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局财政投入要点

时间:2022-05-26 02:42:18

农业局财政投入要点

为全面贯彻和落实好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20*年全省农业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精神,按照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全省财政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财政工作会议部署,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为主线,紧紧围绕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巩固、完善和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创新管理机制,增强管理绩效,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这个工作思路,20*年,我处工作重点有以下几方面:

(一)增加财政投入

坚持并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三个明显高于”要求,切实加大“三农投入”。

——坚持财政支农投入达到法定增长要求。按照《农业法》的要求,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切实加大对“三农”发展的支持力度。在年初预算安排上,坚持省级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用于“三农”的投入增量高于上一年的水平,并指导市、县财政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切实加强预算的执行和监督检查,坚持定期对全省和省级支农支出进行分析和支出预测,确保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及时足额到位。

——新增财力向“三农”倾斜,实施60项公共财政政策。

在20*年实施40项公共财政政策的基础上,20*年,省级财政本着“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理念,密切关注社会薄弱环节,协调各方,统筹兼顾,拟再增加安排50亿元,切实实施60项公共财政政策。涉及农财工作,主要抓好增加农村公益事业投入、设立基层农业技术服务专项经费、设立林业发展专项资金以及增加农业产业化投入等九项政策落实。

——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主动加强同财政部的联系,加强经常性的汇报衔接,及时掌握信息,把握政策趋向,积极做好项目资金申报工作,力争中央财政对我省更多的支持,稳定和切实加大促进“三农”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同时,努力推动改革创新,争取中央各方面的改革试点和资金支持。

(二)落实强农政策

在确保支农投入的基础上,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线,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继续加大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积极落实各项强农政策。

——落实水稻良种补贴。进一步完善补贴发放办法,加强补贴资金管理与发放,严格实行“一卡通”发放和专户专账管理。

——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扩大补贴区域范围,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种类,将农机具购置补贴覆盖到所有农业县。

——落实畜禽良种补贴。按照突出重点、种畜禽企业和商品畜禽生产者两头受益、保护机制与竞争机制相结合以及补优促优的原则,切实保护我省畜禽良种产业,保护和合理利用畜禽遗传资源,提高畜禽养殖业抵抗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能力。

——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努力争取中央财政补贴,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范围,改善试点县农民耕作方式和方法,优化当地农业生态环境。

——落实农产品扶持政策。全面落实对粮食、油料、生猪和奶牛生产的各项扶持政策,促进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市场供应。

(三)支持农业发展

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以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根本,努力推动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着力支持培育和发展优势特色、安全高效农业。

——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以优势特色产业为抓手,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提高农业综合效益。选择若干个产品有市场、资源有优势、增产有潜力、生态有保障的产业,集中力量,集中投入,按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商品化、产业化”的要求,迅速提升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使其优势更优,产业更大更强。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程。做好全省重点小(一)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研究落实列入中央规划的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省级配套资金,继续安排1-5万亩圩堤除险加固工程资金,确保汛前基本完成长江干堤加固整治工程续建工程建设。二是抓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采取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的方式,鼓励地方和民间投资新建小型水利设施,并通过农民用水协会组织农民出工出资,鼓励按照工程的受益范围组建用水协会,对用水协会的工程建设给予财政补助。20*年,省财政新增安排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专项资金0.7亿元,总额达到1.5亿元。三是进一步实施好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要内容的农业综合开发。从农业可持续发展出发,突出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按照建设高标准农田的要求,把中低产田项目区改造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规范化农田,改善生态环境。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积极实施农业产业化“双十双百双千”工程,省里重点抓好10个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和10个与之相配套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设区市重点抓好100个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和100个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县(市、区)重点抓好100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和10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0*年,省财政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4500万元,总额达到1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双十双百双千”工程建设,着重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规模,做优产品,做响品牌,带动农民。一是实行财政贴息,鼓励企业贷款。二是实行担保和风险补偿,鼓励银行放贷。三是加强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建设,围绕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要求,积极支持粮棉油及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试点,通过投资参股,引导社会资金对省级龙头企业的投资,进一步发挥产业化龙头的群体带动作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四是实行品牌奖励,打造一批在全省及在全国都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努力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五是实行订单补贴政策,提高订单履约率,帮助企业建设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引导更多农民与龙头企业连接,为龙头企业提供更多的优质农产品原料,达到企业获利、农民增收的目的。

——完善和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把重点放在支持提高单产、改进质量、节水节肥环保和测土配方的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方面,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倡导循环经济和清洁农业。新增安排0.5亿元农技推广专项资金,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四)更加关注民生

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财政支农政策要更加关注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一方面继续安排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补贴,按照《*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要求,采取多渠道筹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补助资金,提高对受培训农民的学费补助标准。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转移就业规模,年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5万人。另一方面继续实施对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雨露计划”,提高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年内要完成6万人的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实施移民搬迁扶贫。继续抓好全省1800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整村推进”工程,不断提高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水平。加大财政投入支持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的移民搬迁扶贫,将移民搬迁扶贫工作扩大到41个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县,全年移民搬迁5万人,尽快帮助少数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资源贫乏地区的特困人口脱贫致富。

——支持生态林业建设。20*年,省财政新增安排资金,将公益林补偿标准由每亩6.5元提高到8.5元。安排林业发展专项资金5000万元,促进林业产业发展。

——加大动植物疫病防控投入。集中力量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疫病防控,加大财政投入对重大动物疫病实施免费强制免疫,完善重大动物疫病扑杀补偿机制。

——支持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支持专业森林扑火队建设,支持开展人工增雨灭火和抗旱作业,有效提高我省人工增雨作业水平,降低干旱对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损失。

——继续提高国有农场、林场、水利困难企事业单位退休职工生活补助水平。20*年省财政新增安排2500万元,总额达到6500万元,将国有农场、林场、水利困难企事业单位退休职工中未纳入养老保险范围的退休职工的最低生活水平提高到320元/月。

(五)创新支农管理

积极推进机制体制创新是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效途径。20*年,我省支农管理工作要在完善支农资金有效整合、完善支农资金绩效考评和开展财政扶贫机制创新研究上下功夫。

——完善支农资金有效整合机制。要抓住我省被财政部列为支农资金整合试点省这一契机,进一步总结20*年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经验,认真分析整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研究解决的措施,积极探索推进支农资金整合新的有效途径。20*年在做好中央财政整合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同时,要努力做好我省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农田水利建设和劳动力培训四大平台的资金整合工作。

——完善支农资金绩效考评机制。重点开展对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资金、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资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资金、新农村建设试点专项资金、财政扶贫资金的绩效考评工作。在考核的基础上,根据项目的轻重缓急、资金使用效益、项目实施结果、项目监管水平等,综合考虑项目扶持的优先秩序。

——开展财政扶贫机制创新研究。要立足于贫困地区自然资源和条件,把发展特色产业、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依靠产业带动,建立起促进贫困人口增收的长效机制,通过区域开发,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抑制并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同时,不断创新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方式和资金使用方式,深化扶贫贷款贴息方式改革试点、奖补资金试点和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把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监测信息系统管好、用好,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扶贫资金分配激励机制。

(六)强化业务基础

按照“加大科学化、精细化理财力度”要求,财政支农工作要强化业务基础,努力提高理财水平。

——强化基层财政所的支农资金监管作用。采取措施充分发挥基层财政所对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管作用,切实构筑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的安全防线,确保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确保支农资金使用安全、有效。

——做好财政支农基础性工作。一是加强基础数据的统计整理工作。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补贴政策,我省也相应出台了贯彻落实措施,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为确保各项支农政策有效执行,各级农财部门要高度重视财政支农的基础性工作,注重各项支农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工作,要将农财基础政策数据汇编成册,既方便查询,又能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详实的资料。二是要加强农财调研工作,切实掌握第一手资料,着力研究解决支农工作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探索建立更为有效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三是要加强宣传和信息交流,要主动借助各种媒体,利用各种形式,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与互动,对重大支农惠农政策,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提高宣传工作时效。进一步完善各级财政部门之间以及财政部门与农口部门之间信息沟通的渠道和机制,提高信息交流量。

——不断加强农财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加强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农财干部队伍学习与创新能力、参谋与服务能力、管理与应急能力。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管理技能培训;二是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切实改进作风,务真求实,廉洁从政,加强工作的协调性、一致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三是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加强与各方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反映和应对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上一篇:财政厅依法行政实施方案 下一篇:财政厅综合规划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