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5-29 08:43:12

住宅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升,由此对住宅建筑的设计风格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满足基本的功能,同时还要满足精神层次的需求。现阶段,我国很多住宅建筑在设计时会存在一定的误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所以文章对于住宅建筑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住宅 建筑设计 特点 问题 措施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住宅消费市场进程的加快,人们的观念与生活方式在不断更新与变化,对住宅总体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从而已不再满足一般意义上的居住概念,住宅也随之在环境、外观、内部格局、材料的选择及设计理念等方面呈现出新的设计趋势。本文主要就住宅建筑设计中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论述。

1 、住宅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1.1 以人为本

由于设计的过程中矛盾错综复杂,设计者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设计是以人为本。为确保人们的安全和身心健康,为满足人和人际活动的需要,包括物质使用和精神两方面,作为设计的核心。现代建筑设计要以人为本,可以从不同人群(包括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的行为生理的特点来考虑,充分运用切实可行的物质技术手段和相应的经济条件,创造出满足人和人际活动所需的、功能好、形式美的建筑,符合时代精神要求的人工空间结构和环境。

1.2 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协调

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是建筑设计中必须遵守的又一条设计法则。建筑是不能孤立存在的,它必然处于一定的环境中,并和周围环境保持着某种关系,不同的环境对建筑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建筑设计时,建筑师们要十分重视对建筑周围地形、环境的调查和了解,并力求使建筑能够与环境取得有机的联系。

建筑物的布局和形式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是强化提升了周围环境所蕴涵的自然美,还是消弱和破坏了周围原有环境所蕴涵的自然美,这是评价建筑设计形式美的又一个标准。一个形式美的建筑设计,应该是建筑与周围环境元素完美的结合,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2、住宅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的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的住宅建筑物的工程在逐年增加,实践中我们发现这些住宅建筑的设计方案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缺陷,下面笔者将进行简单的介绍。

2.1忽视住宅建筑的节能环保性

虽然我国已经将节能降耗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其效果还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尤其是在住宅建筑的设计上,设计者节能、环保意识淡薄,忽视节能、环保生态方面设计,从而出现住宅建筑节能、环保效果较差的问题。

2.2住宅建筑的自然采光不足

目前,对于一些大进深的住宅建筑,常常会在室内中部出现“ 暗厅”或房间形状过于狭长,致使中部光线不足的问题。这与住宅建筑自然采光不足有直接联系,设计者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而采用中部暗厅开口,形成狭长大房间的变换形式,不仅房间使用不方便,也不能满足起居厅采光标准中规定的侧窗采光要求窗地面积比大于1:7的规定。还有一部分住宅套内居住空间均为不利朝向,不能满足住宅设计规范规定的每套住宅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能获得日照的规定要求。

2.3住宅建筑内部空间布局不合理

住宅建筑根据其面积大小,可以设计成单层或者跃层两种形式。在单层设计中,存在着客室面积过大,致使净高太低,给住户带来压抑感。盥洗室位置设计不合理、厨房过小等问题,影响住宅建筑使用的协调性与舒适性;另外,有些设计者将小面积的住宅建筑设计成跃层形式,因户内楼梯占用过多使用面积,不仅影响了住宅建筑原本的使用功能,同时因楼梯坡度过陡,也对老幼使用者造成一定的不便,存在安全隐患。

2.4设计深度不够,执行规范不严,图纸审查效率不高

住宅建筑是给人们生活休息之用,其安全性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施工图纸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设计深度要求,并严格执行现行住宅设计规范,特别不能违反其中相关强制性条文,有关单位须严格审查设计图纸。但是在实际设计与审查过程中,由于素质不一,部分人员责任心不强,施工图经常出现设计深度不够,违反设计规范条文,图纸审查效率不高的问题,不仅影响住宅建筑工程质量,同时也给住宅建筑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3、住宅建筑设计的有效策略

3.1 选择合理的建筑群体布局形式

合理的建筑布局形式是创造适宜的建筑微气候环境的基础,对建筑单体的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选择布局方式时,应充分考虑不同气候区的大气候环境,例如对于湿热气候区,应采用松散布局加大场地空间尺度以增强通风防湿的效果,而对于干热气候区则应该采用较为紧凑的布局形式以使建筑互为遮挡,并使与之交织的场地能被覆盖在阴影之中。不同气候区域建筑布局形式上的差异从一个侧面反应出建筑对气候的适应性,同时也反应出建筑的地域特色。

3.2 注重住宅建筑形体设计

建筑形体设计应综合考虑建筑功能、造型以及使用的要求。体型设计的基本原则为尽可能的减小建筑外表面积,并使热工性能较差的的外表面积降至最少,对冬季需要利用太阳能的被动式采暖建筑,则需尽量扩大南立面,在满足通风采光的要求的基础上,减少北向、西向等不利朝向墙面面积及窗地比。

3.3 加强建筑采光、通风设计

为争取适量的阳光直接照射但又避免烈日长时间暴晒,以及房间窗外的环境关系,应根据房间的性质进行合理布置。在户型配置时,针对南北朝向的住宅,应尽量在南向布置一个或更多的卧室。

自然通风具有能有效的改善室内空气质量、除湿降温、提高环境的热舒适度,而且技术成熟、廉价等特点,采用自然通风的根本目的就是取代(或部分取代)空{制冷系统,自然通风的效果与室内气流速度的关系非常密切。一般来说,通风口越大,风速越大,通风效果就越好。但是,有资料显示,当出风口的面积大于进风口面积的10%时,室内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风速。为达到更好的室内通风效果,建筑剖面设计时应当合理安排好进风口和排气孔的位置,以保证通风流畅。同时在屋顶或阁楼等高位置设置通风口。由于太阳辐射对顶界面的加热作用,使顶部空气受热后上升,形成室内气流。在屋顶上装设排气装置和通风窗有助于将内部的空气排出户外,若内部装上遮阳幕和有隔热性的开盖板,则效果更佳。

3.4节能设计

住宅设计在满足居住者所需的日照,天然采光,通风和隔声的要求外,还应满足节能要求。寒冷地区应按规范设置外墙及屋面保温,温暖炎热地区应注重散热与通风。住宅建筑应合理利用能源,例如太阳能,地热等可重复利用能源。宜结合各地能源条件,采用常规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结合的供能方式。

4、结束语

建立宏观的合理性理念,合理地确定各种条件下的建筑设计标准,总结各项合理性措施,在达到建筑建设要求的基础上,利用有限的资源获得尽可能多的效益,使建筑达到合理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建筑设计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在不同的工作阶段,无论是建筑的前期策划、方案构思、还是方案设计以及技术深化的阶段,始终都贯穿着合理性的理念。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师必须从当今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出发。

参考文献

[1]俞韩峰.对高层建筑形体及其构建布置规则性的研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12).

[2]谢振宇,杨讷.改善室外风环境的高层建筑形态优化设计策略[J].建筑学报.2013(02).

上一篇:本科生科研创新训练意义与指导策略探讨 下一篇:塑性成形原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