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对练项目中空翻技术运用的构思

时间:2022-05-28 07:53:23

武术对练项目中空翻技术运用的构思

摘要:文章对武术对练项目空翻技术加大难度系数,增加翻腾周数及转体的可能性与具体做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武术对练中空翻难度动作进行归纳及技术分析,进一步发展创新武术对练项目高、难、新、美动作,以大力发展武术对练项目的精彩性,增强武术的观赏性,强化武术的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武术 对练 空翻 转体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6-0054-03

1 引言

武术对练要求动作精准,配合熟练,姿势漂亮,攻防转换于运动之中,我个人认为,单纯的技术完美演练不足与展现中国武术对练之精髓,武术对练有规格,有演练,而没有难度不足为奇,虽有难度但不能无缝衔接不足为妙,经典的武术对练应该是动作漂亮、攻守娴熟、动静疾徐、急烈奔腾、起伏转折、闪展腾挪,伴有跌扑滚翻的美、奇、妙套路,在大力发展难度的前提下,通过先进科学的训练手段和训练方法,保证了高难度动作的质量和稳定性,武术运动正是因为一贯大力提倡和鼓励运动员发展高、难、新、美动作并在政策上予以保证,近年来武术套路得以空前发展,尤其是武术对练花样繁多的武打形式,酣畅淋漓的打斗,扣人心弦的难度动作,精彩绝伦地呈现了中国武术的侠义情怀,目前武术对练打的越来越狠,跳的越来越高,翻的越来越多,难度衔接越来越精妙,打斗场景越来越真实,甚至上届全运会女子对练决赛中已有后空翻转体的新难度动作的完美动作呈现,因此如何持续保持武术对练项目的快速发展,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的课题,根据武术对练项目的规则对难度动作无限定的特点,我们可以“无限”的发展难度,如前、后空翻加转体的动作,只不过是“转体”的难度更高,更精彩罢了,如果能够将空翻转体,空翻两周的动作发展运用到武术对练中来,将会掀起武术对练发展的新浪潮,武术对练必将走向世界,走向新的辉煌。

本从这两周空翻空翻转体类动作在武术对练中发展应用的可能性及具体做法,引发武术工作者的思考。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向前空翻

2.1.1 动作

前空翻360°。

前空翻450°+跌扑。

2.1.2 分析

此类空翻的翻腾方向都是向前,空翻起跳都是运动员独立进行或运动员在同伴的上抛条件下进行,技术结构用两种方法完成:(1)运动员起跳后直接向前翻腾360°翻腾后站立或接跪步动作,(2)运动员起跳后向前团身翻腾450°后迅速打开身体接跌扑动作。

2.1.3 向前空翻,前空翻转体新难度动作的发展可能性。

2.1.3.1 新动作:

前空翻720°

前空翻810°+跌扑

前空翻540°+前滚翻

前空翻转体360°、720°、1080°

此类动作更复杂,更精彩,前空翻可发展成更复杂、更精彩的前空翻转体360°、720°,甚至是难以想象的前空翻1080°,前空翻360°可发展成更难、更精彩的前空翻720°,前空翻450°+跌扑可发展成更加扣人心弦的前空翻810°+跌扑和连接很巧的前空翻540°+前滚翻。

2.1.3.2 方法

前空翻720°,前空翻810°+跌扑,前空翻540°+前滚翻,新难度动作可先在完成空翻360°的基础上加大起跳高度,加大翻腾速度先完成前空翻720°再进一步进行810°+跌扑的练习,有了前空翻720°的动作基础再进行前空翻540°+前滚翻的技术就简单了一些,前空翻转体,新难动作可先完成向前直体・周翻再接转体360°、720°、1080°练习新动作要充分利用好保护带。

新难度完成的可能性较大,新动作比较复杂和困难,必须有很好的起跳时,向前翻腾的角动量和很好的起跳高度及很好的向前转体技术的基础才有完成可能。

2.2 向后空翻

2.2.1 动作

后空翻360°

后空翻270°+跌扑

2.2.2 分析

此类空翻的翻腾方向都是向后,空翻起跳由运动员独立进行或由同伴上抛完成,相对来讲动作不够复杂精彩,完成方法基本采用直体或团身向后翻腾,动作难度和精彩性都不如前空翻450°+跌扑。

2.2.3 向后空翻,翻后空翻转体新难度动作的发展可能性。

2.2.3.1 新动作

后空翻720°

后空翻630°+跌扑

后空翻转体360°、720°、1080°

向后直体翻腾加转体的动作发展潜力很大,可能发展的动作后空翻转体360°、720°甚至可发展更新更难的动作后空翻转体1080°,后空翻360°可发展成难以现象的后空翻720°,后空翻270°+跌扑可发展成后空翻630°+跌扑等更难,更精彩纷呈的动作。

2.2.3.2 方法

后空翻转体,此类动作以向后直体姿势翻腾?周时开始完成转体360°、720°、1080°(后空翻转体360°也可以采用团体)从技术上分析,起跳应垂直向后上方,两臂向前上摆至头上方,两臂分开约肩宽,转体应连接迅速,转体从起跳脚腾空时开始接近转体360°、720°或1080°时,应完成空翻,转体时把右手抱于左肩或左腰胯的位置。

后空翻720°后空翻630°+跌扑,采用团身后翻的方法来完成,可先熟练掌握后空翻360°后再继续加大起跳高度要求,增加向后翻腾的速度,提高后翻的角动量,在进行后空翻720°的练习,在学练中充分利用好保护带,完成后空翻720°的难度动作后在进行后空翻630°+跌扑的难度动作。后空翻加转体新难度动作的发展可能性大,相对容易掌握,动作的精彩程度更引人注目,后空翻720°、后空翻630°+跌扑的动作比较困难,但如能发展成功,此类动作将十分精彩和引人注目。

3 发展新难度动作的主客观可能性

3.1 客观可能性

(1)武术场地的发展,高科技材料的运用为对练新难度动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可能,创造了条件

科学技术决定生产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随着科技的提高,武术场地也不断的得到升级,武术场地从过去的土地、草地、水泥地一路发展而来,历经了木地板场地,地毯场地,到现今的缓冲地毯场地,比赛场地由硬到软,到具备一定弹性缓冲功能的当代竞赛场地,高科技产品的应用必然伴随的应用技术的提高相应的训练手段,训练方法也必然得以发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武术对练比赛中出现了前空翻450°+跌扑的难度动作,当时由于这个动作的出现引发了武术界的一片惊叹,十一届全运会对练决赛中女子运动员竟然完成了史无前例的后空翻转体360°的高新难度动作,全场一片哗然,随着高科技场地的运用完成前空翻810°+跌扑的新难动作已不再是神话,现在的场地,在地毯的下面铺有高弹泡沫缓冲垫,这种新场地为空翻后的落地缓冲加大了缓解冲击力的能力,从而保护了运动员的安全,由于比赛场地的品质的提高为武术对练项目的难度动作的提高创造了可能。

(2)武术对练中难度动作的完成大多是在对手的配合中进行的,“抛接”――是对练难度动作的主要形式,抛接对创新难度提供了技术支持,“抛”增加了空翻的腾空高度,为完成翻转动作提供了高度和时间,“接”为翻转后的连接动作增加了安全保护,注重抛接形式的无缝衔接,做到抛的高,接的巧,接的妙。

(3)空翻类新难动作的翻转技术在很多竞技体育项目中已得到充分运用,因此翻转动作有很完善的技术理论和非常成熟的技术动作,唯一不同的是其他体育项目的空翻动作是运动员在没有外部干扰的环境下独立完成技术动作,且不用做非常危险的跌扑连接动作,跌扑连接这也是限制武术对练高难度动作发展的瓶颈,攻克跌扑连接也就使新难度动作的发展变为可能,新场地的使用为跌扑连接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安全保障,再者,抛接方式的使用也为完成新难度动作赢得了腾空高度,为跌扑连接加强了安全性,变不利为有利,变干扰为帮助,把不利的外在因素变成了有利于完成技术动作的有利条件,为新难度动作的发展提供了可能,这一点在我国杂技中已得到充分证明。

3.2 主观可能性

运动员自身能力的提高,为创新难度动作提供了可能,运动员的体能和适应能力的发展与提高为新难度动作提供了动能保障,自2002年武术比赛执行新的评分规则和竞赛规程之后,不仅促进了比赛的动作难度,连接技术和完成质量等方面的发展和提高,而且对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比赛的时间长,精神压力大,这就对选手的体能和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水平得以长足发展,这也为完成新难度动作提供了身体的能力保证和心理保障。

4 结论

(1)空翻两周,空翻转体可以运用和发展武术对练的新难度动作。

(2)两周空翻,空翻转体是比较复杂和困难的,同样武术对练在运用和发展的过程中会比较困难,学习中必须注意安全,武术运动员必须具备能很好的完成前、后空翻动作的能力以及很好的翻腾加转体技术和逐步建立此类新动作的概念后再循序渐进,充分的运用保护带进行学习,先把动作分解练习,待分解动作成熟后在进行完整动作。

(3)空翻两周及空翻转体的新难度动作的潜力最大,动作最精彩和引人注目。

(4)武术对练套路的编排应注重抛接方式的选择,务必做到抛的巧,接的妙,做到攻守真实性。

(5)运动员自身的能力是完成新难动作的首要保证,没有过硬的神态素质很难把难度动作完成,因此需要在今后的训练中重视和解决。

参考文献:

[1]阳亚雄.对散打运动在重庆高校开展情况的分析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院,2001(5).

上一篇:格构柱的设计与分析 下一篇:基于B/S模式中小型医疗机构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