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10-15 03:10:54

对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 要:随着社会对综合型人才需求的不断更新,很多高校开始对英语口语教学予以一定的重视,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仍存在问题,使得学生在整体上很难提高英语“说”的能力。当前对于职业学校英语教学而言,口语学习是一个“软肋”:绝大多数职校生口语能力低下,且害怕口语学习与交流。针对高职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实际情况,本文作者认为教师应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着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在真实的交际情景中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英语口语 教学现状

一、高职高专学生口语学习的现状分析

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口语往往是被淡化或者忽略的一个部分。为了应试,老师和学生过分注重基础知识,投入大量精力在听、读、写和译上,因而即使是学校开设了口语课,学生也认为这是个“副课”,学不学得好都无关紧要,这无形之中就使得学生形成了不正确的学习态度,从而使学生的英语技能没有得到全面平衡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其其他英语技能的充分发展。久而久之,学生就成了“哑巴英语”的受害者。我根据自身教学,总结学生学习口语的现状如下:

1.学校硬件设施有限。

由于全国高校大规模扩大招生,使得很多高校公共英语合班上课。这种大合堂的缺点就是教学效果不如小班,尤其是英语口语课。由于课时有限,老师授课时很难做到给每个学生英语口语操练的机会。

2.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

正确的学习动机是高职学生克服学习道路上遇到各种困难的动力,是学习英语获得成功的关键。据对我院高职158名专业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口语学习的动机不明确:超过40%的学生认为“反正高职考试不测口语,何必自讨苦吃”;约43%的学生认为“等工作时用到了再学也来得及”;更有将近30%的学生认为“我又不出国”。由此可见,学生对于口语学习根本没有动机可言,从而失去了对英语口语学习的信心,认为即使学好了口语也无用武之地。对高职英语口语学习退避三舍,以致荒废学业。

3.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调查发现,不少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方法差,口语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学生说记不住单词,记住了又常出现拼写错误,也很少想什么办法去记忆单词;还有的学生表示自己从不做预习工作,也不知道怎么预习、预习什么;有的学生的心理素质差,羞于开口,害怕自己说不好;害怕发音不准,害怕语法出错,害怕别人听不懂。而传统的英语授课模式又不强调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或者没有条件让学生在课堂上用英语进行交流。由于缺少英语交际环境,加上母语的干扰,由此而影响了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种种不良习惯严重地影响高职学生口语水平的发展与提高。

4.学生缺乏坚定的意志力。

学习时,意志很大一部分表现为自制力、自觉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使思想集中到书本上,集中到学习活动中。但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有将近2/3的学生不能坚持口语学习,有的怕难、有的怕苦,而且大部分学生在坚持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也自动放弃,这说明学生学习口语的意志还比较薄弱。其实,我们也发现有很多学生具有语言学习的“天分”,只是坚持不了,以致于他们不用心口语学习,乃至半途而废。

二、如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任何课程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口语也不例外。我们要想提高整体水平,就必需先抓课堂,课堂上有了成效,学生有了自信和兴趣,他们才会在课下花时间练习提高。那么,怎么增强口语课堂教学效果呢?针对以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做以下建议。

1.配备恰当的师资力量。

选择有丰富口语教学经验的教师上课,这些教师的口语要发音标准地道,话语流畅,有很好的示范作用;教师最好性格活泼开朗,比较有亲和力,能迅速和学生融入成一个整体,鼓励学生勇敢发言,有一定的默契。

2.选择合适的口语素材。

在课堂中,学生对给定的不同话题的反应程度是不一样的,有些能够激起全班学生的兴趣,而有些却只有寥寥几个学生回应。心理语言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们讲话并不是全部预先想好的,大都是边想边说,语言具有反馈性,如果没有反馈,交际就难以进行。英语的这些特点要求在选材上要选那些能够符合其特点、学生感兴趣,真正能上口的材料,如生活会话等。一个英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创设良好的交际环境,激发学生的交际意图,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选好题目,使学生确实觉得有话可说,并且题目的选择必须考虑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学生感到有信心把话讲下去。

3.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对英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对于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教学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尝试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首先,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学生只有明确自己的目标,才能有计划地通过努力一步步实现。

其次,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自己的观点和认识问题的视角,即使出现错误也尽量使用鼓励性机制激励学生。

最后,教师应在言语中使学生感觉到自己在不断进步,这样才能使学生慢慢建立自信心并从主观上主动地学习。因此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学习成效也对学习动机具有反作用。

4.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很难和老师好好配合。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我们必须要明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能够有感而发;其次,在组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使用,尽可能穿插各类游戏,使课堂训练模式丰富多彩,避免枯燥无味的重复性练习。

5.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教师在口语教学中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这样可使课堂气氛生动有趣,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等新的教学手段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口语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适当播放一些影像资料,如英语电影及一些原版制作的语音教学材料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电影中使用的语言具有平民化、大众化的特点。教师通过播放一些英语影片,可以丰富学生语言信息的输入,使学生更加了解西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通过对其中出现的最实用的口语和经典的对白反复播放并进行讲解,可以使学生从中学到最流行、最地道的英语口语。

6.培养学生在现实的语境中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利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不仅包括语言能力,即对这门语言的语法及词汇等知识的掌握,而且包括语言运用的能力。

首先,应了解这门语言的使用规则。如知道如何开始、持续和结束一次谈话;如何在不同的交际情景中谈论恰当的话题;在不同的交际情景中对不同的谈话对象如何使用适当的称谓等。

其次,应知道对于不同的言语行为类型如何作出回应。如请求、道歉、感谢及邀请等。

最后,会如何恰当地使用语言。在现实的交际语境中,有些因素被认为会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中影响我们的言语行为,主要包括阶级、性别、年龄、教育背景及职业等。教师应在口语课堂中给学生赋予不同身份和文化背景来进行交际。培养学生学会根据所面对的特定的人灵活地运用语言,得体地进行交际。让学生知道在何时以何种方法来表达何种内容,以免在现实的交际中产生语用失误现象。

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中西方社会习惯的差异,就会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平时的口语课堂中,教师要渗透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掌握日常生活中不同场合的基本用语,学会如何建立和维持一个话题,如何进行交流,等等。

英语口语教学一直是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如何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到培养学生真正的能在实际的交际情景中自如地进行交流,这些都是需要教学工作者在教学中认真探索的。英语教师应在课堂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巧妙地安排各种习得活动,让学生在课上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如同在实际生活工作中一样,培养学生真正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淑颖.大学英语教学法研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2]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4.

[3]陈初霞.怎样才能使基础差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兴趣.博客,2010.

[4]李细平.改革高中英语口教学,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外语教学研究,2006.8.

[5]鲁莉.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新思路[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VOL33,(10).

上一篇:全面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方法与策略 下一篇:大学生口语表达中如何避免母语负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