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反馈,提高教学实效

时间:2022-05-26 02:38:34

优化课堂反馈,提高教学实效

摘 要: 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吸收信息并输出信息,通过反馈获得对学习成果评价的过程。课堂教学就是师生间信息的循环反馈过程,课堂反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检测学习效果、调整学习策略、提高教学实效的关键环节。在教学过程中,一线教师更应立足教学实践,积极探讨有效的反馈方式。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进行良好的课堂反馈呢?本文从激励性反馈、多样性反馈、艺术性反馈及及时性反馈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进行良好的课堂反馈。

关键词: 课堂反馈 激励性 多样性 艺术性 及时性

一、激励性反馈

激励是教学反馈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恰当地运用语言激励或行为激励,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加强新旧知识互动的内驱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教学实践证明,肯定的评价是极具激励作用的。莎士比亚曾说:“赞美是照在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也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事实上,每位学生都渴望得到鼓励和赏识,善意期望和热情激励是取得良好反馈效果的保证。教师恰当合理地运用激励性评价将信息反馈给学生,能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对自己更有信心,对知识更加渴求,从而调动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不知不觉强化学习效果。

二、多样性反馈

在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反馈方式能激活课堂,激发学生,使师生共促共进,提高教学实效。单一的反馈方式和评价方式在短时间内切实能突出其独特效果,但久而久之,学生会慢慢失去兴趣,达不到课堂反馈应有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根据不同环节、不同问题、不同学生与不同表达方式等进行多样化反馈。通过课堂预习、课堂观察、课堂提问、课堂练习与课堂测试获取信息进行有效反馈;通过问题分层对不同学习层次的个体进行恰当的信息反馈;通过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与个性特征进行个性化反馈;通过语言、表情与行为等不同方式进行各具特色的反馈。设计多种有效的反馈方式,以激发学生热情、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发挥其主体性,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变被动为主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多方面启发学生,多样化给予反馈,让我们看到不同学生,感受不同思维,以合理恰当的课堂反馈,点石成金,突出课堂亮点,提高教学实效,不断增强课堂生命力。

三、艺术性反馈

课堂教学反馈,不仅是教学手段和技能问题,而且蕴藏着无穷的教学艺术。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和信心,用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让教学更加关注对学生的尊严和智慧,强化自我,张扬个性,让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由于知识、经验、思维的差别,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失误,甚至“荒谬”“慢半拍”的情况,教师不要轻言放弃,要循循善诱,耐心教导,帮其进步,助其成长;对一些“顽固派”、“不上正道者”,要善于捕捉有效信息,对他们进行正面说服教育,让他们乐于接受,并不断改进,增强进取心。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偏差,有时候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温暖学生、打动学生,从而启发学生不断前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做好做实教学反馈,提升教学艺术,展现课堂智慧,丰富课堂内涵,提高教学实效,不断发展学生,提升自己。

四、及时性反馈

优化课堂反馈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实效。课堂反馈应突出时间性,讲究及时性,适时进行教学评价反馈。学生在完成一项学习活动后,都渴望在第一时间得到教师的评价,时间越长,反馈效果越差,及时进行反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趣是教师可获取的第一反馈信息,教师应及时从学生的神态、表情、动作中得知学生的情况,及时进行反馈,以调整课堂教学;从学生的问答解疑中获取信息及时反馈,因势利导,适时点拨,强化教学效果;在学生的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中获取信息及时反馈,攻缺补弱,强化学习效果;课后观察听取学生的反映,及时引导,加强教学的协调性,促进教学相长。及时对教学各环节进行有效反馈,能激发学生热情,充分激发学生积极性,调动学生主动性,真正让他们成为学习主体,从而提高教学实效,使课堂教学展现新的活力。

总之,课堂反馈是关键的课堂环节之一,只有进行良好的课堂反馈,才能更好地加强师生间交流,密切师生关系,促使师生友好合作,共促共进,共同成长;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才能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更应立足教学实践,积极探讨有效的反馈方式,进行激励性反馈、多样性反馈、艺术性反馈与及时性反馈,努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效课堂。

上一篇:构筑有效路径,提升培训效益 下一篇:当代电子技术教学常见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