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与道德培育

时间:2022-05-26 06:03:37

心理健康与道德培育

〔关键词〕心理健康;道德培育

道德培育,无论是对学校还是社会,在当今这个多元思想充斥着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有必要明确什么是“德”。我认为“德”是人心里所存的善。可以把人的“德”概括为九个字:“勤”、“知”、“恩”、“善”、“温”、“忍”、“和”、“节”和“爱”。而用心理健康的视角看待“德”,不难发现心理健康的人情绪良好、有责任感、积极向上、善于理解帮助他人等。因此,可以说注重心理健康有利于实现道德培育。本着这个信念,我们这个由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职业学校、大学组成课题研究小组作了如下尝试。

一、统一思想

1.找出“心理健康”和“道德良好”之间的内在联系,先从影响人德行的基本心理活动着手,如了解“气质”、“性格”、“良心”、“想象”、“语言”、“意志”、“需要”等,把对这些心理现象的了解和有效把握作为道德培育的着力点。

2.各学校的工作内容都围绕“着力点”进行,由于不同学龄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因此老师也相应调整教学语言、案例和教学方法。

3.始终本着培养人的良心与责任感、爱心与正义感的理念,把关注身心健康作为核心,使“德”的常规工作由班主任统率,各科教师协同,全校各部门协调并进,由学校影响社会。

二、操作方法

1.教师先通过培训和自我感悟,体会人为了心理健康而要了解的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知识,感受拥有健康知识给自己带来的力量,带着这些力量,以新的姿态和良好的人格魅力走进学生,进行一系列教育教学工作。

2.由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和班主任共同为学生讲授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

比如“气质”这一课,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已的优势与劣势;要欣赏、赞扬别人的优点;要宽容理解别人的缺陷;要学会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对学生遇到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心和引导,这也是教师自身提升的必要。

比如“良性情绪”这一课,让学生知道“良性情绪”习惯的培养直接关系到高尚情感的形成。事实上很多有心理疾病的人、经常违纪乃至犯罪的人,他们从小到大往往长期处于消极情绪中。良好情绪习惯的养成,不仅有利于人的“现在”――喜欢学习、与人交往,以积极的心态工作,更有利于“未来”――避免心理障碍、心疾病和犯罪。

比如“良性想象”和“良好性格”,也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具体“抓手”。我们地区学习材料中 《良好性格标志》诗这样写道:殷勤不可懒惰,谦虚不能骄傲,温和不可急躁,诚实不能虚浮;乐观向上有信心,知恩图报有良心,节制悔过能清心,立志培训责任心。这种朗朗上口的节奏韵律易于让学生对良好的性格形成形象记忆,便于自律。

比如“需要”这一课,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每个人的需要都是应该满足的,但也是有社会制约性的,人应该把握什么事当做、什么事不当做的原则。激发归属与爱的需要,会使人增加对集体和家庭的强烈责任感;激发尊重的需要会让人从原理上明确对他人尊重的好处,从而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安宁;激发自我实现的需要会挖掘人愉快奉献的潜能和积极性。总之,对人的需要的了解与激发有利于培养完整人格。

以上内容,由于各学段学生理解程度不同,教师要选择适合的实例和语言与学生共同探讨,这会充分启动教师教育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幸福感,同时使大、中、小、幼学生得以在道德的培育上有机衔接,使个体教育纵向连续,成长轨迹真正实现螺旋上升。

三、几点思考

用心理健康视角突破道德培育的课题研究使班主任工作增加了计划性和预见性;使一些棘手问题被解决在萌芽状态;使德的培养经常化、具体化;使人人都注意心理健康并把保持良好心态的习惯扩散给周边的每一个人,使人人在为和谐作一份努力的同时享受和谐的温馨;人的亚健康状态得到改善。但是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师资缺乏、教师工作疲劳、教师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不够娴熟,还需为教师设立“心理舒缓”场所,创设心身调节的空间和人文氛围,定期安排心理保健讲座,提供教师进行心灵交流的空间和时间,注重预防教师心身疾病和人格障碍。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兴安岭卫生学校 。该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单位。电邮:)

编辑/何 妍 舒 娟 终校/于 洪

上一篇:为什么离开的不是我 下一篇:好习惯等于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