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少林足球》论武术之窘境与发展

时间:2022-08-07 11:26:48

由《少林足球》论武术之窘境与发展

摘要:文章通过观看影片《少林足球》,从中国武术当今发展所面临的窘境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解析武术如今所面临的困境的成因,并结合这些原因提出相关建议。文章进一步提出武术应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再次崛起的方法,如竞技武术要引进最新的科学化训练手段及方法、传统武术要进一步弘扬文化内涵。

关键词:武术 少林足球 现状 发展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7-0013-03

1 前言

少林功夫在中华武术体系中具有不可言喻的地位,少林寺又是武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现在很多武术派系都自称是少林功夫,这难免有附会少林功夫以提高自己门派威望的嫌疑,可见少林功夫在习武者心目中神圣的地位。影片《少林足球》将少林功夫和足球结合的确算是异想天开的一朵奇葩!影片将两项不搭边的运动“武术”和“足球”结合到一起难免引人深思。这两种项目在运动特点完全不同,在其他方面却又有相似的地方。在中国这两种运动都有巨大练习人群,但是又都发展地不甚理想。甚至可以说武术的发展困难程度远大于足球。虽然这部影片已经播出多年了,却在80、90后的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该影片并不是经典的武打影片,但其对中国武术的描写具有一般武打影片的特点。通过对该作品的仔细观看和揣摩后发现,影片中对习武者生活状况的描写微妙的反映当今习武者在各方面所面临窘境,尽管这其中有很大的夸张成分,但以这种特殊的视角反而可以让人能更清楚看清事情的本质。正如那句对“小说”特点进行评论的言辞:“小说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本文发掘并分析影片中对中国武术描写的片段,论证中国武术困境产生的原因以及通过发展何种手段摆脱如今的窘况。

2 中国武术面临的窘境

影片中的周星驰所饰演的“五师兄”流落于社会的底层靠捡垃圾收破烂为生。而他的几个师兄弟也都生活落魄,他们花费巨大的精力习练的武术在现实生活中失去了“用武之地”。这是对习武者在当今社会生活状况的夸张描写吗?那么武术在当下的发展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毫无疑问,相比于其他运动项目,武术的发展不容乐观。现在习武人群的结构对比以前发生了变化。由于社会的发展太极拳这种原本属于中国传统贵族们所追崇的高雅运动,逐渐被西方的一些运动如网球等抢夺了生存空间。如今尤其是上层社会也热衷于追捧西方的体育项目,武术很难像杨禄禅的那个年代在达官贵人间传播发展。练习人群的单一化和中底层化导致武术的发展缺乏足够社会知名人士的“时尚导向”及那些相对富裕的练习者的经济支持。这对武术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由于“地球村”时代的到来,武术除了面对其本身存在的问题外还受到外来武技的袭扰,那些外来武技除了和武术争夺练习人群更是影响了现代武术的发展方向。由于受西方竞技运动“更高、更快、更强”理念的影响,中国武术开始怀疑和摒弃自己原来的认知体系,甚至为了进入奥运会削足适履。这种引鸩止渴的手段更使中国武术失去了传统文化的理论支持。如武术本来的“中和”思想和西方的竞技运动理念就是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所以说简单的比赛规则修改只能使武术身陷囹圄导致更加难以预料的结果。

受到西方学科分类思想的影响,如今的武术体系下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是分开发展的。这种形式有自己的优势,如便于政府对竞技武术进行监管和资金投入,这可以为竞技武术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推动力。同时传统武术还可以按照以前的方式自由传承,发展。但是正是此发展方式使原始武术中系统的技击理论和实战相分离。武术本是东方文化下的产物,受到西方文化的严重影响异化才产生了现在的竞技武术。原来的中国武术套路,散打和功法是相辅相成的,而如今竞技武术中的套路和散打可以说是对传统武术的一种畸形发展。他们急功近利地把原来传统武术的一些东西丢弃,向西方的自由搏击和体操靠拢。但是套路相比于体操动作在难度和可看性上有很大差距,散打对比自由搏击实战性又太差。当意识到问题时本来武术中传统的东西已经被自己丢弃殆尽,这最终致使作为武术发展排头兵的竞技武术发展迷失。现在套路的技击性极大的弱化,而散打也淡化了和中国传统武术技击理论的联系,功法练习更是向着养生的方向发展了。如今武术功法、技击、套路这三个重要的元素失去了彼此的联系、各自发展,这将导致不可预知的结果,可见武术的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3 武术窘境的成因

3.1 武术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

就如学生们受到“学习无用论”影响那样一样,武术也受到了“习武”无用论的影响,在影片中“二师兄”说“自己的父亲小时候不让自己上学,练什么武功最后什么也干不了,只能干些洗碗刷马桶的活”。这只是表面的现象,其实习武无用论的原因更复杂。正是这些原因导致了青少年不愿意练习武术。

现在习武者的发展道路不比以前,“二师兄”所讲的话已经被家长们普遍认可,这也是习武青少年减少的主要原因。原来的习武者可以参加军事活动建功立业。古代的名将们都有一身武艺,如武圣人关羽,抗倭名将戚继光等。随着热兵器时代的到来,武术在战争中的地位受到极大的挤压。现在习武者的出路比以前狭窄了许多,家长们为了孩子们的未来考虑,会为孩子选取他们认为对孩子发展有利的活动,如美术、音乐。

如今的学校教育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在总成绩中文化课所占比重最大。这导致当今学生大多数的时间都是花在文化课的学习上,不要说武术课就是连体育课也受到很大程度的挤压。学生们学习的时间在日常生活所占的比例很大,外出活动时间减少,这也导致另一个结果:学生们接触武术的机会减少。上述原因是习武者中青少年人群减少的主要原因。

3.2 人们对武术的理解受到武打影片的误导

现代电影对武术的描写都是极其华美的,以便于吸引更多人的眼球。这种方法引起人们对武术的兴趣看似对武术的发展有利,但也对武术的传播产生了负面影响,如在《少林足球》中对几个师兄弟功夫描写十分了得、不切合实际。如今影视作品滥用特技几乎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在对轻功动作进行表现时,人是反重力的,可以在空中飞来飞去。好像影片中不使用吊钢丝的手法就不能称之为功夫片。或许作为专业的习武者知道这只是电影中惯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但是这对没有武术常识的武术爱好者们来说就是欺骗。这些人本来以为中国功夫就像影片中描写的那么,但是在他们尝试接触武术、练习武术后才发现武术训练是多么的乏味。武术影片所带来的兴趣在他们一次次的踢腿和枯燥的套路练习中消耗着,最终兴趣耗完武功的进步不大,他们才意识到现实的武术和影片中的落差太大。然后他们也不管那些“武术可以锻炼意志力,对身心发展有益”的说法,对武术望而却步。

3.3 武术面临外来武技的竞争

当下中国武术还面对外来武技的竞争,如韩国的跆拳道,泰国的泰拳,日本的空手道等。就如一篇名为《失落的中国传统武术:武术被跆拳道踹出都市时尚》的新闻报道的“人大武术协会推出的免费武术班无人问津,而在北京东二环沿线不到两公里租金极其昂贵的区域却聚集了四家跆拳道馆,而且家家门庭若市”。这是对中国武术发展现状的极大讽刺。

3.4 武术部分功能的丧失

以前的武术和生产劳动是息息相关的,如影片描述的太极拳用来和面做馒头场面。现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武术起源,人们讨论它是来自于生产劳动还是来自于古代战争?暂且不论武术的源头在哪里,有一点是毋容置疑的,在历史上它和生产劳动具有密切的联系。原来农民们在农闲时节经常聚集一块习武,他们这样可以在农闲季节保持很好的体力,为农忙季节的大工作量劳作的时候保持状态。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机械化逐渐取代了人们的体力劳动,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的活动量逐渐减少。但空闲时间的增多并没有增加人们习武和锻炼的时间。人们的娱乐活动没有向运动和武术方面倾斜,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武术的一些功能在当今社会失去了“用武之地”。如武术的娱乐功能被现在的新兴的传媒手段所夺取,现在人们的业余时间很大一部分被网络和电视等吞噬,他们宁愿坐在那里上网看电视也不愿意出来锻炼、习武。

4 武术应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再次崛起

尽管中国武术在当下发展受阻,受到的一些人的抛弃,但现在仍然有大批有识之士在武术的发展上不懈努力,他们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中流砥柱。现在的武术发展肯定不能像影片那样随便结合一个其他的东西共同发展就可以大展宏图了,武术的发展壮大应迎合社会的现状。针对上述情况对武术的振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着手。

4.1 增加跨国武技间的交流活动和实战性比赛,引入科学训练方法

中国传统武术要增加比赛和交流的频率,这不仅是指增加中国国内武术队、拳种、门派间的交流频率,还包括与一些外国武技的切磋。这样方可做到知己知彼,寻得自己和外国武技的差异及差距。现在的中国传统武术需要像那些西方武技那样尽量多参加一些具有实战性的比赛,就像一句话讲的那样,“练十年不如打一架”,可见实战对技击水平提高的重要性。中国当代武术家很多是没有参加过正式的擂台赛的,所以有时候很难意识到实战经验的重要性。在擂台上即使在身体素质上占有优势,但缺乏实战经验在比赛中是很被动的,所以传统武术练习者可以多参加国际性技击比赛,这样在实战中既可以提高自己的技击水平,又有利于中国武术与其他武技的交流。

要引入科学的训练手段,随着现在科技水平的进步和训练手段的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这正是所有技击项目所渴求的。在《少林足球》中对方队员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此时传统的训练手段所产生的训练效果已不能和对方相匹敌了。所以中国武术也要迎合时代潮流,使用最新的最科学化的训练手段来改善东方人的身体素质,扭转中国人在这方面的弱势地位。在吸取了优秀的训练方法和理论之后中国武术才能在身体素质上和泰拳等技击项目站到同一个起跑线上,此时再借助自己对传统技击理论的理解相信武术可以取得很好的发展。

4.2 武术的发展要“拿来主义”

在影片中“五师弟”锲而不舍的发扬少林功夫的精神就应该拿来,这种精神不只是中国武术所具有的也是其他的武技所崇尚的。由于中国传统武术的那些东西是从老祖宗那里传承下来的,它虽然具有自己的内涵和练习目的。但由于多年没有大幅度改进措施,还有很大一部分对技术没有规范化的描述,都是口传心授的,这导致经过多年或几代人的传承对一些东西的描述和理解难免会产生一些偏差。

消失的东西已无法考证,但是现有的东西是可以在实践中进行验证的。此时我们就要结合现状,判断我们所拿来的“祖传”的东西是否适应时代潮流。此时针对传统武术中的糟粕和精华在实践论证后要勇敢的取舍。就如鲁迅先生在文章《拿来主义》所讲的那样“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传统武术中好的东西要继承,西方武技中那些技击的精髓理论和方法也要积极的“拿来”消化吸收掉转变为自己的东西,说的是“拿来”不是等着“送来”,中国近代史就可以看到,洋人送来了鸦片、炮弹和屈辱。

另外中华武术中的养生是世界其他武技所不具有的。有一项调查就是中国老一辈的武术家很多都是很长寿的,而世界上其他的一些武技由于不太注重养生导致许多技击家到一定年龄之后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甚至寿命缩短。所以说中国武术在养生方面具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现在可以将武术的传统养生方法作为武术的一个专门的辅助练习手段“拿来”加以发展,利用它独特的保健作用和竞技武术相辅相成,这有利于其自身完善的发展和传播。

4.3 发扬中国武术在文化底蕴方面的优势

武术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月。经过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具有了自己极其深厚的哲学观和理论体系。世界上其他的武技在历史传承和文化历史底蕴上是不能与中国武术相匹敌的。

事实上,武术不只是单纯的技击项目,它更反映了传统的东方哲学理念和思维方式。技击性只是它的一个特性,所以说中国武术的发展不应完全放在技击的方向,可以向着文化内涵和“武德”等内心修养的方面倾斜。如果只是发展技击就走了一个可怕的极端,这和武术“中和”的理论也是相悖的。这样做就等于放弃自己本身已具有的优势而非要去学习别人的东西,况且在这些方面自己又实力不济。故当下的武术传承要把握重点,除了发展它的本质特性技击外,还应挖掘武术的文化内涵和武术所崇尚的精神和理念。

5 结语

纵观中国历史,千百年来一次次政权的更迭和禁武令的推行也未能将中国武术抹杀,足见它生命力的强大。武术之所以能在失败中不断兴起,再到枝繁叶茂是因为其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这块富饶的土壤之中,经过千年的浸润和生长已经根基牢固。尽管武术现在的发展面临困境,但是武术千年的进化发展的经验会为中国武术寻得摆脱困境的方法,也可以提供理论支持。如今在这么多的武术人的努力下武术再次发扬光大应该指日可待。

上一篇:享受式教育探索 下一篇:旋律:向日葵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