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煤炭企业构建和谐新型公司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5-29 08:19:35

国有煤炭企业构建和谐新型公司的几点思考

【摘 要】 文章认为,构建和谐新型公司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国有煤炭企业构建和谐新型公司必须做到树立正确的和谐理念;培养团队亲和力;实现企业安全健康发展。只有这样,企业的产品质量、工作效率、持续发展才能得到根本的保证。

【关键词】 国有煤炭企业;和谐新型公司;构建;途径

国有煤炭企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努力打造和谐新型公司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一、确立正确的和谐理念是构建和谐新型公司的先导

公司和谐是指内部各部门、各方面配合适当而匀称。做到这一点需要良好的心态和科学的行为方式。所谓行为方式,是指人在实际活动中所依循的准则和形成的习惯。而行为方式有和谐与不和谐之分,不同的行为方式会引发不同的后果。在国有煤炭企业,员工们形成了衣食住行处处依赖企业的思维定势,员工及家属们在相对封闭的“小社会”里世代相处,相互之间有着这样那样割扯不断的关系,自然形成了一定的和谐文化积淀。许多人比较注重自己行为的“和谐”。比如:服从领导,团结工友,和睦邻里,尊老爱幼,说话和气,老实做人。但也有不少人头脑里缺乏和谐意识,行为上违背和谐要求。因此,构建和谐公司首先必须引导广大员工家属树立正确的和谐理念:尊重他人、诚信友爱、豁达平和、宽容大度、遵纪守法、民主办事、互帮互助、与人和睦、崇尚科学、不信邪说、自立有为、奋发进取、知足常乐、安定有序、珍爱环境、互惠双赢。要让这些和谐理念在员工家属中入耳入脑、普遍认同、分清荣辱、自觉践行,以观念创新促使和谐行为的养成,把和谐理念体现到行动中,全员参与共同唱好“和谐大戏”。

二、培育团队亲和力是构建和谐新型公司的前提

任何一个社会群体没有亲情相依、友好相处,和谐就是一句空话。国有煤炭企业大多都是以生产某个单一产品为主的比较大型的企业,具有点多、面广、战线长、人员分散、管理跨度大的工作特点,而且国有煤炭企业的职工主体队伍,多数来自于本企业职工的直系或间接亲属。因此职工们不仅把企业看成是他们通过劳动获取物质利益的场所,而且也看成是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因此,培育企业的亲和力、打造团结拼搏的过硬团队,是国有煤炭企业的首要任务之一。

首先,要尊重员工,培育归属感。职工是有感情的,他们都有着很强的自尊需要,而且大多数人都希望把企业当成自身的归宿。因此,作为管理者要积极营造“进了企业门,就是一家人”的浓厚氛围。不论什么身份,只要自愿为企业建设效力,就是企业的“功勋”,以此聚合员工的力量。在日常管理中,要尊重员工的自主意识,多让员工享有、使用民利,尽量不让员工丢面子,防止产生工作抵触情绪。同时善于发掘员工的潜能和闪光点,让其在合适的岗位上施展才华,并不断得到激励。

其次,要相信员工,培育尽责感。只要企业信任员工,相信员工愿意为企业兴旺出力,并赋予充分的民利,员工就会真心诚意地尽职尽责。因此,各级管理者要把管理重心放在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上,着力培养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关系,使员工们心甘情愿、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任务。

再次,要关心员工,培育亲近感。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一定要豁达大度,平易近人,与人为善。多做暖人心、感人心、得人心的事,激发员工忠诚的与企业同甘共苦。当然,有情管理需要无情制度作保证,企业实施温情管理,必须以制度管理为基础,必须以职工严格遵章守纪为前提,达到从严和和谐的高度统一。

三、确保企业安全是构建和谐新型公司的基础

“安全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和保护职工生命或身体不受伤害、维护员工家庭生活稳定是企业最大的和谐。尤其是随着企业的飞速发展,要不断弥补设备老化,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积淀浅的弱势,更要有安全、稳定的管理秩序做保证。

第一,协调劳动关系,夯实安全基础。广大职工的劳动创造热情是企业安全发展的动力源泉。各级管理者要牢固树立“依靠员工办好企业”的思想,搞好内部劳动关系的稳定协调,促使员工合法权益的维护与企业健康发展实现有机统一。和谐公司的构建必须依法规范用工,认真贯彻《劳动法》,积极推行劳动保护措施,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和安全管理,这样,各项活动才能正常有序展开,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才能得到保证,构建和谐公司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二,强化安全责任制的落实,保障员工身心健康。一方面必须严格依法治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控制体系,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一级保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不放过任何一个岗位、环节和工序;加强员工培训和安全教育,强化全员安全意识,杜绝违章现象发生。另一方面,必须不断改善员工的作业环境和生活条件,使员工实现体面劳动、舒适休息、文化生活丰富。在这方面,国有煤炭企业已经有了积极的尝试。比如,将“4E6S”管理理念引伸到矿井建设、井下工作现场以及工区、班组,达到作业岗位的“整理”、“整顿”。近年来,不少国有煤炭企业投入大量资金改善了办公和生活环境,建成了“花园式”的优美矿区,成为煤炭企业对外展示的“窗口”。

第三,以“两化”建设为载体,建立安全长效机制。实现煤炭企业的长治久安,必须在科技进步、高效管理、劳动者素质提高三个方面花大气力、下真功夫。近年来,一些国有煤炭企业积极更新、借鉴新的管理理念和手段,形成准军事化、安全文化“两化”安全管理新格局,实现了安全管理的升华。把煤矿作业岗位的安全确认规定为必做的一道工序,分工种岗位制定了工作标准,通过集体出工和准军事化汇报,增强了班组长和固定岗位工的尽责感;实施“设备编码、干部走动式管理”,强化了管理人员深入基层带班和安全检查的责任意识;在重要区队设立了“精品岗”,大力渗透精细化管理,三工互动与工资效益联挂,营造了“争当优秀员工,不做试岗员工”的浓厚氛围;通过全方位的规范员工行为,形成了准军事化的管理体制。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结合生产实际,对作业关键要素进行分析,重点引导员工知道自己工作中应该怎么做。从员工中征集安全警句、安全格言等,向员工灌输“安全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你自己”等安全观,最终达到制度与亲情的融合、认知与习惯的结合、培训与实践的结合,用安全文化引领员工行为。

构建和谐公司是国有煤炭企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只有无微不至地关爱员工,多为他们谋幸福,才能赢得广大员工对企业的回报。奉献社会,是企业树立良好形象的关键,只有这样,企业的产品质量、工作效率、持续发展才能得到根本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李少平.新类型案件诉讼与构建和谐社会.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4.

[2] 王天玺,方建文,邹川宁.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研究与执政方略.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7.

[3] 王吉鹏.企业文化建设(第三版).企业管理出版社,2010.

上一篇:对检察机关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思考 下一篇:“关中-天水经济区”体育旅游现状及发展对策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