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法律制度构建问题探析

时间:2022-05-29 05:15:12

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法律制度构建问题探析

【摘 要】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如何从法律视角有效解决老年长期护理问题,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法律制度,值得深思。本文通过对我国老龄化发展进程的现状分析,探讨构建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法律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关键词】 老龄化;长期护理保险;法律制度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

1亿5989万人是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2008年底所显示的数字,其在总人口中的比例高达12%。从联合国的相关规定中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老年型国家是指一个国家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7%以上,或者60岁以上的人占总人口的10%以上。从上述数据中可以推算出,1999年我国就成为了一个老年型国家。在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到2030年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将达到24%,这个比例说明中国与美国的老年人口比重将持平,在2030年以后甚至会远远高于美国,这说明在2030年以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将远远超过美国。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在体现其中国特色的同时,也暴露出其薄弱的一面,政府财政支出存在紧缺难题,老龄化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可以说,自200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迅速攀升的那一刻起,我国真正进入了老龄社会,迈入了发展中的老龄化国家。但是在人口基数大、财政负担重、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医疗体系不健全、卫生设施差的背景之下,我国庞大的老年人口却根本不能享受到充足的医疗资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需求。上述老年人长期护理诸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人民的幸福生活指数,为了填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漏洞,推动和谐社会构建进程,让人民生活的更幸福、更有尊严,必须大力发展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法律制度,充分满足失能老年人的护理需求。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

综观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不难看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趋势明显、未富先老四个方面。基数大、增速快体现在:1999年,我国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0%,到2020年,老年人口的比重将达到17%。之后,到2048年,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快速提升到30%以上。 可以说,从10%到30%的老龄化水平提升,我国用了不到50年的时间,而在英国、法国和美国这样的西方工业化国家,人口老龄化要达到中国的水平,则需要上百年左右的时间;高龄化趋势明显体现在:在2010年,中国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了2000 万,到2020 年,中国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3000万以上,到了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甚至将达到1亿以上;未富先老体现在:其他的老龄化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大概为2000美元,与此相比,我国在刚步入老龄化社会之时,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大概才仅仅达到1000美元左右,说明我国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

在我国,两个中年人照顾四个老人一个孩子的家庭结构弱化了家庭养老功能,老年人长期护理成为了现代年轻人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完善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法律制度将是未来解决中国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日益加快的形势之下,探寻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法律制度的架构已成为当务之急,其对弥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有效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单单从表面分析,有人可能会认为,把老年人纳入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中就可以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就是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但是笔者认为,我们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由于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法律制度严重滞后,导致了一系列社会矛盾与冲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人口大量涌进城市,呈现出了大流动和大迁徙之势,面对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经济压力、工作压力,现代一个普通的失能老人家庭在大规模和细致且耗时较长的护理任务面前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而这也是中国绝大多数普通的中低收入人群和家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因此,应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法律制度,使其充分发挥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基本生存维护、物质赡养、精神赡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确保老年人在达到法定年龄之后可以获得长期护理,安度幸福、快乐的晚年。

三、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法律制度构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老百姓对自己的寿命期望也越来越高,人口老龄化进程日益推进,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需求也随之日益增多,护理周期的延长成为老年护理的一个明显特征。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对老年护理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上门护理服务成为老年人心目中期望的护理方式,这为在我国构建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法律制度开拓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为构建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法律制度创造了条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要快的多,这对我国人口可持续发展、养老问题、医疗保健问题等产生了深远影响,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问题则是医疗保健中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我国老年人口呈现着发展快、绝对数大的特点,这说明中国将来会有惊人的需护理的老年人口;“未富先老”和地区差异的特点则表明我国未来必须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去迎接发达国家的老龄化水平,而我国目前的情况是越贫穷的地区老龄化趋势越严重,这就尤其需要相应的护理制度和护理保险跟上,否则对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幸福中国是一个严重的桎梏。此外,四二一的家庭结构使得我国必须改变原有的养老方式。如果有护理院或聘请家庭护工,则会会大大减轻普通家庭中承担赡养老人义务的子女负担;“空巢(empty nest)家庭”增多也大大增加了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独自居住的纯老人家庭或者无子女家庭由于无子女在身边护理,却又最需要帮助,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法律制度的构建就显得尤为必要,子女为老人购买长期护理保险,不仅可以减轻经济负担,也可以使人获得专业护理;“少子老龄化”也是构建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法律制度的必要影响因素之一。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老年人最需要得到做家务、行动不便和看病时能得到帮助和生活照料,与之矛盾的却是我国的独生子女们在以惊人的速度急剧增加,这就使得老人要求其子女长期陪在身边,随时护理,包括精神上的抚慰成为了奢望,这就不难看出在我国构建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此外,由于我国护理费用不断攀升,加之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保障体系不足,将长期护理费用排除在保障体系之外,无法解决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问题,构建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法律制度就显得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常敏:《保险法学》,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2]董彪:《保险法判例与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3]戴卫东:《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4] 李春斌:《人口老龄化的法律应对:积极老龄化视域下的分析框架》,载于《西北人口》2011年第4期。

[5] 李春斌:《社会护理保险法律制度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价值》,载于《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6] 李春斌:《西部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的法律应对———地方性的构建》,载于《法治化建设》2011年第1期。

[7]回良玉《完善体制机制,强化为老服务,积极应对老年人口增长高峰》,载于《人民日报》2009年2月7日。

[8]蒋虹:《论发展我国长期护理保险》,载于《保险研究》2006年第10期。

(作者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上一篇:浅谈生活中包装设计的重要性 下一篇:会计文化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