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影片《21克》对线性结构的颠覆

时间:2022-05-28 10:12:10

论美国影片《21克》对线性结构的颠覆

[摘 要] 美国影片《21克》(2003)讲述的是一桩交通事故让三个陌生人的命运轨道开始交汇,他们从此陷入复仇与宽恕的情感旋涡中,共同完成着一个关于生命的传递和延续的故事。导演伊纳里多用奇异的时空交错的手法使整部影片陷入一种零乱、不规则的叙述之中,大大突破了传统创作中线性结构的规范程式。

[关键词] 《21克》;线性结构;颠覆

美国影片《21克》(2003)是一部风格另类的三段式影片,其主题在于讨论灵魂与肉体、生与死的关系,导演阿加多·冈萨雷斯·伊纳里多被称为多线索专家,他擅长将千丝万缕却毫无关系的人与事最终牵连在一起,其编织的故事结构既符合这个世界的逻辑,又流露出后现代风格。《21克》讲述的是一桩交通事故让三个陌生人的命运轨道开始交汇,陌路人从此陷入复仇与宽恕的旋涡中,偶然却又心甘情愿地传递着灵魂的交接棒,共同完成着一个关于生命传递和延续的故事。导演伊纳里多用奇异的时空交错的手法使整部影片陷入一种零乱的、不规则的叙述之中,大大突破了传统创作中线性结构的常规模式。

所谓线性结构,原本是一个数学概念,在数据的逻辑结构中分为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对于数据结构课程而言,线性结构是N个数据元素的有序(次序)集合,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着“一对一”的线性关系。线性结构体现的是有序性和规则性。而具体到文学创作中,线性结构指的是按照通常的时间、空间的顺序去讲述故事,让故事情节在自然的时间或空间里排列,这种叙述方式完全符合人们传统的欣赏习惯和接受心理。而打破了这种时间顺序,让故事处于时间的倒错之中,就是对线性结构的突破,也是对观众的传统欣赏心理的挑战。在这一点上,导演伊纳里多在影片《21克》里面的表述形式,就承载着一份颠覆的重量,他超越了叙事上的线性结构,不仅使故事的时空倒错,也使人物关系凌乱,更使灵魂与肉体的关系重置,从而表现出三个方面的颠覆。

一、对时空线性关系的颠覆

《21克》影片的叙事由顺叙和倒叙两条线索组成,故事以保罗躺在重症室里等待死亡开始,继而出现的是克里斯蒂娜的丈夫带着两个女儿在吃冰淇淋的细节,时时又穿插着杰克一家的生活场景,还有保罗与前妻的种种摩擦。这种零碎的讲述有意避开时间上的线性排列,使观众在一开头就陷入时间的混乱之中。在保罗要杀死杰克的这个情节里,影片的表述更是纷乱不堪,让观众难辨真假。所以在影片前四分之三的篇幅里,顺叙和倒叙的两个不同空间的线性故事平行而交错地行进着,三个家庭时分时合,若即若离,似曾相识又擦肩而过,其结局和导演的用意都不甚清晰,而在影片最后的四分之一处,故事突然完成了全部情节与人物的对接,观众终于可以看清开头那个浑身是血的人原来是保罗,而那个为他叫来救护车的竟然是凶手杰克,结尾的情节终于和影片开头保罗躺在重症室的情节合并。此时,分别独立着的顺叙和倒叙线索发展到同一时间点上,叙述线索合二为一。接下来保罗死亡,克里斯蒂娜却怀上身孕,新的生命开始孕育,新的轮回再次开始。

在以时空交错叙事手法为风格的导演伊纳里多的影像中,《21克》的故事被讲述得错综复杂,为了区分顺叙和倒叙的剧情,导演别出心裁地在影像色彩运用上有所区别:在顺叙的情节里,画面由欢快的明亮色彩逐渐变暗,最后演变成暗黄色;而倒叙的变化刚好相反。在两条线索相遇合二为一的交汇之处,画面颜色逐渐接近,最后变得难以区分。导演伊纳里多在这种时空交错的叙述里,一步步带领着观众在凌乱中找回了顺序,在无序中寻求了有序,在非线性结构里安排着隐形的线性结构。

二、对人物关系的颠覆

除了对线性的时空顺序颠覆之外,影片里还包含着更深层的对正常线性人际关系的颠覆。在俗常的人际关系里,人们通常只和身边固定的人群有着直接的联系,形成固定的人际关系群。因此,按照正常的人际关系的线性结构,影片中的数学教授保罗应当和劣迹斑斑的杰克毫无关联,也和住在不同街区的克里斯蒂娜没有交往,他们就是生活在不同的线性结构里的两组人群,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情:数学教授保罗因患严重的心脏病,正站在生死线上等待着一颗可以移植给他的心脏到来,他与妻子的关系也是若继若离,时分时合;杰克曾经是酒鬼和罪犯,在一名牧师的帮助指导下,他的生活得以重建,不仅成为青少年咨询顾问,还是正直善良的好父亲;原本吸毒成瘾,又热心于参加各种放荡派对的克里斯蒂娜嫁了人,正在与丈夫和女儿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看起来这三组人物之间似乎毫不相干,在正常的线性结构里,他们相遇的几率会很小。

然而,这种线性的人际关系又是脆弱的,只要其中一个因素、一种力量的改变,就会引起一连串的改变,新型的、凌乱的非线性组合就此出现。影片《21克》中,如果不是因为一起车祸,克里斯蒂娜可能还沉浸在她那幸福的中产阶级生活中,围绕着爱她的丈夫和两个可爱的女儿,她的幸福会很持久。如果没有这起车祸,杰克可以继续他那虔诚的宗教生活,相信“上帝知道一切,上帝无所不能,上帝甚至知道你头上的头发有多少”的说法,用虔诚的心灵去救赎他早年的作恶。而患心脏病的保罗,也许早已因为等不到一颗心脏而死去,当然,也可能等到的是另外一个人的心脏,而与克里斯蒂娜的丈夫毫不相干。这就是一场意外的车祸所形成的命运变异,在一瞬间把不同的人们卷入到同一个旋涡里,让他们互相介入到陌生人的生活与情感中,与“他人”产生关联,随后再用一颗“他者”的心脏来见证这个世界的丑陋。

三、爱与恨的错乱

在通常的社会道德环境里,爱与恨都有着明晰的界限和理由,人们的是非标准、爱恨情仇也是非常清晰的,这也是一种社会道德标准的线性结构,也充分体现着线性结构“一对一”的有序排列的原则。然而,在突然的人生变故之中,《21克》里的人物的道德标准无法界定,谁是仇人,谁是恩人,该回报谁,该报复谁,一时成了一团乱麻。如对于克里斯蒂娜来说,她的仇恨完全集中于杰克身上,是杰克毁了她的家庭,斩断了她的幸福生活,所以她一心要杀死杰克,当她与杰克相遇的时候,她不顾一切地猛击杰克的头部,要置杰克于死地。对于保罗来说,他的内心非常矛盾,他因为杰克的车祸而获得重生的机会,同时,他爱上了克里斯蒂娜而愿意帮她杀死仇人杰克。而从杰克的角度看去,他毀了克里斯蒂娜的家庭亦毀了自己的家庭,但因此救了保罗的生命,保罗的重生又救赎了克里斯蒂娜被毀掉的人生,使克里斯蒂娜怀上了保罗的孩子,从而延续了保罗的生命链条。到底是爱还是仇,作为数学教授的保罗难以计算清楚,作为灵魂皈依上帝的杰克也难以说得清楚,这就是《21克》影片里对道德秩序线性结构的颠覆。

是仇是爱,影片的结构让观众陷入纠结之中,故事表述和人物的命运都呈现出多线条混乱的状态。保罗持枪去杀死杰克,却又让杰克从枪口下逃脱。但逃脱后的杰克不愿意怀着罪恶感活着,他有意找到了保罗和克里斯蒂娜,想让他们结束自己的生命。于是,故事再一次突破原来的线性结构而陷入混乱:克里斯蒂娜疯狂地砸杰克想置他于死命,保罗在这个关头却朝自己开了一枪,以结束克里斯蒂娜仇恨的怒火,又放杰克以生路。原因是因为保罗爱克里斯蒂娜,他要挽救克里斯蒂娜,不想让杰克死在克里斯蒂娜手下而让她背上杀人犯的恶名。所有这些爱恨情仇,最初因一颗心脏的到来而开始,最终又将以一颗心脏的丢弃而完结。影片的最后是杰克回归到自己的家中,与妻子和孩子团聚,似乎又找回了往昔的自我;而克里斯蒂娜怀上了新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再次给予保罗以新生,但新一轮的道德纠结又将持续。

四、影片名字与内容的不同一性

电影《21克》里说,人一死,身体就会减轻21克,这就是灵魂的重量。从影片的名字来看,这显然是一部表现灵魂救赎的影片。因此观众完全有理由认为,这部影片所表现的就是关于灵魂的故事,甚至也许是一个描述灵异现象的故事。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从影片《21克》的整个情节来看,它讲述的只是一个生命救助的故事:保罗因为患了严重的心脏衰竭,正在期待着一颗可以使他起死回生的心脏的到来,显然,此时的保罗所关心的不是灵魂重量的问题,而是肉体能否继续存活下去的问题。此时,影片题目与内容的游离感产生了,观众欣赏时的线性心理也被打破。

与灵魂相对的那个词叫“肉体”,刘小枫有一本书叫《沉重的肉身》,这本书道出了肉体沉重的特征。与仅仅重约21克的灵魂相比,一百多斤的肉体的确过于笨重,肉体不光在重量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而且还消耗着人类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每一个人都必须为肉体而活着,为它忙碌,为肉体做许多麻烦的事情并忍受着由肉体带来的痛苦。比如在《21克》里,保罗与人世间的恩怨都是因为肉体的存在而引发(一颗心脏的病痛),杰克的痛苦也是因为无法找到肉体与精神上的平衡而让他无法回归正常的生活。

在影片的结尾出现了一段精彩道白:“我们在死去的时候,身体都会减轻21克,所有的人”,“21克,5个镍币的重量,一只蜂鸟,一块巧克力,21克能有多重?”这句话点明了片名的含意,如同“生命无法承受之轻”的名言一般敲击着观众的心灵,也体现出影片的主旨:之所以用《21克》作为片名,是要彰显生命对死亡的抗争,也是要彰显人类的精神力量。 “21克”是微不足道的重量,但却集合着一个人的信仰,也为人类的精神指引着方向。一旦将这21克丢失,人类会因此而痛苦,也会对肉体的存在产生严重影响。为此,杰克不愿意丢弃这21克,所以他在制造了交通事故之后要以死还债;保罗也不愿意丢弃这21克,所以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说出“我不能躺在这里等着另一个人死亡而使我获救”;克里斯蒂娜不愿丢弃这21克,所以她要给保罗留下生命的延续。故事在最后经由快要死去的保罗口中说出了“21克”的寓意,不论是杀人犯还是行将死亡的人的灵魂都得到了救赎,精神与肉体合二为一,影片的题目与内容在这一刻融合在了一起。

综上所述,可见,美国影片《21克》的非线性叙事恰恰是客观世界原本的结构状态,通常我们所认同的故事性叙事结构反而是剥离了很多意识之后的反常状态,只有在相对的时空状态之下,错乱才容易被接受。影片《21克》用凌乱的叙事、错综的爱恨、名字与内容的貌离神合诠释着人类的灵魂内涵,让观众看到真正控制着人类生活的正是这“21克”。 而影片中反复出现的“生活仍要继续”这句话,使灵魂与肉体之间找到了和解的机会。在这个理由之下,人类不仅应当以美好的心态面对未来,更要认真地对待当下,因为任何一次疏漏,任何一次欺骗和诱惑,都会改变我们的生活,也会使灵魂远离救赎。

[参考文献]

[1] [美]C S 霍尔,V J 诺德贝.荣格心理学入门[M].冯川,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

[2] 张专.西方电影艺术史略[M].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3] 滑明达.美国电影的跨文化解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4] [美]约翰·贝尔顿.美国电影美国文化[M].米静,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路岱玲(1971— ),女,山东淄博人,语言学硕士,吉林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学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和英语教学法。

上一篇:影片《后裔》人物的矛盾形象分析 下一篇:被“爱情”毁灭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