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女生体育运动的心理状态探究

时间:2022-05-27 09:42:29

对初中女生体育运动的心理状态探究

摘要:体育教学作为实施身心教育的一门学科,在“健康第一”体育思想的指导下,结合学校体育的现状和发展,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更好地融入心理健康的教育手段,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效果。体育中考测试是近几年来各地很关注的话题,也是各初中学子及家长很关心的一件事。我市早已把体育中考测试的分数纳入到升学总分中,这就使学生、家长们开始很重视这门学科了。因此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并帮助学生进行实践体验,有针对性地纠正心理缺陷、提高心理品质、克服心理障碍。

关键词:初中女生 体育运动 心理状态

一、体育与心理健康

体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奠定体质基础。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相互制约、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作为一个身心统一体的人,其身体素质健康与否,必然会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包括其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

二、在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因素

⑴害怕心理、⑵逆反心理、⑶依赖心理、⑷焦虑心理、⑸孤独心理、⑹自责心理、⑺过敏心理、⑻冲动心理、⑼反感心理、⑽异性心理。

造成以上这些不良因素形成的原因主要有生理和心理、体质和学习成绩以及不良个性心理等方面的缺陷。如有的学生身材矮小、肥胖,体弱或有某些方面的残疾等,他们在练习中因怕做不好动作被别的同学讥笑而产生对运动的恐惧感,导致心理失衡,或怨天尤人,或自抱自弃,从而造成较重的心理负担。又如:在考核或成绩评定时,总觉得教师给别的同学的分数与评价比自己的高,怀疑教师不公正、有偏向,在进行集体项目的比赛时,总认为自己的技术水平对取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突出自己、表现自己为中心,这样做又往往得不到教师的肯定。而对这些内心无法平衡,又难以从正常途径宣泄,从而造成在学习时心理状态极不稳定。

有些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基础差,或者学习动作时接受、掌握动作的能力差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在平常学习时,与那些身体素质好、成绩好的学生比较时,总觉得自己既使再努力也技不如人,无法赶上其他学生,从而在练习时放不开思想包袱.显得胆小、怯懦、缩手缩脚,结果导致体育成绩越来越差,从而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学生虚荣心强,爱出风头。喜欢在课堂上引起教师和其他学生的注意,爱表现自己。遇到一些自己力不从心的动作时,知道自己完不成,也要为了“面子”硬撑着去做,结果失败。久而久之,这种挫折失败的阴影会使其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以后,既使对自己能做的练习,也不敢表现自己,怕万一失败而被其它同学讥笑,被人看不起。

三、改革训练教学方法,帮助女生克服长跑心理障碍

在体育中考测试中,800米跑是女生必考项目之一,而800米跑对于广大女生来说,是一项身体负荷较大,锻炼价值较高的有氧运动项目,尤其是对发展耐力素质,提高心肺功能有良好的效果,对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精神具有特殊的意义。但大多数女生却对于800米跑往往会表现出畏惧的心理状态。针对这一现状,在训练教学中通过改变教法,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从而提高她们锻炼的自觉性、积极性。目前,国内外对此课题的研究也大都是从改变教法、培养学生对耐久跑的兴趣入手,使学生在锻炼中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忘记疲劳、积极学习、提高成绩。

结合我校女生特点,我们进行了通过改革训练教学方法帮助女生克服心理障碍的尝试与探索。

四、体育教学中促进“心育”的方法

(一)激趣法

教师要善于运用能激发兴趣的教学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和喜爱程度及其从体育活动中获得的愉快的情感体验是增强身体活动心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从事的不是自己感兴趣的活动,那就很难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因此,运用多种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法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体验到快乐,使他们爱上体育课,这对具有强迫症和抑郁症的学生,能够起到较好的缓解与调节作用。

(二)沟通法

体育教师要深入学生中,尽可能地同学生一起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创造新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充分信任体育教师,愿意跟教师进行沟通。这利于学生保持愉快的心境。

(三)疏导法

学生有了逆反心理,教师要主动与之接近,疏通感情,了解产生抵触情绪的原因,然后因人施教,对症下药。

(四)情境教学法。

情境能解决学生在耐久跑中的烦躁心理,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克服畏惧厌烦的心理,还能指导学生掌握练习方法,解决技术要领,提高跑的成绩。前者是前提,而后者是关键:没有了兴趣就失去了学习动力,难以产生练习的需要;没有方法,就不能使学生很快地掌握要领。如可以创设“地震”来了,要求同学们逃生,这时同学们为了“逃生”会拼命的逃跑到规定的地方,这就无形中起到了奔跑的效果。

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参与探讨、思考、实际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其中感到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的喜悦,让学生经常处在既紧张艰苦又欢乐满足的情绪之中。因此,教师不仅仅要示范、讲解,还要不断地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训练中带着问题去体会动作要领,这是提高运动技能的有效方法。例如,围绕途中跑,就如何合理分配体力、解决呼吸节奏、领会弯道跑等几个关键技术环节让学生掌握后再去实践,课堂气氛会十分活跃。特别是当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找到正确答案时,在她们验证到自己的结论更有利于技术、技能的发展时,其学习积极性会空前高涨。人在积极的状态中学习,心理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这样的教学学生掌握得不仅是耐久跑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掌握技能的方法,学会了思考问题、分析概括动作要领的方法,并迁移到日常的学习中去。这对于她们一生的学习是有益的。现在学生一旦掌握了耐久跑要领,就掌握了一种伴随一生的健身方法。这能帮助她们冲破一次次体能极限,从而建立女性的一种自信。这也是女性成功必不可少的心理素质。

总之,经过系统、科学、多样的教学训练方法,是可以改变女生对跑的态度,使同学们的体育成绩大幅度的提高。可想而知,体育成绩的提高是教学效果的一种体现,更可喜的是学生现在每周都从以前怕上体育课的思想转变到都盼望上体育课,而当问及女生现在还怕跑800米吗?回答不怕。想想看,听到这个回答,我们广大体育教师和家长的心理是怎样的感受啊- - - - - - -高兴。同样,初三女生们也认为她们又一次在耐力跑中战胜了“自我”,为她们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他们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迎接更大的考验增添自信。

参考文献:

[1]沈连国. 《中长跑运动》〔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23

[2]曲宗湖. 《体育教学模式问题》〔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6

[3]丁 兵. 对初中体育教学中耐久跑的认识〔j〕.1999,12

[4]王司宇. 激发耐久跑兴趣四法〔j〕. 2003,4

[5]师 明. 耐久跑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j〕. 2003.5

[6]张艺 人本主义心理学与教育改革〔j〕.河南社会科学。2003(5)

[7]徐蕾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管理观〔j〕。科技创业月刊2004(7)

上一篇:关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浅谈个性化学生的正面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