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改革初探

时间:2022-05-28 05:28:31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改革初探

摘 要:新课改要求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够进行交流、碰撞、结合和统一。高效的课堂是成功的,但是如果没有配套作业加以辅助,还是事倍功半。在教学中,以作业改革为突破口,努力做好作业改革的文章,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有必要的。我认为,新课程应该改变旧的、枯燥的、统一的作业模式,以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为准绳,以学生为出发点,以科学评价为激励,重在创新,重在体验和实践,重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作业;改革

镜头一:学生李某一大早在教室里埋头写作业,他想趁老师没到学校前将作业完成。因为他昨天傍晚玩得……

镜头二:一排学生笔直地站着,低着头,做什么坏事啦。只听老师在说:“不做作业,成绩能好吗……”

镜头三:天已经黑了,孩子刚写完数学作业,又拿起语文作业,在灯下继续着……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下学生作业方面暴露出了一系列的弊端,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业设计必须科学,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每个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对新课改背景下语文作业改革的一些看法。

一、以三维目标为准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强调了语文课程目标要依据三维目标来设计的基本要求。”从教育理论到课程改革实践都突出了教学目标综合性与多样性。由此可见,作业改革也应秉承这一理念,将三维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作业有三个功能,分别是巩固和检查功能、深化和提高功能、体验和发展功能。在传统作业观中,巩固和检查功能占主导地位。而深化和提高功能、体验和发展功能是新课程背景下的重要体现。因此,合理的作业布置是教与学的需要,也是学生成长进步的需要。

二、以学生为出发点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形式多样,重视对学生不同特征的分析,掌握他们的学习特点和规律。作业设计要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培养主体意识,挖掘内在潜力,激发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愿做”“爱做”“乐做”,成为作业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改革目标。

1.作业内容生活化

贤哲曰:“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现在我们需要的不是书呆子,而是能适应生活、改造生活的生力军。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生活有多辽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生活的延伸。因此,教师设计作业应把学生课本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的体验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沟通课堂与生活之间的桥梁,让作业生活化。

2.作业方式兴趣化

传统的作业方式总是以机械重复的形式为主,不仅内容重复单一,而且形式单一。面对这样的作业,学生自然是“有手无心”,为作业而“作业”。不仅谈不上主观参与性,更谈不上对作业产生兴趣,自然也就不可能在作业中产生智慧的火花,生发出创造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情感指向于学习,才能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学生才能主动的探究,快乐的完成作业。教师可以采用游戏、观察、调查访问、课外阅读和表演等方式来实现。例如表演,在学完了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后,可以让学生把课文排演成课本剧。如学了《孔子拜师》后,让学生扮演孔子和老子,试着把两人相遇经过演一演,将课文中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语言和动作。

3.作业选择自主性

新课改理念下,教师要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或者让学习小组之间互相命题,自选答题。比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适当降低他们作业的难度,解决他们“吃不了”的问题。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当提高要求,设计一些有难度的作业,解决他们“吃不饱”的问题。如练习册上的作业和课本上的作业,一般性的作业要求大家都做,带星号的题就另外给优生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教师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作业训练,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其“乐得其所,各得其长”。

三、以评价为激励

评价作业的标准要因层而异、因人而异,重在激励。新作业观体现开放性、探究性、合作性、创造性。在作业评判的过程中,除了不同作业评价标准不同外,对同一题目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等级标准,使学习困难的学生达到较低标准时也有得优的机会,使优等生在较高标准下追求更高质量的作业。此外,还可以采取重点批改、面批面改、小组批改、互改与自改、集体评议等方法,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作业评价的过程中来,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作业质量和效果。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树立全新的作业观念,以人为本,科学设计,科学评价,促进每个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上一篇:让养老智慧起来 下一篇:“游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