谱即世系传承,主要是由各家族的宗教祭司(彝族称“毕摩”,哈尼族称“摩批”,纳西族称“东巴”等)来完成的,祭司是各民族中的高级知识分子,应邀参加各种礼仪祭祀活动,穿戴法衣,诵读各种经文,其中《颂祖先经》就是诵读各家族的世系传承,也就是该家族的口传家谱。

少数民族的口传家谱等原始形态的家谱已有数千年历史,是中华民族家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进一步搜集、整理少数民族中包括口传家谱等原始形态的家谱珍宝,上海图馆课题组于2016年11月中旬,赴云南昆明、楚雄、大理、丽江等地,重点调研口传家谱的遗存和流传情况。

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一个民族,主要居住在云南。据2010年统计,达8714393人。彝族的文字家谱数量也较多,据上海图书馆课题组最新统计,仅次于满族,达1473种,在少数民族中占第二位,彝族的这些文字家谱绝大部分是口传家谱的记载。

2016年11月18日上午,上海图书馆课题组成员前往位于楚雄的彝族文化研究院进行采访。彝族文化研究院是1982年创建的专门从事彝文研究的学术机构,首任院长为著名民族学专家刘尧汉先生。30余年来,彝文研究成果累累。

根据我们的采访要求,院领导安排了几位在院内工作的毕摩向我们介绍彝族文化、彝族家谱的有关情况。

毕摩是彝族宗教祭司和高级知识分子,为彝族文化的承继者和传播者,经常应邀参加彝族各种类型的礼仪活动,穿法衣,行法事,朗读各种经文,传承内容丰富的彝族文化。

座谈会上,何定安毕摩首先向我们介绍了大小凉山彝族地区的文化简况,他边讲边唱了起来。

鲁成龙系彝族“罗罗颇”毕摩,为楚雄市树苴乡依齐嫫鲁氏第十三代毕摩,他向我们介绍了滇东、滇西地区彝族文化简况,也边讲边唱了起来。

普珍研究员则向我们介绍了滇南地区彝族文化简况,她的父亲普开文是位离休干部,又是族长,他带领普氏族人,按新时代的方式,编修了用汉字书写的《普氏族谱》。

在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的文献库房,研究人员欧丽向我们介绍了他们收藏的彝文原件,计1500余件,其中属于国家二级文物的有6件,国家三级文物的有34件。

11月18日下午5时,鲁成龙毕摩还在自己开设的酒店门前草地上,内穿黑衣,外披毛皮斗篷,头戴法笠,手持法铃、法器,念念有词地为我们诵读经书。

鲁成龙毕摩首先按铺在地上的经文,朗诵了一段《祭祖师经》。接着,鲁成龙非常流利地背诵了自己家族的连名家谱,即楚雄市树苴乡依齐嫫鲁氏宗族《家堂祖师经》。其口传谱系为:

阿皮玛罗-玛罗多伽-多伽捏武-捏武果租-果租睦奴-睦奴那列-那列嘎波-嘎波呢嗯――呢嗯改波-改波阿迭-阿迭朴布-朴布拉图-拉图利撒-利撒阿普-阿普塞玑-塞玑罗柯-罗柯比莫-比莫母哉-母哉窝黑-阿海洒纪-洒纪迭-阿纪迭-喀阿克-阿克塔-塔麦略-麦略期-期罗遮-罗遮第-第墨呐-墨呐多-多者能-者能娘-娘峨眉-峨眉树-树铺哩-哩罗玛-罗玛迭-迭阿呐-阿呐兔-兔依伽-依伽奔-奔把腊-把腊谢-谢呙背-呙背提-提纹呢-纹呢嘎……

共61代,鲁成龙为第62代。

鲁成龙毕摩抑扬顿挫地背诵自己家族的连名家谱,赢得了我们一片掌声。

11月20日上午,我们造访了丽江市玉龙县图书馆。该馆专门设立了东巴文献陈列室,共收藏纳西族书写的象形文字文献3000多件,是中国收藏东巴文献最多的单位。李瑞山馆长在东巴文献陈列室向我们介绍了这些文献的来历和整理情况。

应我们要求,李瑞山馆长还将纳西族的毕摩和国伟请到了馆里,纳西族称他东巴,也被称为“智者”“活佛”,是纳西族的祭司和高级知识分子。和国伟今年66岁,他是40多岁时从表哥那里学习背诵各种经文而成为纳西族东巴的。和国伟讲,在玉龙县十多万纳西族人中,约有十个“东巴”,他每年参加各种祭祀礼仪活动达二三十场。

在东巴文献陈列室,和国伟穿上法衣,为我们背诵了一段《颂师经》。据和讲,《颂师经》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不能随意更改。

紧接着,我们驱车来到了和国伟的家里。他家里客厅的四周墙壁上,挂满了他本人创作的书法绘画作品,色彩鲜艳,充分显示了纳西族的书画艺术特色。

和国伟向我们展示了他在纳西族各种礼仪场合吟诵的诸多经本。我们直奔主题,请和国伟在自己家里吟诵本家族的口传连名家谱。和国伟吟诵本家族的口传连名家谱共18代:

尤老板读-板读板社-板社久吾-纳子兰-阿民次塔-阿民音勒-今土割补-伟刷伟高-伟高不苴-不苴伟日-伟日伟毛-伟毛伟楚-伟楚伟冒-伟冒伟高-伟高伟志-伟志伟安-伟安伟和-和国伟

和国伟滚瓜烂熟背诵自己家族的谱系,他对纳西民族文化的执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临分别时,他还为我们课题组成员的姓名一一注上纳西族的象形文字。

11月22日上午,我们访问了位于丽江黑龙潭公园内的东巴文化研究院。当我们表明调研意向时,李德静院长说:近几天研究院正对一位纳西摩梭经师阿公塔进行采访,整理摩梭经文。于是当场就请这位摩梭经师来到会议室。

摩梭人阿公塔,丽江宁蒗县拉伯乡加泽村委会油米村人,44岁。他首先依照放在桌面上的经文,朗读了《纳西摩梭石、阿、杨姓祭祖先经》,该经书介绍了石、阿、杨三姓从宁蒗县迁徙拉伯乡再迁永宁乡的经过,以告诉石、阿、杨姓的子孙是从哪里迁徙过来的,不忘先祖。

应我们要求,阿公塔又背诵了油米村自己家族阿氏的世系:

尤玛若-古玛应里-贡布-督基扎史-肯若里-督基茨里-布若-阿公塔

到阿公塔是第8代。

11月23日中午,在前往泸沽湖女儿国途中,我们课题组成员与宁蒗县文管局、图书馆的领导共进午餐。席间,谈到了少数民族口传家谱等问题,在座的县文管局局长张达峰脱口而说:我家也有口传连名家V。

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周德明抓住机遇,请张达峰在宁蒗县图书馆阅览室介绍自己家族的连名口传家谱。

张达峰说,他家是属于大小凉山的黑彝,姓瓦扎,他的彝名叫瓦扎马加,解放初,瓦扎改为张姓,于是他起了个汉文姓名张达峰。瓦扎家族有70多代,他能背诵18代,说着,就流畅地背诵起来。

张达峰背诵自己家族的18代连名家谱是:

瓦扎阿霍-阿霍俄足-俄足甘此-甘此阿醋-阿醋井都-井都阿成-阿成比你-比你思顶-思顶阿紫-阿紫工你-工你阿史-阿史伍都-伍都乌多-乌多拉玛-拉玛子迁-子迁伟农-伟农马加-马加子恩

其中,17代“伟农马加”是张达峰本人,第18代“马加子恩”是他的儿子。

张达峰说:自己从四五岁开始就学习背诵本家族的世系,凉山彝族男子都将背诵本族系谱作为立足于社会的基本条件之一,认为具备了这个条件就能在社会中获得许多方便。只要他会背家谱,就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走遍天下都不怕,彝族人相信,祖宗会庇佑他”。正如谚语所说的那样:“走遍氏族(家支)的地方,可以不带干粮,依靠氏族谱系,三代都平安。”口传家谱在彝族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口传家谱是云南地区颇具特色的少数民族的原始形态家谱,是中国家谱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各种原因,当今却濒临失传的危险。

以专事吟诵口传家谱的祭司而言,近几十年来,祭司越来越少。宗教祭司一般是世袭的,即祖传父,父传子,子传孙,这样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目前继续从事祭司活动的多已进入耄耋之年,都为难以在子孙中培养接班人忧心忡忡。鲁成龙毕摩对我们说,他现在年事已高,想传给儿子,但儿子在外面工作,不愿继承毕摩工作,鲁成龙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四五岁的孙子身上。纳西东巴和国伟也有同样的忧虑。

千百年来,彝族的孩子从小开始学习背诵自己家族的世系,但近些年来,彝族儿童喜欢玩的是手机游戏,背诵口传家谱也明显没有老一辈人那样积极了。张达峰担忧:彝族从小背诵本家族世系的习俗可能要失传了。

少数民族介绍篇5

一、新疆少数民族多元的音乐生态背景

新疆少数民族音乐生态结构主要包括维吾尔族的绿洲农耕音乐文化、哈萨克族草原音乐文化、锡伯族山林渔猎音乐文化、塔吉克族高原音乐文化、回族花儿音乐文化、柯尔克孜说唱音乐文化等。其中,以维吾尔族农耕音乐文化为例,由于维吾尔族人口分布在新疆南、北、东部地区的绿洲之中,由于新疆南部、北部、东部的自然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差异等因素,各地的维吾尔族音乐、舞蹈风格客观的存在差异。如维吾尔族音乐瑰宝《十二木卡姆》,在南疆各地流传的《喀什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在东疆流传的《吐鲁番木卡姆》,在伊犁流传的《伊犁木卡姆》,随着生态环境的变迁,既有共性,又有独特地域标识。又如草原文化的哈萨克族音乐,曲调抒情悠扬,又兼具欢快而富有舞蹈的律动,节奏多以2/4、3/4,或2/8、3/8、4/8组成混合拍子为主,调式常以五声、大小调交替,形成鲜明的中西兼备的“混合型草原音乐文化”特征。哈萨克音乐文化中的阿肯弹唱、铁勒麦、黑萨奇、六十二阔恩尔;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回族的花儿、锡伯族的汗都春、塔吉克族、塔塔尔族的民歌等都在新疆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绽放光彩。

二、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准确解读

2011年,音乐课程标准的修订组根据十年来的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版实施后进行重新修订,修订版对音乐课的课程性质进行阐述“:音乐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主要体现在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三方面。“课程基本理念”中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通过学习母语音乐文化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音乐项目)运用到音乐课程中来,使学生从小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熏陶,树立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①。以上这些,足以显示在义务教育中实现民族音乐的传承很重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音乐教师自身素质存在客观的差异,在解读音乐课程标准(修订版)的能力上有很大区别。对此,相关部门应让音乐教师走出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正确领会新修订的音乐课程标准精神,在新的理论指导下进行有目的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体会、感受和成长。与此同时,音乐新课程标准(修订版)强调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这对于地处边远的新疆地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新疆稳定的前提是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要实现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必要前提,而音乐文化的有效沟通是重要渠道之一。在新疆逐批实施民汉合校之后,为不同民族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沟通、理解与尊重架起了一座桥梁,音乐教学资源实现共享,音乐师资进行灵活机动的使用和配备,都为音乐课程提供潜在本土少数民族音乐素材。以音乐课堂为契机,让每个孩子都会唱家乡的歌,让孩子从小就对多元音乐文化有感性的认识,在音乐课中了解新疆不同民族的民歌、乐器、音乐文化等,为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打下坚实基础。

三、改善和更新义务教育音乐教师观念

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和发展者,还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的推动者,在教学实践中,随着时展,教师将会完成由知识的传递者向学习的促进者转变,由单一型教师向全能型教师转变,由经验型向研究型教师转变,由守业者向创造者转变。①教师教育理念、教师的素养、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都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只完成教学任务,不思考如何利用本土音乐资源、没有传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想法的音乐教师大有人在。随着音、体、美课程已列入中考范围之内,音、体、美教师在义务教育学校中的社会地位不断地提高,将传承本土少数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的理念根植于音乐教师的教育理念中尤为重要。伊宁市教育局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2012〕53号)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新党发〔2007〕18号)》,以及2012年12月24日全国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根据《初中学业水平艺术考试说明》,在2015年5月15日之前,统一组织进行初中学业艺术水平考试。并对2015年伊宁市艺术类中考工作安排,专门设定中考艺术类考试评委工作要求和中考艺术类(音乐)考试内容及评分标准。艺术考试科目音乐、美术学科的笔试部分和技能两项内容,总分为50分。其中,笔试部分是由音乐和美术合卷组成,占20分;技能部分由学生在音乐和美术学科中任意选一项,占30分。声乐考试中要求演唱曲目为七至九年级音乐教科书中的必唱曲目,要求背唱,伴奏方式不限。演奏要求形式为独奏,任选一件乐器演奏(包括民族乐器、西洋乐器、电声乐器),演奏曲目不限,要求背谱并具有一定的演奏技巧和能力。舞蹈考试方式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舞蹈类别:中国汉族民间舞蹈、中国少数民族民间舞蹈、芭蕾舞、外国民间舞蹈、现代舞(含国标舞)等。要求舞蹈内容健康、规范,舞蹈与音乐配合和谐,道具和伴奏音乐自备。为了搞好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改革和艺术中考的工作,伊宁市教育局派各中学骨干音乐教师和美术教师专门到乌鲁木齐参加由新疆教育科学研究院、新疆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1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音乐教学课程改革暨艺术中考培训的学习,笔者曾有幸采访到学习回来的老师,问他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他们说,音乐课上还原音乐本体的内容,抛开原先音乐课中非音乐相关的内容。这一要求对音乐教师的自身专业素质和知识结构有更高的要求。另外,伊宁市中学初三年级从2015年9月开始开设音乐课,这也是音乐课在义务教育地位提高的直接体现。

四、实行教育系统内部的合作

天下教育一大家,每一个人成材的过程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众所周知,学校教育是一个整体,它包括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如同中医看病时总是从人的整体来看,而不是像西医那样头痛看头,脚痛看脚。所以当在医院出现重症病人时,常常会看见各科医生专家会诊的情况。目前,能够把学校教育宏观统一看待的并不多,学校的主要成员就是学生与教师。学生群体和教师群体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团体,学生是被动的接受教育的对象,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教师群体如何将所讲授的知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易于接受的形式传递给他们,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如果将同一专业的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大学教师进行人才整合,资源共享,高校教师(专家)借助其专业优势宏观指导,并下基层与中、小学教师合作,共同编写与中、小学生相适应的教材。如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义务教育中有相配套的介绍锡伯族音乐的教材;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义务教育中有专门介绍哈萨克族音乐和伊犁维吾尔族音乐的专用教材;在南疆喀什有专门介绍南疆维吾尔族音乐的专用教材;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义务教育中应有专门介绍蒙古族音乐的教材;在昌吉回族自治州有专门介绍回族音乐的教材。作为国家材的必要的补充,这些教材的内容无论是通过正课还是课外活动教授给学生,都是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此同时,陆续将其他少数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也编印成册加入到教学中。这对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教材的编写上,可以先将新疆少数民族音乐经典曲目纳入到教学中进行,如在伊犁,就应把具代表性的哈萨克族歌曲《没有冬不拉就没有歌》《黑云雀》《青川河》《燕子》等和维吾尔族歌曲《牡丹汗》《思恋》《塔里木》《月下情》《伊犁木卡姆》等,锡伯族的《世世代代铭记的恩情》、锡伯族的贝伦舞等其他少数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放入义务教育课堂中,充分利用和挖掘学校不同师资的优势,让少数民族教师或学生用汉语介绍自己民族音乐给汉族学生,让汉族老师或学生给少数民族学生介绍汉族音乐专题,让汉族学生用少数民族原文演唱少数民族民歌,请双语较好的老师或学生分开教授汉族学生,为他们的少数民族民歌发音打下坚实基础。在活动中,老师与同学之间的情感得以沟通,互相之间的理解也加深了。这样的实践在伊犁师范学院声乐教学中经过了几年的尝试,已被大家广泛接纳。在音乐语言上实现不同民族之间的互学,有效推进教学质量。有的汉族学生非常喜欢哈萨克族民歌,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汉族学生在演唱哈萨克族歌曲的质量上不断地在进步,少数民族学生在演唱汉语歌曲时吐字与发音也在不断地进步,教学上取得一定效果。按照以上的思路,通过实践,总结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反馈给教师群体,根据具体的情况,音乐教师再对少数民族音乐内容及时调整。这一过程,开始可能进行得很慢,一旦坚持下来之后,就会发生质的变化。与此同时,对于义务教育音乐课程而言,将课外活动的内容与音乐课程内容进行同步练习与巩固,这样有利于形成音乐知识的连贯性,更好地体现其系统性。

以上是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义务教育民汉合校之后,如何更好地对本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教育进行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够为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

少数民族介绍篇6

论文关键词:概论课;民族教育;途径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是我国普通高校本科生和专科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概论课中进行民族教育是指在概论课的教学中渗透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国家观、历史观以及有关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精神、民族认同等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当前在概论课教学中渗透民族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落实和巩固。

一、概论课中加强民族教育的重要性

(一)是契合课程特点的需要

概论课是我国普通高校本科生和专科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较,概论课更加适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民族教育。首先,从内容上看概论课教学内容体系庞大,能与民族教育相渗透的结合点甚多。概论课着重讲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飞跃和两大理论成果,而且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并涉及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课程宽阔的视野是我们进行民族教育的基础和平台。其次,从授课时间上看,在概论课中加强民族教育时间更有保障。其他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授课时间为1个学期,独有概论课授课时间是2个学期,这为我们在概论课中系统进行民族教育提供了课时保证。因此在概论课教学中全面渗透民族教育具有较大的可行性。

(二)是应对复杂国际国内环境的需要

在概论课中加强民族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我们积极应对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而采取的有效措施。首先从国际上看,在概论课中加强民族教育有利于我国应对国际不良思潮和文化的影响。目前世界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的蔓延、“泛突厥主义”等思想的活跃及境外三股不良势力的策动,使我国民族问题日益突出。这需要我们在概论课教学中加强民族教育,增强大学生对不良民族思潮的免疫能力。其次从国内的具体国情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越来越频繁,而产生的民族矛盾也日益增多。民族问题的普遍化趋势要求我们必要通过特定课程对所有地区的大学生进行民族教育。而在概论课教学中加强民族教育则满足了这一需要,有利于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保持国家的长远稳定。

(三)是贯彻国家相关政策的需要

概论课中渗透民族教育是贯彻国家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等相关政策的要求。随着我国民族问题和民族冲突的日益复杂化,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成为我国教育中需要重点强调的内容。国家多次颁令要求各地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如2009年、教育部、国家民委了《关于在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各高校要深刻认识在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等学校要将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有机融入《概论》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因此在概论课中渗透民族教育是落实我国民族教育政策的要求和举措。

二、概论课渗透民族教育的重点内容

(一)以民族史教育为基础

概论课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大团结的历史渊源和近代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历史发展过程,这是民族教育的基础,只有知道历史才能创造未来。概论课的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集中探讨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等理论,这三章涉及的时间跨度是从近代以到当代的漫长历史。因此可是在这三章中可加强学生的民族史教育。其一,让学生了解各民族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都做出了贡献,尤其要重点讲述少数民族对新中国成立的伟大业绩。如可补充红军长征时和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关系。其二,可对各个时期党的民族政策的形成历史和对各时期民族政策进行解读。长征时的《中央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中专门制定了“关于少数民族中党的基本方针”。建国后指出:“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一定要搞好。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克服。”可对以上不同时期党的民族政策出台的背景和影响进行重点介绍。

(二)以党的民族政策和理论教育为前提

了解当前我国的民族政策和理论是当前我们处理民族问题的前提,有利于学生了解我国族问题的现状及其本质,在概论课教学中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在各章中加以贯彻。如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可补充介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关系民族问题的基本特点;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可选择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作为案例,介绍我国民族地区在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可详细介绍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及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作用,还可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与汉族地区进行对比分析其不足,探讨发展对策和建设;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可在介绍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苏联运的联邦民族治理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后,补充介绍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提高学生分析民族问题的理论水平;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下转第36页)(上接第34页)交政策”可从国际战略的角度分析“”对我国民族问题的影响,揭露他们分裂祖国的本质;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重点介绍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团结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坚决维护党领导地位,共同创造团结统一的局面。

(三)以民族团结教育为重点

民族团结教育是对公民进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内容的学习民族理论、掌握民族政策、普及民族团结常识、树立民族团结意识、履行维护民族团结义务、增强维护民族团结责任的教育。在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教育学生民族团结统一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为此对学生进行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教育,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等;第十二章“祖国统一的构想”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势力、反对宗教极端势力、反对暴力恐怖势力等方面的教育;在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中第一节要详细介绍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之一,加强民族间团结与和谐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指出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

(四)以民族价值观教育为核心

一个国家民族,有了正确的民族价值观,就有了全民的向心力,凝聚力,就有了战无不胜的力量。因此在概论课中要加强民族教育价值观教育。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可结合概论课第十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内容,加强各族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同时还可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加强学生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的教育。

(五)以民族宗教观教育为依托

对学生进行民族宗教观教育是民族教育的重要依托,因为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往往都是联系在一起,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必不可少。概论课中第十四章虽有专门介绍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但内容略为单薄,需要补充一些相关知识。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党的宗教政策教育,论述民族与宗教的关系,指出紧民族团结问题与民族宗教问题密不可分的基本现象,并重点分析当前宗教的积极和消极因素。

三、概论课渗透民族教育的主要路径

(一)优化内容:系统教育和专题教学相结合

概论课中渗透民族教育的最主要的渠道就是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内容主要是指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加删减、扩充合并,并将之进行优化组合,做到系统教育和专题教学相结合。系统教育是指在概论课中进行民族教育教学内容要考虑到民族教育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专题教学是指在概论课系统渗透民族教育的基础上,对一些重点、要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专题式教学。通过系统和专题的讲授,让学生全面了解民族及相关问题,提高辨别能力。

(二)改革方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当前概论课中民族教育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除了教学内容单薄外,还有教学方法上的问题。因此概论课教师要不断创新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增强民族教育的理论性和针对性。概论课教师还要加强民族教育理论的研究与学习,加强概论课教学中民族教育教学的理论性、系统性。此外,还要加强实践教学,积极开发民族教育的社会实践基地、社区共建基地、见习实习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进一步活化民族教育的形式,增强民族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三)创新途径:学校教育和社会参与相结合

少数民族介绍篇7

关键词:布依语研究 语音 词汇 语法 语言使用情况

我国对布依语的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这么些年,硕果诸多:

一、语音方面的研究

1956年至1958年,我国第一次对境内的少数民族语言做普查,其中包括对布依语的调查,其直接成果是《布依语调查报告》(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科学出版社,1959年),这次普查涉及了27个县40个代表点的布依语,首次为布依语制定拼音书写方案,对布依语作了土语划分,并介绍了各个代表点的语音系统,同时对语音、语法作了比较。从1983年开始,历时20多年、规模宏大的贵州“六山六水”民族调查拉开帷幕,其中对民族语言进行调查得出的主要成果是《贵州“六山六水”民族调查资料选编(民族语言卷)》(贵州民族出版社,2008年6月)。“六山六水”民族语言调查的选点是50年代民族语言普查时所没有的,它拓展了贵州民族语言调查的范围,获得了许多新材料,其中也包括对布依语的调查。1980年,喻翠容的《布依语简志》是对布依语的基本描写,重点介绍年代布依文方案标准音点―龙里羊场布依语的语音系统、词汇概貌和语法的一般规律,同时还介绍方言土语的划分及其语音特点等。1991年,王邦容的《布依语口语的语音变化现象》认为布依语口语交谈中会产生联合音变,但用布依语演唱或叙述的歌谣却不会出现这样的语音变化,仍然可以保持原有自然清晰的语音,她认为这是由于歌谣受到音节数和押韵格律所制约。1983年,曹广衡的《从布依语的汉语借词考察汉语调值的变化》对布依语中的汉语借词进行了划分,并对布依语、汉语里几个声类、韵类的对应关系进行了探索,以龙里羊场、贵定巩固、贵阳青岩和安顺黄腊布依语的汉语借词材料为依据,考察现在当地汉语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等四个调类中的去声调值的历史变化。1985年,他的《从布依语的汉语借词探讨贵阳汉语阴平调值的历史变化》一文,探讨了布依语中的二类汉语借词的来源,以贵阳附近的惠水羊场、贵阳花溪、清镇西南和安顺黄腊布依语的汉语阴平借词材料说明现代贵阳汉语阴平调值在近数百年中也有过变化。2002年,王文艺的《杂居地区布依族习得汉语的语音偏误及分析》对布依语与汉语的音位系统进行了比较,进而探讨了布依族说汉语产生偏误的原因及对交际的影响。

二、词汇方面的研究

1959年,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的《布依语调查报告》和1980年喻翠容的《布依语简志》中都对布依语中的汉语借词进行了描写和分类。1982年曹广街的《布依语的dai~(31)和汉语的“得”》 本文用现代布依语的材料,对比汉语的现状及其历史演变情况,一方面说明布依语的dai~(31)和汉语的"得"在意义和语法功能上存在共同性;另一方面探讨dai~(31)之所以有现在的各种职能,同"得"一样,都是经过曲折的发展过程的。1984年,吴启禄的《布依语数词“一”研究》通过与同语族和汉语异同的比较,来探讨布依语数词“一”的用法特点。1991年,周国炎的《论布依语中的早期汉语借词》对布依语中的汉语借词的类型、来源进行了探讨。

三、语法方面的研究

1956年,喻世长的《布依语语法研究》、贵州省民族语文指导委员会研究室和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二工作队合编的《布依语语法概要》,都对布依语的语法结构进行了全面、系统地介绍。吴启禄的《布依语量词概略》介绍了布依语真丰话量词的主要特点。曹广衙的《布依语动词和趋向补语有关的语序问题》,详细描写了布依语中趋向补语与动词和宾语的相互制约的关系,还对比了布依语和汉语不同的结构特点。罗儒栋的《布依语形容词初探》依据望漠县复兴镇布依话的语言资料,对布依语的形容词作了分析。王哈・阿・雍容的《布依语后附成分的结构特点》,以罗甸王村为例,将布依语后附成分分为双尾式、单音式、叠音式、交叉式、随和式。他的《论布依语动词虚化》用大量实例来论述布依语动词虚化并分析其成因。周国炎对布依语中具体的语法形式作了大量的研究:《布依语处置式的来源及其发展》,认为处置式是现代布依语中的一种句型结构;《布依语动词重叠及其表达功能初探》,以贵州省贞丰县北盘江镇布依语为基础语言材料,通过对大量例句的分析,探讨了布依语动词重叠的结构形式及其表达功能;《布依语比较句的结构类型》对布依语比较句的结构类型进行详尽的描写分析,并按句子所表明的语义,将布依语的比较句分为相等式、不等式、突出;《布依语被动句研究》一文则就布依语被动句的结构类型等语法现象进行了讨论,认为布依语的被动意义可通过两种形式来表现,一种是无被动结构标志词的语句,另一种是有标志词的语句。

四、布依语使用情况研究方面的研究

对布依语使用情况的研究也初显硕果,如:2009年,周国炎先生主编《布依族语言使用现状及其演变》。本书收集了从2006年7月中旬至2008年7月中旬对贵州省境内布依族聚居、杂居和散居的15个县(市、区)先后进行的四次田野调查所获得的材料和信息,以点带面的对我国布依族语言的使用现状作了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它所收集的材料重点和田野调查的集中区域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2011年,龙海燕教授和蔡吉燕合著的《布依语的使用现状及其结构特征――以贵阳市花溪区养牛村布依语为例》,通过对贵阳市花溪区养牛村的布依语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概括了现今布依语的使用现状及其结构特征。

少数民族介绍篇8

会议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既注重理论研究的深入又注重现实问题的探讨

武汉大学罗萍认为,物质生产与人口生产是人类社会中两种起决定作用的生产,两种生产分属公私两个领域,是性别不平等的物质根源。新疆大学吴琼分析了列宁、斯大林的妇女解放思想。中国现代文学馆刘慧英则梳理了五四时期由男性“新青年”主办的《妇女杂志》在中国妇女解放历史中留下的影响。

许多学者注重揭示现实中存在的诸多性别不平等现象,如黑龙江大学王歌雅探讨了女性离婚权益弱化的原因、表现以及救济措施;新疆师范大学王晖认为不平等的社会性别权力关系是产生家庭暴力这一社会问题的深层根源;福建党校高绵对城市社区贫困妇女问题的调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大众传媒中的性别意识传播也是这次会议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新疆大学张华的《面临选择的女性――电影(春桃)和(图雅的婚事)比较分析》、张玉霞的《从社会性别视角看韩剧三角恋情模式》、新疆昌吉学院张华的《女性:“被看”的风景》,共同关注的是大众传媒中存在的性别偏见与性别歧视现象。

二、注重本土化研究,关注新疆少数民族女性的发展

新疆经济报社记者阿曼古丽、帕热扎提从历史发展的纵向视角阐明新疆少数民族女性在改革开放时代与社会转型中发生的命运变革,新疆师范大学茹克雅阐释了少数民族婚姻家庭中存在的性别不平等现象、成因及解决路径。新疆大学古力加马力勾勒了维吾尔女性写作的历史发展线索与现实地位。

新疆昌吉学院任一鸣对少数民族文学中存在的性别文化现象进行了深入思考,揭示了民族历史文化对女性的规范和制约。杨婷婷则透过少数民族民间习俗的表象,揭示其背后所隐藏的性别不平等现象。

三、注重女性学学科建设经验的交流

厦门大学赵叶珠介绍了美国女性学学科建设机制化发展过程。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丁娟研究员则在学理的层面显示了对女性学学科建设的思考。新疆大学妇女研究中心主任、“新疆高校女性学学科建设”项目组负责人刘云详细介绍了项目组近三年来所进行的课程建设以及社区宣讲工作,项目开展以来所获得的开拓性进展,同时提出了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

四、行动经验的介绍以及行动问题的研究

贵州大学张晓探讨了苗族文化传承机制的建立以及民族文化与现代性的对接,既有具体做法,又有深层思考。陕西省淳化县妇联干部李群梅、中加农业发展项目官员杨静、国际计划项目官员楚湘娥分享了各项目的经验。

五、男性问题研究专题的设立

本次会议还从两性和谐发展的角度出发,第一次设立了男性议题。北京林业大学方刚呼吁男性应该主动颠覆支配性男性气概,同女性携手推进性别平等。

上一篇:周末短信范文 下一篇: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