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时间:2022-05-30 01:15:20

提高中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摘 要:课堂教学有效性一直是教育教学中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中职生底子差,知识储备薄弱,提高中职课堂教学有效性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教学设备、教学情境、教学主体、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中职;课堂教学;有效性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然而,受限于师资条件、学生素质等方面的原因,中职课堂教学有效性一直受人诟病。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一、生动灵活地运用教学设备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学用具从原来的教材、黑板和粉笔发展到如今的电脑、投影仪等多种形式,信息量翻了数倍。利用这些教学设备,更便于学生直观地接受和消化知识,让课堂教学效率得到迅速提升。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采取倾斜政策,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各学校基本配置了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建立起了电教室,具备了进行多媒体教学的物质条件。然而,一些中老年教师由于受自身知识经验的制约,思想上对多媒体教学接纳度不高,操作上也面临巨大困难,最多就是做几张PPT,而授课模式依然墨守陈规,这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多媒体教学。学校应该大力提倡与宣传多媒体教学,举办培训活动,对骨干教师进行动员,让大家切实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效果,掌握多媒体设备的操作技能。

二、创设教学情景,丰富情感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否成功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程质量的高低。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由地发展。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小环节,比如演讲、辩论、小话剧等活动,力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在开放竞争中展现出自己的优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贯彻“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对学生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许,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细节决定成败。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之外,教师还应注意一些小细节,引领班级风气,对学生进行鼓励。比如班级文化的建设,可以在教室内布置一些脍炙人口的励志名言,让学生随时可以看到,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三、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以教师为核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具有绝对权威,学生对教师只能适应与服从。然而,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新课改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学可以分为两部分,即“教师教”和“学生学”,而这二者的最终目的都是让学生树立全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掌握知识与技能。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与开放式教学有一致性,即给学生合适的空间与自由,采用支架式教学,教师对学生起引导和帮助作用,学生自己对知识内容进行探究,并掌握新知识。

中职教师应尝试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因为中职课程的设置和中学差异很大,不能仅仅依靠背诵和记忆来学习,还需要实践操作和独立思考,所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非常重要。教师可以给学生适当的指导,分阶段布置一些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实践,多发言,多与其他人进行沟通与交流,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实施任务型、开放型教学

尽管新课程教学从试点开展到如今已有十年的历史,但是仍然不能动摇讲授式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对课程的讲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在此,需要重点强调开展任务型教学和开放型教学活动的作用。

认知主义心理学研究证明:明确教学目标,目的清晰的学习,其效率明显高于盲目的学习。在每节课前,教师都应尽可能设计一个可操作的“任务型”活动,这一活动一般都以话题为核心,以结构和功能项目为主线,安排不同层次和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任务型活动的选择应该注意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能力兴趣为基础,让学生能够把任务和已有知识经验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运用去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在实际操作中获得进步与提高。以往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教师“一言堂”或“填鸭式教学”,这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所以新课改强调教学的开放性,力图打破死气沉沉、老气横秋的讲堂,更多地把知识和实践、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发展,学会求知、探索和创造。

五、重视教育评价的作用,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

教育评价的基础和核心是价值判断和价值引领,其含义可以用下列简式来表述:教育评价 = 客观描述 + 价值判断 + 增值探索。教育评价在教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增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和激励作用。

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性的提升,激励其更加努力地学习,或者改变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成绩。当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时,恰当的教育评价有利于强化其正确的行为范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学生在学习效果不明显时,及时的反馈有助于推动其探索改革,寻求正确的方案。不进行课程评价或很少进行评价,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学习动机受抑制。

(二)诊断、调节和管理作用。

教育评价是有组织地提供教育活动所需信息的过程,这些信息有助于诊断学生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与知识掌握程度有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努力方向;另一方面,它使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对原来的教育教学设计作出必要的、系统的、恰当的修改。同时,教育评价可以对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应用知识、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进行鉴定与分析,来帮助其决定课程选择、职业定位等重要问题。

(三)发展作用。

教育评价对学生的促进作用,不仅仅表现在提高学生当下的学习成绩和专业知识,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可以通过一次次的课程评价提升其道德水平和认知能力,有益于学生长远的发展。

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重视教育评价的重要意义,多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中职生自信心和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作者单位:肇庆市四会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余文森. 新课程背景下公共教育学课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上一篇:浅谈职业学校的班级企业化管理 下一篇:上海中职学校精品课程建设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