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地合作理念的地方高师院校教育帮扶工作探析

时间:2022-05-01 06:09:52

基于校地合作理念的地方高师院校教育帮扶工作探析

摘 要:玉林师范学院基于校地合作理念,于2013年开始实施“四c半课堂”项目,该项目依托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特色和学科优势,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文章探究地方高师院校如何推动校地之间的教育帮扶工作的具体做法以及取得的成效,最后结合存在的问题,从经费投入、教育帮扶任务的制订以及开展项目的研究工作等角度进行反思,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地方高师院校;教育帮扶;校地合作;“四点半课堂”

一、玉林师范学院“四点半课堂”项目的做法

玉林师范学院“四点半课堂”志愿服务团队是由该校团委领导,为玉林市经济相对落后及困难地区提供以教育帮扶为主的志愿服务团队。该项目于2013年启动,是校地合作的新载体。自成立以来,先后赴南观社区、北流罗政村、茂林长望村等10多个乡村、社区,提供志愿服务300多次,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达600多小时,参加的大学生达300多人。该项目以理想信念教育、兴趣培养、心理辅导、科普教育为主题开展教育帮扶工作,是该校加强校地合作、协同育人的新模式探索,根据学生的多样性、层次性需求,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二、实施教育帮扶工作的成效

1.理想信念教育

通过开展系列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中国梦深入人心。比如,每周举行的励志成长故事讲坛,以激励学生向榜样学习,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

2.学业辅导

志愿者借助图片、游戏、多媒体等多种形式为小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提供专项辅导。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既能促进学生按时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又能为学生解答一些在课堂上遇到的难题,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兴趣培养

为了充分挖掘学生个人潜能,提高自信心,针对部分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的学生,志愿者根据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唱歌、跳舞、书法、绘画、武术、篮球等活动,以此挖掘学生个人潜能,增强学生自身的自信心。

4.心理辅导

该活动针对乡村及社区的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等特殊对象,帮助他们解决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心理困扰。通过开展系列心理团队辅导活动,志愿者们与孩子们加强沟通,了解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成长阶段中出现的问题,鼓励他们乐观向上,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5.常识教育

通过进行安全、卫生等方面的知识辅导,以讲座、游戏互动、展板等形式,开展防火、防电、防水等方面的安全教育,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

三、采用校地合作、协同育人新模式过程中的总结与反思

1.关于经费投入的问题

在教育帮扶工作中,用于活动的经费主要是从有限的办公经费和教育局下拨的少量经费筹集而来,由于经费极为有限,所开展的交流活动次数、程度也受到了限制。我们认为,合理的专项经费投入,是高校利用自身优势服务地方发展,将高校的人才培养、教育帮扶工作落到实处,促使志愿服务活动正常开展的保障。

2.关于教育帮扶任务的制订

在实施教育帮扶的过程中,乡村与社区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优势与不足,而且学生的发展是处于不断变化的阶段,因此,在开展教育帮扶工作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开展适宜的教学活动、心理团队辅助活动等系列主题活动,坚持以学生为主,以满足服务对象的合理需求为出发点来制订教育帮扶服务计划。

3.善于开展教育帮扶活动的研究工作

玉林师范学院“四点半课堂”项目自2013年启动至今,实施时间不长,发展历程较短,许多工作的开展都处于探索阶段,表现为“重输血而轻造血,重实施而轻研究”现象,因此,如果要使该项目产生更大的效益,应该在教育帮扶工作中,安排相关的科研指导团队,针对帮扶工作中的教学管理、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具体工作,为志愿者提供专业指导,总结经验,将该项目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林闻凯.论师范院校的教育扶贫[J].高教探索,2014(5):58-61.

[2]李会明,孙红兵,马斯和.顶岗实习与教育帮扶的实践性探索――以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为例[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3(6):50-52.

上一篇:服华法林需“用心” 下一篇:“电话营销”信息化教学设计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