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研究性学习引入英语教学中

时间:2022-05-27 10:46:58

将研究性学习引入英语教学中

摘 要: 研究性学习是适应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本文分析其内涵、概念及特点,介绍其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作者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设计出不同的任务化活动,让学生通过与学习伙伴合作、协商去完成任务。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认知策略,培养与人共处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并在完成任务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英语教学 意义 要求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从狭义看,研究性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这种课程形态的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

一、研究性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英语研究性课程的教学是启发探索型、创新型的教学。英语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中专现行教材中教学的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社会、经济、科学、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学生将通过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科学对于社会与人类进步的意义与价值,并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促进科学的发展,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英语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基本素质。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和不同渠道,使学生在分工与合作中学会共同生活,教他们学知、学做、学发展,这种合作学习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英语语言学习本身。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学会交流信息、分享大家研究的成果,培养和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这将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进行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奠定良好的基础。

英语教学中应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态度和坚强的品格。研究性学习通常是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开展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运用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收集资料、进行分析和调查研究,得出结论,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组织学生进行成果交流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可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尊重他人的想法和研究成果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格。

二、教师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把好课堂教学关。

要将研究性学习真正落到实处,就要求教师精心策划课堂教学策略。“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是展开研究性学习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应以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为指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积极性,使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并重;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宗旨,让学生在学习英语中经历探究科学知识的过程。首先,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如,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以表演帮助体会课文中的情趣、开展学习竞赛、引导学生展开争论、师生角色互换、以教师之情激发学生之情、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或随手画上几笔,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的良好方法。在学生消除了心理障碍后,就需要教师精心地设计教学方法,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其次,教师应指导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应在各个不同的学习阶段,有所侧重地紧扣某一项训练目标,有层次地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并始终坚持“练中导”,让全体学生参与全过程的操作,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在运用语言的活动中加深理解,使学生的“学习”和“获得”通过实践自行去领悟,而不是被硬灌。

2.学会分析、归纳、系统的思维方法。

人类的思维活动是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语言就不能够进行思维,所以思维训练总是和语言训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师要善于发掘课文中潜在的智能因素,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必须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对同一语境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的思考,从其对称、和谐、简捷、协调的形式中找到英语语言变化的规律。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实践操练,对这一语境有了从感性到理性的初步认识。此时,教师应就学生提出的不同表达方式、各种意见进行系统、全面的整理、归纳,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从而使学科内容结构化。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践、归纳,既获得了知识,也锻炼了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进行“再实践―再认识”活动。这样不仅巩固和扩展了所学知识,而且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欲望。英语中许多情境表达具有相似性,但适用于不同的场合。根据情境间的相似性进行类推,把一个语言点与另一个语言点联系起来,由此及彼,产生启发,触类旁通。这样既避免知识间的混淆,又拓展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对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再从整体的观点出发,分析系统内各语言点之间的关系与联系,有效促进知识的系统化、整体化。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培养探索真理的习惯,培养独立的人格,正是在英语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所在。

3.注重英语学科的实践性。

人脑中的思维活动是隐性的,只有让学生实践,让学生讨论发言,互相交流,才能充分展示其思维的准确性、有效性。英语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语言,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同时也具有特定的文化现象。中学生学英语时往往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移植到英语表达中去,或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等同起来,根据本族文化的模式、思维定势,来理解、思维和表达英语,因而常常产生误解,造出病句。这时,教师要注意鼓励持不同意见的学生讲出自己的想法、见解,供大家参考、研讨,并适时组织学生辨析、判断,得出正确的表达方式。通过小组实践、集体研讨,既保护了学生勇于探究的积极性,又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清楚自己的发现和表达方式是否正确,而且还知道为什么。多次的实践―反馈―实践有利于学生形成双语思维模式,克服中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思维定势。

4.教师的作用。

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同样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首先,教师既是整个学习任务的设计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研究主题,教师又是实施过程的组织者和建议者。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困难,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要鼓励和指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应为学生提供信息,启发学生的思路,给学生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教师还要针对如何收集资料,如何写研究日记,如何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如何形成研究结论等方面作出具体指导。

三、研究性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对于英语教学来说,它与别的学科的最大不同就是它的交际性比较强,整个教学过程都应围绕着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而展开。根据其学科性质和学生的特点,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适于采取以下组织形式。

1.小组合作学习。

要培养学生熟练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英语教学就必须给学生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小班级的教学规模是英语教学最理想的模式。但是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形式的中国学校的班级人数远远超出标准人数的要求,因此,把班级分成小组就尤为重要。

(1)操作过程分组:依据学生的学业水平、个性特征、性别等按需要分成若干小组。布置任务:对各个小组布置相同的任务或不同的任务。如:词汇为共同的任务,课文理解布置给不同的小组等。交流与合作:学习小组经过独立学习和小组学习后,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入角色,把小组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全班。在这个学习成果的交流过程中,学生占有很大的主动权,占有大部分的课堂时间,从而锻炼了他们用英语听和说。这时教师的作用则是指导、帮助和评价。

(2)教学示例:An American Boy。知识目标:掌握重点语法项目;理解课文内容;能力目标:运用基本词汇、句型,理解课文大意,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德育目标:让学生体会生命价值,领悟人生的意义。

实施过程:

1)课前准备:分好适当的小组并给小组布置相同的任务如词汇,布置不同的任务,如分别布置让学生查有关美国家庭经济情况的任务、把课文分成几段交给不同的小组让他们学习、把握其内容,并用英语表达出来。

2)课堂活动:

a.通过设置不同的英语会话情境,让学生掌握重点语法项目。

b.以小组为单位进入小老师角色,通过小组和全班的交流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同时老师则要注意指导、帮助、点评。

c.在学生完全理解课文以后,让学生把课文改编成对话,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任务。

2.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

运用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教师要根据课文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全班围绕一个共同的研究课题,在一定的时间内,让学生独自完成收集资料和信息的任务,届时与全班集体讨论,获得结论。下面以“中英饮食文化对比”为例说明。

教学示例:中英饮食文化对比――中西方餐饮文化的异同研究性学习。

知识目标:有关饮食方面的词汇和句型。

能力目标:扩展学生的词汇,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语言知识,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

德育目标:让学生了解中英两国饮食习惯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文化包容意识。

教学过程大致包括以下四个阶段:(1)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独自收集相关资料和图片,并准备用英语表达。(2)老师介绍就餐礼仪相关知识,引入下一阶段的学习。然后在课堂上分男女两大组或者全班分左右两大组,分别代表中、英两国,让学生进行集体讨论。(3)两大组分别作“中国和美国就餐时的不同表现”报告,老师引出文化的概念。(4)学习课文,全班汇总两国各自不同的饮食和饮料,老师指导学生完成编写中英饮食文化异同一览表。

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收集资料、独立钻研,使他们知道中西方餐饮文化的异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在就餐时的不同表现;拓展关于文化背景的知识;增进学生对西方国家政治、历史、人文、地理、餐饮文化、风俗习惯等的了解;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英语基础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其探索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群体意识;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增强科学意识。

实践告诉我们:“研究性学习方式”是教学主体与客体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共同完成以致激活创新学习内容和知识结构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与学的方式带给课堂一种全新的学习氛围,带给学生一种蓬勃向上的学习精神和清新愉悦的学习心态,并能相对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参考文献:

[1]叶平,姜瑛俐主编.研究性学习的原理、方法与实施.湖北省教育出版社,2003.

[2]湖北省教科所编.中小学研究性学习文选,2001.

[3]崔允郭,张华.为了中华民族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吴玉娟,朱熙渊.任务型教学分析.英语周报,2002,36.

上一篇:交互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之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