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煤矿周边村庄改造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时间:2022-05-28 03:45:20

国有煤矿周边村庄改造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村庄改造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必然要求,从推进村庄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入手,结合国有煤矿的特殊环境,对村庄改造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改造中存在着改造规划有待进一步完善、村庄改造资金不足、村民和政府对于村庄改造的需求和理解不一致、村庄改造的配套体系不完善等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从制定科学合理的村庄改造规划、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渠道、完善村庄改造的相关政策法规、健全村民主体参与机制等方面推进村庄改造建设工程。

关键词:国有煤矿;周边村庄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X752 文献标识码: A

工业文明引起人类社会本质的根本变化,给自然界留下了累累伤痕。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大自然开始向人类的征服活动宣战,随着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种种生态环境问题因此产生并对人类进行反作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已经提上人类的议事日程。已经破坏的生态系统如何重建和恢复,可持续发展上成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一、国有煤矿周边环境的现状

从国内的研究现状来看,在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的定位研究、结构与功能、网络、系统、技术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一定成就。但是,这些研究有两个方面考虑不够充分:首先,大多数研究是限于生物物种、群落结构优化,没有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中各要素的生态位,及其生态修复问题;其次,对于区域的社会、经济问题在已有理论和实践中未得到充分重视,国内对环境的承载力和各种物质的负荷容量问题虽然也很重视,但是尚没有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供应极限高度来进行区域生态修复,而且定量分析方法的说明性不够强,在研究手段、仿真模拟等方面也不够系统。

二、村庄改造的内涵界定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如火如荼的今天,村庄改造已经是其中核心和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对如何理解村庄改造的内涵,还未形成比较一致的认识。人们所看到的相关报道和现实场景涵盖了村庄改造的很多方面,如:城乡结合部庄改造、撤乡并屯、旧村治理等等,都是从某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阐述的村庄改造的概念,没有从全方位把握村庄改造的内涵。

三、村庄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村庄改造的认识不够

实现村庄改造的整体目标,村庄改造的前期规划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许多村庄改造中出现的问题都和村庄改造规划制定的不科学有着一定的联系。最主要的是,对村庄改造的前期规划在改造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资金渠道比较单一以及缺乏合理的规划设计

由于村庄改造资金的来源渠道比较单一,要么是村民自筹,要么是村集体自筹,要么是上级政府拨付,但是无论哪种形式都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由于盲目地对村庄进行改造,导致资金的不合理利用以及改造缺乏整体性和规划性。

(三)村民参与机制不健全

村民是村庄改造的最大受益者,村民对村庄改造的要求和意愿直接影响着村庄改造的最终效果。如果不能采纳村民的意见,不能充分了解村庄所在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发展规划、生活习惯等实际情况,制定的改造规划也只是纸上谈兵,不具有适用性,改造工程实施中也会出现各种障碍,限制了村庄改造的顺利进行。

(四)土地沉陷积水

由于煤矿煤层一般为中、厚煤层,并且为多层开采,开采后顶板自由垮落,导致煤矿井田范围内的地表大面积沉陷。因此,长期的煤炭开采,引起地面肥沃农田产生季节性或常年积水。由于地表沉陷,导致农田常年积水受淹而绝产,季节性积水导致不同程度的盐渍化而水农田减产。同时也使村庄建筑物和农田水利设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四、治理技术方法以及设计原则的具体方案

(一)治理的技术方法

当今国内外依据最先进的景观生态学原理,根据采煤沉陷破坏现状特点,将采煤沉陷区应用工程复垦、生物复垦和恢复生态学技术,规划成养殖景观功能区、水上公园景观区和园林绿化景观区,这些是治理煤矿环境和采煤沉陷区的主要技术方法。

作为地理学上的解释,景观是指某一地理区域的综合地形特征;作为视觉美学上的概念,景观是指反映地形地貌景色的图像。景观,即一个空间异质性的区域,在景观生态学中,以相似的形式重复出现,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组成。它强调空间异质性,随研究对象、方法和空间尺度而变化,而且突出了等级结构的特征和生态学系统众多尺度。

景观由景观要素组成,根据地面上的单元,可将景观要素分成廊道、基质和缀块三种类型,它们之间通过景观的养分流、物种流和能量流而相互作用。将采煤沉陷破坏的区域运用景观再造技术进行合理景观要素配置是景观生态学以及景观规划学的综合性学科。

(二)结构设计

针对构成区域主要的空间配置和多层次景观生态系统,景观设计可以分层次进行结构设计。从单元的生态性质入手,单元的具体设计,应合理选择其利用方向和方式。通过典型地域的设计,一般会反映整体设计。结构与单元设计,结合煤矿的具体情况,主要采用煤矿地质环境以下结构设计。

1、耕地区设计

确定耕地复垦标高,根据开采沉陷情况与周边地形地势,进行适当平整塌陷波及区,通过矸石回填再覆土的方式将浅塌陷区或季节性积水区恢复成耕地。为确保摄取热量最大,农作物受日照时间最长,南北方向为耕作田块方向;为了便于机械作业、灌溉排水和田间管理,耕作田块宽度在200m左右,长度在500m左右;适宜种植玉米、小麦、水稻等农作物;为确保农田内道路畅通,方便农业作业,各田块间设计2m宽生产路或4m宽田间路,同时配置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

2、水上娱乐区设计

片石修筑“十字”型廊道,对其边坡进行修整与绿化,并将大面积沉陷积水区分割成四个不规则湖面,以造型别致的小桥连通水面,在“十字”廊道交汇处修建亭台,将矸石堆积区进行绿化,并整治成假山,然后清理湖面周边垃圾,并用矸石回填后覆土绿化。

3、养殖区设计

根据积水深度设计成养鱼池,对面积小的常年积水区,进行网箱养鱼,每个养鱼池面积约为1.3万m2左右,长宽比为2:1~4:1,基本呈东西向,水面光照时间长,以利于鱼塘遮阴少,利于塘中生产繁殖和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利于拉网操作。

(三)功能分区

分成两个功能区进行环境治理。根据采煤沉陷破坏特点,一是因为采煤沉陷区域形成季节性积水,可以使其具有水面养殖功能和农业种植功能;二是大面积常年积水区域,不利于发展养殖业又难以复垦成农田,可以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给当地居民,修建水上公园,所谓的娱乐环境也就是服务功能区。

总之,国有煤矿周边村庄的改造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对环境进行大规模修复的工程。经过煤炭开采之后,自然生态系统已遭到破坏,噪声、大气污染严重,塌陷地未进行综合整治,生态环境基本治理率很低。自然生态系统和工业生态系统的问题严重影响煤矿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煤矿以及周边的环境必须进行修复,即打造人工生态系统。只有不断地摸索探求改造建设的方法和解决在改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才能保证矿区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博.新农村建设中村庄改造的问题与方式及对策[J].山西建筑,2010(10).

[2] 刘芳秦.新农村建设中的旧村庄改造与土地集约利用[J].魅力中国,2009(3).

[3] 李树志.周锦华.矿区生态破坏防治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

刘义宽,男,出生于1970年11月,工程师,现工作单位为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单位所在地为山西大同矿区。

上一篇:园林设计理念及其原则 下一篇:初探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程控数字交换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