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效率下的学生主体性效用思考

时间:2022-05-28 08:20:21

提高课堂效率下的学生主体性效用思考

摘 要:2008年9月,常州市进入全国课程改革实验区,经过一段时间实践,认真比较新旧课程,有很大差别。旧课程功能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单纯追求学生认知的发展,而新课程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主体性,重视个性的发展。面对新课程,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本文试以历史教学为例谈谈看法。

关键词:新课程; 学生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4-061-001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旧的教学观将教师视为知识的传递者、能力的培养者、思想认识的教育者。在这种观念下,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对学生的自主性活动或是缺乏设计,或是停留在“一问一答”浅层次的认知活动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化,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一、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1.要认识主体,转变旧的教学观念,改变“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要成为教学活动的全面参与者;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认识主体还要突破以教材为中心的旧观念,全面了解学生。

2.要尊重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和谐的民主学习氛围。教学民主性的激励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许多思维的火花就是在尊重中绽放。尊重主体就要在课堂上关注到学生基础、智力和爱好特长的不同,使他们都能参与教学活动。尊重主体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表现、发展能力的机会。通过一些思想品德教师的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3.要发展主体,探索适合学生主体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作为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活动程序是客观存在的,它受制于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以讲为主”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思想和思想品德教学传承习惯的体现。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研究的深入,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和落实素质教育精神已成为广大思想品德教师的自觉行动。当前,越来越多的教师正在探索和试验体现学生主体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可以不同,但遵循的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是有共性的。首先,要注意不断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质量。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当经过“意向-感知-理解-运用”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应是师生互动的,在恰当的思想品德情境中对有价值的思想品德问题提出、探究和解决。

二、要培养学生善于问“问题”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科学发明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敢于质疑是探求知识的开始,也是创新思维的开始。美国人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因此教会学生求异质疑、独立思考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应巧设疑、置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标新立异。

1.引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学生很想提问题,却发现不了问题,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技能,教给学生关于如何产生问题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多问一问“是什么”“为什么”“是不是”“行不行”“够不够”,不断提高学生提问的技能。如:《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引导思考:为什么用生理盐水,用纯净水行不行?为什么?对书本上的实验过程每一步都要问一下为什么,只有多问、勤问,才能变敢问为善问。

2.提供给学生问“问题”的空间

有些教师认为学生不爱问问题,或没有问问题的习惯。其实主要是传统的教学中几乎没有给学生问问题的机会。

生物课上可以通过设疑形成问题空间,促使学生为问题而思、为问题而问、为问题而学、为问题而创。如:“通过对‘自然选择’的分析理解,认识到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紧接着问“自然选择留下来的变异永远都是有利于生物生存吗?”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活用知识,用活知识。

三、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实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过程。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方向。在课堂上应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实践的空间。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空洞抽象的讲解,使人感到枯燥、乏味,而一次成功的实践活动将使人终身难忘。

2.通过讨论相互交流突出学生主体性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灵活的组织方式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时,当阐明一个问题需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时,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共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

3.通过分组活动彼此合作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是学堂,学生要学会学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当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后,合作学习更成为一种需要,通过课堂内互动,让不同思维在合作中碰撞,让他们发现问题,激励他们去探索,去创新。

四、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课堂上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学生能看懂、读懂的教师就不要再讲,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要点明,否则就是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信任学生,解放学生,调动学生,促进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自己探索,自己创新。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同时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又培养了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体现了新课程的精神实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组编著.礼仪与文化,清华大学出版社再版,2009年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

[3]胡永生.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范例,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

[4]浅议问题教学法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成功(教育),2009年

上一篇:初中物理教学中增强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下一篇:德育培训铸就出鞘亮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