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中国新型农民教育

时间:2022-05-27 03:07:42

再论中国新型农民教育

摘 要:进入21世纪,中国政府主导、推动的新型农民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是:县(市)新型农民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对发展新型农民教育的意义与思路形成高度共识,新型农民教育体系已经建立,培训效果显著,催生了新的社会角色。

关键词:中国;新型农民教育;成就

为深入探究中国新型农民教育发展规律,在进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河北省有一定代表性的9个县(市)做了实证调查,分别为:涞源县(预调查)、唐县、魏县、行唐县、隆化县、宣化县、昌黎县、定州市、迁安市等。这些地区包含了河北省的不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从而表现出较强的差异性和代表性。在实地调查中,分别对培训对象、培训机构和当地农民教育主管部门领导进行了问卷和访谈。由研究者现场指导填写的问卷共计1 296份,回收有效问卷1 289份,回收率达99.46(通过此次研究,得到了大量的、直接的、鲜活的珍贵资料,经总结概括,形成了对新型农民教育科学内涵、地位、特征、成就、困难、对策等方面新的认识。关于新型农民教育的科学内涵、地位、特征,以“论中国新型农民教育”为题发表在《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本文为第二部分。

一、对发展新型农民教育的意义与思路形成高度共识

新型农民教育是中国政府推动、主导的社会公益事业,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发展新型农民教育的方针政策是县(市)委、政府各主管部门的重要责任。县(市)委、政府领导及各主管部门负责人对发展新型农民教育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上级新型农民教育政策执行力度。据对9个县(市)委、政府主管部门负责人56份调查问卷和对116人集体访谈结果显示:对农民教育培训在新时期农村工作中的地位问题,应答者选择很重要、重要、较重要的比例依次是63.16%,28.95%,7.89%,认为很重要、重要的受调查者占92.11%,可以认为对新型农民教育的重要意义形成高度共识。关于发展新型农民教育的思路,选择前五位的依次是县(市)各部门统一部署分工负责、统一调配培训资源、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将培训纳入考核范围。关于促进农民教育培训的重要因素,选择前四位的依次是领导重视、经费充足、教学内容适用、教学形式灵活,可以认为受调查者关于新型农民教育的发展思路是清晰的。

二、新型农民教育体系已经建立

(一)新型农民培训的管理体系已经形成

新型农民教育在开展过程中,县(市)委、政府主管部门在各自主管的工作范围内,结合工作内容承担了相应的培训责任,较为充分地发挥了政府的主导作用,基本做到了政府统筹、部门配合和社会参与。在河北省受调查县(市),农林局负责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人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局负责劳动力转移培训;文体教育局负责培养新型农民预备队伍,兼部分农民培训责任;财政局负责落实对农民教育的财政投入;扶贫局负责对贫困人口的培训;科技局负责对农民实施科技素质教育;组织部负责党员、基层干部教育;宣传部负责精神文明教育;政府办公室负责健全新型农民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统筹解决其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其他部门也有相应责任。

(二)农民培训的施教体系已经建立

据本课题组调查,在新型农民教育管理体系的领导下,各县(市)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均建立了具体实施农民教育的办学体系,主要包括:职业教育中心、就业训练中心、乡镇成人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各种农产品专业协会和研究会等。就各办学机构的组织形式而言,该体系中不仅包括了传统的学校教育机构、公办教育机构,也涵盖了大量的社会教育机构和民办教育机构。新时期

产生的施教组织是农产品专业协会,他设有专门性的技术中心并长期外聘农业技术专家,在农产品的产出、产中和产后实行一条龙服务,发挥了免费咨询、名优产品推荐、专家答疑、沟通信息、交流经验、开展人员和技术培训、组织农产品的宣传和销售的作用。

(三)新时期的农民学习群体、项目多元

学习群体主要包括:农民预备队伍、进城务工人员、骨干农民、农民技术员、农民企业家、妇女、贫困户、一般农民、党员、村干部,覆盖了从16岁至老年的各个年龄段,劳动力人口的各个群体。同时,新型农民教育的学习项目也实现多样化,主要包括: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科技培训工程、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绿色证书工程、生态家园富民计划、一村一个大学生、普法教育、精神文明教育,培训项目涉及农村几乎所有社会群体的需要。

三、新型农民教育培训效果显著

(一)接受培训面较大(见表1)

据我们对8个县(市)的8个样本村467名村民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过培训的从业人员占被调查者总数的96.54%,其中许多农民还接受过2次及以上培训,数据充分说明新时期农民接受培训面相当大。

(二)多数受调查者认识到培训的价值(见表2)

据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农民一致认为参加培训是很有必要的。从对(含正在接受培训和已结束培训的)劳动力转移培训的489名学员关于参加培训价值的调查结果看,被调查者对培训价值度的选择依次是:非常值得占35.44%,比较值得占41.36%,两项合计占76.80%。这些数据表明,接受了培训的农民学员对培训多表现出积极、正面和接受的态度。

(三)培训效果满意度高(见表3)

据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对教育培训的结果相当满

意。被调查者培训满意度的选择依次是:非常满意的占到29.83%,比较满意的占46.28%,没意见的占19.61%,三项合计共占95.72%。本课题组的受调查村多为特色产业村,这些特色村的农民接受培训后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其他村。

(四)多数人参加培训后收获非常大或比较大

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人参加新型农民教育后收获非常大或比较大。参加培训的收获内容(见表4)按选择所占比例大小依次是:掌握新技能者占53.22%,获得新知识者占23.82%,提升学习能力者占12.85%,获取新信息者占7.69%,其他收获者占2.08%,无收获者占0.34%。这一结果进一步说明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参加培训是有收获的。参加培训的收获程度(见表5)按选择所占比例大小依次是:认为收获非常大者占27.41%,比较大者占42.96%,一般者占26.53%,不太大者占3.02%。由此可见,参加培训对于学员知识、技术、能力、态度等的改善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

(五)受训者增收显著

据问卷结果显示(见表6),农民参加培训后都有不同程度地增收;接受培训者较

未接受培训者增收显著,例如在唐县的问卷中,被调查者参加过培训者47人,平均增收底线在399.57元;而未接受培训者7人,平均增收底线58.57元,参加过培训者的平均增收底线是未参加培训者的6.82倍。从对定州市特色产业村农民的调查问卷结果看(见表7),参加培训的农民平均增收底线是2 586元,其中增收在1 000元-2 000元的农民占50.1%,此外还有17.2%的受训农民增收在1万元以上,这说明该村2006年的培训成效是非常显著的,参加培训农民的增收幅度相当大。

(六)受训者脱贫观念更新

改变困境方式由物质需求为主转变为以技术与培训需求为主。关于帮助农民根本改变困境的方式(见表7),被调查农民的选择(按所占比例大小),依次是:

技术占36.86%、现款占22.67%、培训占18.56%、学习能力占9.22%、粮食占6.14%、医疗占5.23%、衣物占1.31%,其中选择需求技术、培训、学习能力者占被调查农民总数的66.64%;说明对技术、培训与学习能力的需求成为相对多数受调查者的主要倾向。

四、新型农民教育催生新的社会角色

(一)催生了新的社会群体

新型农民教育促进了传统农民由“有文化、懂技术”向“懂管理、会经营、讲文明、守法制”的新型农民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催生了新的社会群体――农民经纪人。河北省首批省级示范村(试点)的定州市大辛庄镇齐堡村成立的齐堡苗木实业集团,形成350名苗木业经纪人队伍,使得该村将苗木花卉业作为一项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突破口,产品远销20多个省、市自治区。农民经纪人带动和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在农产品的养殖和种植、供求信息提供、农民技术培训和管理一条龙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农民经纪人队伍人数虽然不多,但却代表了新时期的一种发展方向。

(二)催生了新的社会组织

与农民经纪人角色产生的同时,产生了各种农产品专业协会。他是一个以农民为本、为农民增收服务提供的专业交互平台;是农民联系市场、企业与基地的桥梁;是农业生产的初级组织形式,这些组织设有专门性的技术中心并长期外聘农业技术专家,在农产品的产出、产中和产后实行一条龙服务,发挥了免费咨询、名优产品推荐、专家答疑、沟通信息、交流经验、开展人员和技术培训、组织农产品的宣传和销售的作用,专业协会的兴起充分表明新时期农业生产正在由传统生产形式向现代化产业生产形式的过渡。

上一篇:走向校本:贫困农村教师发展可行之路 下一篇:树立信心,沉着应对自考数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