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德 3期

时间:2022-05-28 03:15:54

传统美德 3期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这种精神。

悠悠的历史长河并未将“孝”字泯灭,反而让它无限的壮大,朝代的更替、信仰的变化、文明的发展并未对它产生负面的影响,而是产生了许多催人泪下的故事。

东汉时期的江革,是齐国临淄人,少年时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在战乱时,江革背着母亲逃难,途中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着恳求他,母亲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没有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吃穿用度很好,因为他孝顺母亲,他的孝道为人所传诵,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后任五官中郎将。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即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在床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使得社会稳定,人丁兴旺,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炎黄子孙世代相传,形成了博大精深,丰富厚重的传统美德,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近些年我们国家掀起了一股学外语的热潮,大学生必学:外语、计算机、驾驶汽车。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及文化的发展,我们有意识要与国际上先进的国家接轨,不能只满足于现状,通过学习,认识到了自身很多的不足之处,我们不能闭关锁国。学习外语是正确的,但我们不应该盲目推进,并不是所有的中国人都想出国,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种兴趣去发展,我们可以引进国外的先进的事物,了解他们的文化,了解他们的习俗,但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的精神支柱――传统美德。

少年强则国强,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小抓起,我们从小把孝敬父母挂在嘴边,但真正能做到的有几人?总是在抱怨工作繁忙,没有时间陪父母,真的没有时间吗?假如一位母亲想要看孩子,即使她的工作再忙也会抽出时间去为女儿做一顿饭、洗一洗衣服,父母无时无刻不在为孩子着想,而孩子那,即使回家吃一顿饭都不愿意回去,觉得他们很唠叨,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座山里,住着母子俩,儿子每天上山以打柴为生,母亲则在家做饭,他们过着幸福而安宁的生活,然而,有一天这种生活被打破了,这天儿子像往常一样上山打柴,途经一条小河,突然看到一位美若天仙的姑娘在河边洗衣服,她深深地把他迷住了,他心想:“好美,要是能做我的妻子该有多好呀”,第一天也就想想罢了 。

但是接下来的几天里,小伙子都能看见美丽的姑娘,终于有一天,小伙子壮着胆子对她说:“你能做我的妻子吗?我虽然穷,但是不管你要什么,我都会满足你”。姑娘先是一愣,后说:“我什么也不要,只要你妈妈的心,因为我父亲病了,神医说需要一颗老妇人的心才能医好,拿到你母亲的心后,再来找我”。姑娘说完就消失了。

第二天,天亮了,可是他的心却没亮,他想我到底是要妻子还是要母亲?对,母亲再好也不能陪我一辈子,于是他再没有多想,砍刀直下,血贱得哪都是,他掏出母亲的心,走出家门。这是天公发怒了,下起了倾盆大雨,他一下跌倒在地上,那颗心,也摔出好远好远,当他爬起来捡起那颗心捧在手里时,热乎乎的,还一动一动的,好像在说:“孩子,你摔疼了吗?”这就是母爱,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毫无保留的,而孩子那?回家定期看父母成为了法律明文规定,成为了一部分人的烦恼,成为了生活的约束,这不仅仅是我们的悲哀,更是中国人民的悲哀,我们的高素质哪?我们的道德哪?我们的精神哪,谁能告诉我它们都到哪里去了?我们通过这么多年的教育学到了什么?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我们应该多抽出一些时间去陪父母,他们并不需要我们挣多少钱,只是盼望着做好的猜能够有人品尝,有人能够陪他们聊聊天,希望人人都能将孝敬父母付诸于行动。

上一篇:大学校园亚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调查与分... 下一篇:谈勤俭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