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朗读方法漫谈

时间:2022-05-26 08:58:20

文言文朗读方法漫谈

文言文是中学教科书的必选内容,由于时代久远,语言环境变化,如今的学生学习存在一定难度,这给文言教学提出了有别于现代文教学的要求,其中朗读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和手段,通过朗读让学生领会和品味文言文用词上的凝练美、语段上的音乐美、文字创设上的意境美,这样的文言教学方能引领学生渐入佳境,贯通古今,鲜活有趣,古为今用。因此,朗读方法的习得非常重要。如朗读法中师生共同参与,速度宜慢不宜快,不同句式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注意语气词的用法和表达的语气,反复朗读等都可根据具体内容和体裁选择使用,倘若方法运用得当,我们的文言教学就会在有限的时间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言文理解朗读方法指导翻开以前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条:教师指导学生“读文言课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的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当下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是对文言文阅读教学提出的指导性规定。根据教学理论要求和教学实践信息反馈,要使学生在学习文言文中真正达到“了解内容”,实际上也确实离不开“朗读”,任何一篇文言文离开诵读而教学,几乎就是死水一潭,用词上的凝练美、语段上的音乐美、文字创设上的意境美学生是不容易体会到的。因此,要教好一篇文言文,不管内容如何,都应该将诵读贯穿始终,借此训练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下面就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文言文的朗读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朗读方式多种多样,师生共同参与

面对一篇文言文,可以先是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读过几遍之后,即可试着让全班学生齐读;也可选择1~2名朗读基础好的学生领读;还可以互相听读。领读既可以涉及全篇,也可以选择某些语段。不论选择哪一种朗读方式,首先,要求读得清楚,即句读分明,节奏合理;其次,要求读得流畅,即语句流利,音韵铿锵。这样领读的目的是使学生从感性上体会文章的语气,了解文章的内容。领读中,要指导学生解决语音和句读问题,防止在生僻字、异读字的读音和句中的短暂停顿上出现问题,即预防读错字和读破句的情况出现。如读《扁鹊见蔡桓公》,教师应要求学生明确下列字的读音:凑(còū)理、汤(tàng)熨(wèi)、火齐(jì)、还(xuán)走,还应指出下列句子的正确停动:“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等。

二、朗读速度宜慢不宜快

文言文是一种非常简洁而典雅的书面语,非慢读不能品味到它的意蕴,任何一篇文言文到手,需放慢速度,一边读,一边想每句话的完整意思,在慢读中领会含义,理清层次,悟出情趣。而训练慢读的方法最好从语气词入手。如《曹刿论战》中,人物的对话就有鲜明的语气,有赞成和反对,有抒情和议论。教师在指导学生通读过程中,应当举一反三,把通篇读得有语气。这样一边慢读,一边领悟,比用快速朗读进行理解和强记要好得多,可以在较长时间里保持记忆。

三、不同句式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

中学课本所选的文言文,除大量散句外,还有许多骈句,这种句子的节奏感强,音乐美表现得比较明显,出色的朗读能给人带来极大的愉悦感。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如四字句的节奏一般是二二,五字句的节奏一般是二一二等等,上下句的节奏一般要一致,韵脚要读出延长音。并且,相邻的多组骈句之间,须有较长的停顿。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骈句中的排比句,能有效的加强语势,朗读时更要突出重点,节奏鲜明。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通过正确朗读骈句,品味节奏、韵律的音乐美,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更进一步地体会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对骈句以外的散句,朗读时必须按照意义划分节奏,正确掌握停顿,避免破句出现。

四、注意语气词的用法和表达的语气

中学文言文常见的语气词有“亦”“乎”“哉”“焉”“邪”等,这些语气词用在句中不同的地方表达不同的语气,朗读时结合他们可以仔细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如《为学》中各不相同的语气词就很有代表性,作者的感情通过语气词表现得十分清楚。

(1)天下事有难易乎?(表示疑问)

(2)为之,则难者亦易矣。(表示肯定加感叹)

(3)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表示加强感叹语气)

(4)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表示反问)

五、反复朗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三国董遇)。初读文言文的学生,一定要让他们熟读,读得琅琅上口,句子的停顿,句意的表达,文脉的贯通也就容易解决了。

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朗读,涉及的内容繁多,方法也各异。对以上内容总结归纳一下,其方法大致有三种:一是“疏通文意的读法”。旨在初步读懂文章,领会文章中词、句、段的含义,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二是“推究文理的读法”。旨在读出词、句、段间的逻辑停顿和逻辑重音,恰当的表达文脉的贯通和层次,要求读得流畅,语气、重音、停顿和语速得当;三是“品味意境的读法”。旨在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要求读得铿锵悦耳,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这三种读法是朗读的三个层次,三种境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循序渐进,力求达到第三种境界。

总而言之,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诵读,最终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授之以鱼”,传授给学生一定数量的古汉语知识;二是“授之以渔”,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方法的习得,对能力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师的正确点拨指导下,首先要让学生朗读好范文,背诵好名篇名段;其次,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种种法则”(叶圣陶语),掌握并指导自己的诵读实践。这样,才能借教师的指导使学生自己学会学习,达到学会是为了会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郗仲平.古代散文鉴赏词典.

[2]延梯,胡景西.唐宋词鉴赏辞典.

[3]吴功正.古文鉴赏辞典.

[4]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1—6册).

[5]阚景忠.文言文教学中的朗读艺术.山东教育科研,1996,(05).

[6]舒玉贵.谈文言文的朗读.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2).

[7]乔敏.怎样在朗读中学习文言文.中学生读写(初中),2004,(10).

[8]顾邦正.文言诵读方法指导.文学教育·下半月,2008,(11).

[9]赵春秀.高中文言文教学诵读方法指导.科学之友〈B版〉,2008,(12).

[10]王志云.文言文朗读教学之我见.科技信息,2009,(03).

[11]罗云红.浅谈文言文朗读的处理.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版)2010,(03).

[12]孟林.浅谈文言文教学中朗读的作用.陕西教育(教学版),2011,(04).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研... 下一篇:认识初高中物理结构特点,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