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时间:2022-05-26 09:20:05

谈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摘要:所谓“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独特体验,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创造性地对书面符号进行感知和理解并把握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达到预期阅读目的的真正有效的阅读活动。

关键词:语文;个性化阅读

按照课改阅读理论,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的过程就是从文字系统中提取信息的过程,也就是将看到的书面语言感悟、体验、内化,继而转换成自己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的过程。阅读是个性化色彩较强的一种活动。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到了《易》,道学家看到了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了排满,流言家看到了宫闱秘事”(鲁迅语),只有在大力张扬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基础之上,充分挖掘阅读主体的阅读潜能,才能使之丰腴厚实,有智慧,也才能适应未来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一、要进行个性化阅读,首先要让学生独立感悟文本

阅读应该是让学生自己去读,而不是被包办代替。我们往往会因为课时紧、任务重、学生能力差等原因,以讲代读,这种包办代替的做法只能是事倍功半,学生永远不会自己阅读,更不要奢望他们会有自己的见解。于是,呼唤个性化阅读,已成为一股异常强劲的带雨的春潮。

记得有这样一句俗语:“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必须亲自品尝。”其实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就存在让学生“吃别人嚼过的馍”的问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完全是教师从教参上得来的,也就是说,学生自己没有感悟,没有独立阅读,只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学生自己的看法、观点得不到展现,所以他们不可能有不同意见和见解。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本,把握文本的内容、思路,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感情,让学生走近文本、走进作者,与之对话,从而有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最终达到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阅读课。

二、为保证个性化阅读的质量,教师应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

俗话说“举一反三”,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揭示规律,教给方法,让学生学好“一”,然后放手让学生由“一”中所展示的规律方法,获得启迪,去独立的“反三”,以促使学生的学法形成迁移。比如记叙性文章的阅读,可以指导学生分三步来完成:第一步,略读——掌握字词了解大意;第二步,细读——确定重点,理清层次;第三步,精读——归纳主题,体会特点。运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自学同类文章会得到很好的效果,这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授之以渔”。

三、力求给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创设宽松愉悦的环境

因为个性化阅读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特体验,这是不能强加给学生的,所以需要学生积极的自愿的参与。如何使学生在阅读时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呢?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想象和思考能力。因此,我们在课堂中提出了“以目标为核心,以学法为线索,以活动为手段”的课堂教学模式,其中以“活动为手段”就是在阅读课上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角色演读活动,句段品析活动,美点寻踪活动,探究发现活动,情景剧展现活动,实践示范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给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一个和谐的环境。

比如在教学《吆喝》一文时,由于时代的关系,大多数同学对于吆喝都很陌生,所以我在上课前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学生搜集关于吆喝声的资料,然后再模仿这些吆喝声让同学们展示。上课时同学们绘声绘色的对他们搜集的吆喝声进行了实践示范,这样大家对吆喝有了初步的感知,体会了老北京的语言特色,然后再找同学对文中的吆喝声进行展示,如卖硬面饽饽的、卖馄饨的、行乞的等。这些活动大家都非常积极,在展示自我的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更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四、实施差异性教学,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差异化教学,由来已久,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孔子提倡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蔡元培主张教育要“尚自然,展个性”;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巨大潜能和个性差异的人;现代教育论则强调弘扬人的主体性,特别重视学生敏感的个性、独立人格和能力的培养等等。如上诸多理论中都含有“各施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的差异教育思想。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智力因素、认知方式、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存在着客观差异。如果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进行教学,不利于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发展。因此,教学中,应“正视差异、利用差异、消除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

其实,语文阅读既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朦胧与博大,也有“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妙趣,更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之后“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虽读无定法,但大的策略还是应当有的,提高阅读效果和效率的办法是存在的。个性化阅读是对传统阅读教学的改革和探索。阅读教学要从传统的分析型模式中彻底解脱出来,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有效的个性化行为,还有一段艰难的路,因为学生的感悟体验只有根植于文本才能超越文本,作出个性化的解读。不能一味追求个性化所创造的出来的表面的热闹肤浅而歪曲了文本真意。只有在充分体验感悟文本(作者)真意基础上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才能从浅薄、浮躁走向深刻、从容,从幼稚走向成熟。

上一篇: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下一篇:高职思想政治课职业素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