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分重点班的弊病

时间:2022-05-26 03:42:45

初中阶段分重点班的弊病

摘 要:初中学校分重点班的原因,分重点班的几个弊端.,不分重点班的好处,解决分重点班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重点班和普通班班 应试教育 教育公平

时下,还有不少的初级中学都还在悄悄在每个年级中搞一两个重点班,余下的则为普通班。规模大一点的学校分,规模小一点的学校也分。有的学校从初一年级就开始分重点班。有的学校更是把重点班和普通班,分为两个教学区,理由是给重点班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很多学校都热衷于分重点班,原来不分重点班的,后来也分了。其实分重点班的学校的做法,违背了自己学校的办学理念,弊端也越来越突出,教育质量反而下降,大部分师生有意见,家长有意见。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校的发展持续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年义务教育法》第三章的第二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既然法律规定学校不得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很多学校还是在违法的情况下要这样分班呢?

其中原因,不外乎以下四个方面:

(1)由于升学竞争日趋激烈,“升学率”客观上已成为社会衡量、评价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标准;为了考得上重点高中的人数往往是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教育局重视,上级政府重视,家长重视。一个学校是否成功,是否出名也是靠考生重点学校人数,这也直接关系到今后学校招生的生源质量的好和差,以及领导们的办学成绩。

(2)学校师资结构欠合理,优秀班主任、学科把关教师人数有限。

(3)生源较差、学生程度参差不齐,为了满足部分家长的择校愿望和心理,公办初中分班,也是迫于家长的压力,特别是一些成绩好的学生的家长。你分班,他就选择你;不分班,他就不选你。分班也是为了吸引优质生源。

(4)重点学校升学率,往往也是上级考核校领导参考的重要内容,学校领导迫于压力,急于提高自己学校的社会影响和声誉。

不可否认,分班后在重点班上课,老师不用在管学生纪律上伤太大多脑筋,上课比较顺手。对于教学条件一般的学校来讲,通过配置有限的优秀师资以达到在现有条件下最佳的升学效果,使多一些的学生考取重点高中,从而为学校赢得一点“声誉”。

但是,学校管理者始终把重点班摆在优先考虑、优先发展的位置,从教育教学策略、师资力量、教学条件到教学环境均以重点班为核心,一切都围绕重点班这个中心而展开,教学及管理重点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边倒。久而久之,这种分班的弊病越来越突出,而且弊大于利。

实践证明,在一般初中学校里,即使分了重点班,升学率并没有大面积提高,一般就是多得几个学生考上重点高中而已。分班后,学生的整体学风变差,教师的整体积极性下降,校风、教风变差,学校变得更加难管理,是用牺牲大部分学生来成就极少数人,并且是在剥夺教师和学生平等权利的情况下成就极少数人,这样的学校也始终成不了“名校”。

从教师方面来分析,分重点班造成教师之间的不平等,严重挫伤了普通班级教师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师成长和发展。有专家指出:“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有了公平,我们才可能通过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合理期望,从而调动自身的积极性。这样,整个社会才能人人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共同失去社会持续发展。如果受到不公平对待,产生不公平的感觉就会感到冤枉、气愤,甚至导致报复行为。这种心理和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信任感降低,导致彼此关系恶化。”人为地制造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因素,容易造成干群关系,同事关系的紧张,最终影响学校的良性发展,步入恶心性循环的怪圈。

从分重点和普通班区别开始,使普通班级任课教师的人格便受损。分配上重点班的教师,自然是皆大欢喜,春风得意。分配在普通班的教师,自然是极不舒服,满腹牢骚。特别是到评先评优,年度考核的时候,学校很难制定量化评估考核方案,有的学校在教代会里讨论几次方案都没通过,造成评先评优很难操作。最后往往是以考试成绩为依据,普通班老师就觉得很吃亏。在学校管理中,对教师的工作要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科学公正的进行考核,奖惩,这对于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其实普通班教师整天面对的是集中在一起,相对“难教”的学生,很多都是娇生惯养的“公子哥”、“大小姐”,学习不好,纪律又差,在家是宠儿,在校“惹不起”。普通班的教师上课的难度,承受防打架,防其他安全事故的压力更大,受的怨气更多,花费的心血并不比重点班少。有些教一个重点班,同时也教一个普通班的教师,普通班学生的成绩也不比教单纯教普通班教师的教学成绩好,甚至还差。这时候,不得上重点班的教师,心里就极不服气。由于出教学成果难,在教学奖金、评先评优、评教师职称,年度考核优秀等方面的机会相对更小,难有出头之日,这样一来,上普通班的老师就会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小集团”,说一些不利于教师队伍团结的话,教师队伍凝聚力下降。懒散的风气逐渐蔓延。上重点班的教师,有一部分感到担子重、压力大,一切为提高成绩而努力,无形中削弱了对学生进行其他方面的教育。在学校里就常见重点班学生看见教师冷若冰霜,而普通班学生对教师恭敬有礼的奇怪现象。有一部分上重点办又上普通班教师(语文数学上两个半班才满课时)因为面对的学生不同,要准备两种教案。无形中增加了上重点班教师的压力,往往是顾得了重点班,却顾不了普通班,造成普通版的成绩较差,这给纯粹上普通班的教师引来讽刺、挖苦的口舌,反过来也影响了重点班的工作情绪。也有一部分上重点办的教师,受到上普通班教师的消极影响,也并不是全身心投入到重点班的工作上去,也有得过且过的现象。

其次,在普通班里不利于课堂教学的组织开展,不利于课堂效益的整体提高。普通班在学校占绝大多数,带差班的教师要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但面对丧失信心、缺乏主动学习精神的学生,“满堂灌”也灌不下去、“活”也活不起来,往往就会听之任之,每到上课都是睡觉一大片,不然就是吵哄哄,有时老师上一节课回来,窝得一肚子气,好像瘦了几斤似的。作业拖拉不完成,上交率不高,而且很多都是抄袭的。段考、期考考试交白卷的大有人在。教师的激情丧失殆尽,上一节像样的公开课都困难。哪有心情还去搞集体备课,搞课题研究课研,连本该正常开展的教研活动,有时也流于形式,采取敷衍,应附了事的态度。教研活动开展不正常,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就得不到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不发展,就会严重影响学校的发展。

从学生角度分析,初中生还不具备随着环境的变化调节其自身心态的那种能力,即使具备也尚未成熟。分重点班让身心尚未发育健全的初中生过早地尝试体验成人社会的竞争气氛,这些学生思想包袱重,他们很想学习,学习也很用功,但是成绩进步不大。还有的同学因为成绩差,产生自卑心理。以前是活泼好动的,逐渐变得不愿意与好同学来往,容易形成孤独,封闭的性格,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特别是从初一年级就开始分重点班的学校,这种情况最突出。这是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的做法。

对于那些普通班的学生更容易产生,消极,自卑,甚至破罐子破摔的灰暗心理。

虽然分班制也许能激励少数非重点班的学生奋发向上,但对大多数十三四岁的孩子而言,要求他们的认识达到这样高的程度是不可能的,反而是自我暗示的心理机制会让他们过早地把自己定位为学习不好的学生,难免有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有的性格内向会因敏感而自卑,个性强的会因此而叛逆。上课因为学生不懂,和老师发生冲突很普遍。更为担心的是,分班制让心智尚未发育的孩子们过早地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不利于平等观念的培养。说:“最大的公平就是教育公平。”“在教育上体现公平、正义,让每个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机会,这是国家的政策,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①“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首先是教育,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教育公平就是为人人提供同等的受教育机会。”②学生到学校上学,家长都渴望自己的孩子受到平等的教育,接受同样的教育机会,使用同样的教育资源。重点班的设置把学生分出三六九等,受到不平等的教育机会和不平等的教育资源分配。这种非科学的分班,过早地把天真无邪的少年按分数分成优和差,严重伤害了被判定为“差”的学生的自尊、自信,从而使他们得不到关爱,产生自暴自弃的消极心理,过早地放弃应有的努力,放弃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难指望他们将来会成为一个具有平等思想的公民。而平等思想是一个现代文明国家国民必备的精神要素。

社会上,普通班学生的家长也因孩子受到不公正分班而对学校、对社会有很大意见。“本来我的孩子在小学的时候是很勤奋学习的,到了中学分班之后,就不想学习了”这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得不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所以当教师为教育学生而找家长配合时,有的家长不予合作,甚至与教师作对,让孩子放任自流,给学生教育造成更加不利的影响。家长不配合,怎能教育好学生?

学校不设重点班至少也有以下三大好处:一是为教师创设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只有起点公平的竞争,才能最大限度的刺激和提高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队伍充满活力。二是有利于开展各种教研活动,促进教研组活动的开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三是各种不同的学生搭配在一起,有利于相互取长补短,避免两极分化,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健康地发展。四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平等公民意识。

从学校、教师的长远和培养孩子们健康人格层面来分析,分班制弊病多,危害性大,初中阶段不应该分重点班。

引用文献摘自:

① 总理在2006年11月23日和部分教育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② 在2010年6月1日在东京接受NHK电视台专访时的讲话

上一篇:在高三数学新课中复习旧课 下一篇:王育琨:既能赚钱,又能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