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析

时间:2022-05-26 09:51:35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析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衡量标准,接着从以实验教学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究等方面分析了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要想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在物理教学活动中把握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国家的发展培养出新型高素质人才。

一、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衡量标准

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衡量标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学生通过这节课学到了多少物理方面的知识,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式。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效果。学生是学习的主力军,也是进行物理知识学习的主体,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事实上,学生的学习成绩成为衡量初中物理教学效果最直观的因素,能够反映学生学的效果和教师教的效果。所以,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作为出发点。

二、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以实验教学为载体,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采取正确的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物理实验教学的全过程,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要尊重学生的需求和愿望,在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从原来的“强迫学习”转变为“自愿学习”,提高物理知识学习的自主性,从而不断提高进行物理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应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的探究活动,不断拉近物理跟生活的关系,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物理科学的真实性。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文具盒中的直尺做关于声学的实验,像声音的产生、声音的响度跟振幅之间的关系等。还可以利用钢尺做关于电学的实验,可以把钢尺在头发上进行摩擦,再把钢尺靠近纸屑,就会发现这个带电的物体能够吸引一些轻小的物体。之后用塑料尺进行实验,比较钢尺和塑料尺的导电性能,进而说明导体跟绝缘体的相关概念。再如:在进行“液体沸点与气压大小的关系”的实验的时候,可以事先先要求学生猜想这个实验可能会出现的结果,认清实验观察的主要目的,在教师进行完实验之后,让原有的已经停止了沸腾的水加入冷水之后再次沸腾,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个时候学生就会产生疑问,教师再根据实验过程对这个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之前已经沸腾的水在离开加热体之后不再吸热就不会再沸腾,加入冷水之后使得烧瓶的温度变低,其中的水蒸气遇到冷水之后出现液化现象,使得烧瓶内的气压变小,热水的沸点也随之降低,导致了二次沸腾的现象。这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有效性。

2.引导学生探究,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在进行物理教学的时候,需要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先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再制订方案,通过实验来检验,然后记录结果和问题,再进行交流和分析。在课堂上,教师也不可能就每一个问题都详细地讲解给学生,要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教师要针对具体的活动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其中一到两个环节进行教学设计。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要学会设置疑问,这是新课程改革对物理教学的要求之一。经过教师巧妙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针对问题展开想象,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如给学生演示“倒扣水杯”以及“用漏斗吹乒乓球”的实验,或者给学生讲解“筷子插入水中会折弯”或者“鸡蛋在水中的表现,是沉还是浮”等现象,在演示或者讲解的过程中设置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进行思考,充分感受到这些生活中的场景充满着物理学知识。

3.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把静态图片变成动态的画面,根据物理教学知识点创设动态的情境,把学生设置在一个声音、形象、画面为一体的教学环境中。这样的视觉刺激具有明显的效果,实现了“情境教学再现”,让学生很容易理解教学内容。比如:在学习物态变化以及平面成像、磁场的分布等相关知识的时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这些知识理解起来不是特别容易。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在多媒体上模拟类似的物理现象;还可以通过网站下载相关的视频资料,通过多媒体演示,让这些难懂的问题变得直观。这样,学生在感受到了高科技教学的同时还增强了物理学习的乐趣,提高了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跟学生的积极配合,对物理教学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全面探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盛翠梅.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分析与探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12).

[2]张凤霞.新课程背景下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34).

[3]陈琪琪.提高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2(13).

上一篇:《非舞蹈专业学生怎样学好舞蹈课》具体研究方... 下一篇:东莞特色经济下的高职动漫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