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等于好孩子

时间:2022-10-07 10:07:31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陪孩子做一切事情,陪学习、陪娱乐,还有些家长从孩子上小学就开始请家教找辅导。结果,孩子产生依赖心理,缺乏奋发向上的愿望和勇气,一旦离开了辅导自己就不会学习,这样的孩子自然不会成才。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然是摇篮教育,自然对孩子成长的影响非常大。我女儿被公认为是好孩子、好学生,其实,我对女儿的教育主要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启智先行

女儿从小体弱多病,没去过一天幼儿园,但并没有因此失去幼教机会。作为父母,我们给她买回了拼音卡、识字卡、数字卡,引导她读拼音、认生字和数字,培养学习的乐趣。渐渐地女儿也从中获得了知识的快乐,走在街上认字,在汽车站牌认数字。我们又给他买回了各种适合她年龄段的书籍,慢慢地短小儿歌开始朗朗上口,嘴里也常常能背几首唐诗了。

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会造就孩子的一生。因此,作为家长,需要明智地在孩子开始学习之时,就和学校携手,播下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种子。对孩子来说,完成家庭作业,是日常学习活动中的必然组成部分。它是反映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回到家,第一件事应是完成当天的作业,不要因为一般的原因更改它。做作业时,要像上课一样严格,不说话、不玩东西、不吃零食、不离位,更不能看电视等。完成作业要一气呵成,做完后要认真检查,不能满足于做完了事。做完了作业,要收拾好书本、文具,装好书包。另外,家长要鼓励孩子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培养其学习积极性。课外,要鼓励孩子多读书,养成事事动脑,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不关心孩子的学习,不重视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孩子从小学习就比较吃力。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就越来越困难,甚至成为孩子望尘莫及的事了。因此,关心、重视并帮助孩子学习,将成为孩子学习的助推器。从女儿进入学前班的第一天起,我就告诉她:学习是你的主要任务和责任,只有上课认真听讲,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你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去玩和做其他的事情。我把责任还给了她自己,同时,也把自由还给了她自己。女儿每天的作业基本上是在学校完成的,如果,作业多在学校做不完,她回家的第一件事肯定是做作业。由于我对女儿管束比较宽松,使得她有许多兴趣与爱好:看童话、读历史,体会小故事中的大道理,喜欢弹琴、爱好游泳与舞蹈,有时还做做侦探梦。

三、培养孩子正确的是非道德观念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家长来说,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孩子将终身受益无穷。要想孩子长大真正有出息,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从小就要教育孩子说实话、办实事、做老实人,以诚实、正直的态度面对每一件事。

教育孩子要诚实、正直,当然要说道理,但切忌说空话,讲摸不着头脑的大道理。他们毕竟是孩子,更乐于在做事和生活实际中接受教育。因此,在茶余饭后,不妨给孩子讲讲中外历史上那些诚实、正直的人的故事,例如,列宁、、达尔文、牛顿、李四光……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需要在孩子明亮的眼睛里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只有这样,家庭才会成为孩子做人的第一正面教育课堂。

要教育孩子做诚实、正直的人,更需要的是让孩子实践,让孩子在千百次寻常的学习、生活小事中养成习惯。人们常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是孩子的镜子。我经常告诉女儿:你可以和妈妈理论,只要谁说得有道理,我们就按谁的去做。所以,女儿尽管没有上过幼儿园,在与同学和小朋友打交道的过程中也很少发生矛盾。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中院子里,女儿永远是同学和小伙伴最好的朋友。我反对背后议论他人,也坚决反对孩子这样做,尤其是背后议论自己的老师。一次,女儿放学回家说,某某老师今天骂人了,是个不合格的老师。我首先问老师为什么骂人?是不是有的学生上课时太捣乱了,把老师气得实在没有办法?从那以后女儿再没提过对老师的意见。

四、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人只有当他了解自己时,才能教育自己”, 作为家长,要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首先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遵循孩子心理发展规律。其次,在生活中要教育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既不自轻自贱,也不自骄自傲,这样才能正确地为人处事,否则孩子只会片面地认识别人,过高地估计自己,遇事总感觉不顺心,失去了自己的快乐。正确的自我观念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重要条件,教育孩子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对自己作出恰当的评价,才能使孩子进一步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我经常对女儿讲取长补短的道理,要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孩子都是单纯的,回家经常说我们班谁跑得快、谁诚实、谁乐于助人、谁哪门功课学得最好、谁最聪明。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我发现女儿在很多方面进步了,她学会了向别人学习。

人际关系是社会生存的需要,融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消除孤独感和无助感,使人获得亲切感和安全感,对学习和生活有益。我们经常对孩子讲,大凡成就事业者均有“海纳百川”和“学道以爱人”的胸怀。女儿极少和同学发生矛盾,在同学中间人缘好、人气旺。

另外,还要培养孩子“我能行”的自信心。欣赏孩子,帮助孩子克服学习与生活中的障碍是每个父母对孩子都应该有的基本态度。如果孩子在生活、学习中真的有什么困难时,父母的鼓励、帮助、关爱,都是孩子免于陷入自卑的精神良药。每当女儿遇到学习上的难题时我总是说:“妈妈相信你肯定能行。”所以,女儿每天都是快乐、自信的。

五、教育孩子正确面对失败与挫折

世界上,没有一条缀满鲜花的路铺在孩子面前,只待他去收获一个又一个的果子,去体会种种成功的欢乐,谁也躲不开那学习与生活中必然会有的失败和挫折。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有人因惧怕而变得自卑最终走向毁灭,更多的人视压力为动力最后获得成功。学习和考试常常是使“压力”加重或消失的原因。家长合理的期望和对孩子学习的帮助,才会使孩子努力学习,正确对待“压力”。作为家长,首先,要允许和接受孩子的失败和挫折,这是帮助孩子面对并接受失败与挫折的第一步。其次,要告诉孩子失败与挫折并不可怕,失败是成功之母,每一次失败与挫折都意味着一份经验、一个教训,要教孩子善加利用,第三,需要指导孩子分析失败或受挫的原因,教他学会今后面对类似的问题该怎样去做。每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我们总是多鼓励,但更多的是帮助孩子寻找失败的原因。所以,女儿总是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学习与生活。

六、引导孩子树立健康的竞争意识

竞争精神是取得学习和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要引导和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让孩子发挥个人优势,扬长避短,展示才华,在活动中逐渐树立起健康的竞争意识。女儿热心于参加各种竞赛活动,每次都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势。我对她讲:竞争要靠实力,要公平,弄虚作假不是竞争。她瞪大眼睛说:“妈妈,我都懂,就是想锻炼锻炼自己。”我知道女儿又长大了。

总之,作为年轻的父母,要让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需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理智的家庭氛围。应关心、帮助孩子适应学习生活,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养成良好的性格。要帮助孩子与同伴及周围人友好相处,教育并促使孩子的心理朝健康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东仁堡小学。电邮:)

终校/于 洪

上一篇:心理健康与道德培育 下一篇:重视在城市中学就读的农村孩子的心理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