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通信市场中的中国运营商

时间:2022-05-26 12:26:14

英国通信市场中的中国运营商

引言: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较量也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目前,我国手机用户已突破十亿,海外手机用户数量也逐年增加。在信息化席卷全球的今天,各运营商早已放眼海外市场。本文针对英国通信市场现状,分析了中国运营商在本次竞争中的优势和劣势。

一、中国运营商打开英国通信市场

2012年,世界第三十届奥运会在伦敦召开。中国电信与英国运营商EE签署了合作协议,成为第一个在英国提供移动通信服务的中国运营商。面对60万目标客户群体,中国电信将主要提供基础通话、娱乐休闲、网络漫游等业务。同年5月,中国电信宣布下调部分国家的国际漫游资费,相应国家包括美国、澳大利亚、韩国、英国等。用户在这些国家接听或拨打电话,最高收费不超过3元每分钟。随后另外两大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也纷纷对各自海外通信服务项目做出调整,海外通信战役已悄然打响。

二、英国通信服务商介绍

尽管中国电信将海外扩张的触角伸到了英国,但其是否能在英国市场站稳脚跟仍不得而知。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一)lyca公司

在英国,lyca租用Orange的网络。根据其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在英国境内单独拨打中国、印度和尼日利亚等国家座机费用低至每分钟0.1元,而拨打手机用户费用则为0.3元每分钟。若购买lyca公司英国国内95元每月的捆绑套餐,将享受每月250分钟英国本地通话,lyca用户之间通话短信免费,并且享受拨打中国及其他国家手机用户每分钟0.1元的优惠。

(二)lebara公司

Lebara作为电信承包商,租用vodafone公司的网络,提供基本的语音通话和短信服务,主要目标人群为外来移民。因此,国际间的通信资费非常便宜。主推每月275元的自由套餐。套餐内容包括:对加拿大、中国、香港、印度、美国等8个国家提供1000分钟免费通话。若不购买套餐,自行拨打中国固定电话费用为0.1元每分钟,拨打手机用户费用则为0.3元每分钟。

(三)giffgaff公司

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若单纯的从资费上比较,英国各服务商确实占据显著优势。以lyca和lebara为例,每分钟低至0.1元的语音通信费只占中国服务商的不到十分之一,甚至低于中国国内本地语音通信费,非常具有吸引力。而在数据漫游方面,英国运营商的资费也普遍偏低。笔者有幸在英国留学过一段时间,就自己的亲生体验而言,英国本地通信商的国际语音通话质量绝对不在中国运营商之下。因此,对于在英长时间居住的留英华人、留学生而言,选择英国当地的通信公司可谓是明智之举。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到世界各地观光旅游。据了解,仅2010年一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次就达到4700万以上,相当于两倍的北京人口,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客户群体。对于这些在海外短时间居住的人群,特别是一些公派领导干部、企业家而言,时刻保持与国内的紧密联系十分必要。为方便联络国内的亲戚朋友或生意上的合作伙伴,尽管当地通讯服务商低廉的资费更加诱人,他们仍旧继续选择中国运营商提供的服务。

三、中英市场分析

英国最著名的三大移动运营商莫过于vodafone,O2和T-Mobile,都拥有各自的移动通信网络。同时,英国还有许多通信承包商,也就是虚拟移动运营商,如giffgaff等公司,通过租用上述公司的网络来开展自己的业务。

在英国这个面积小、人口密集的国家,虚拟网络运行模式既有助于开展良性的市场竞争又能避免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在如此激烈的通信市场竞争中,每个存活下来的通信公司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全能型运营商在英国非常少见。因此,客户可根据各运营商的业务特点选择最合适的公司。如若不满意该公司的服务,还可在不更换号码的同时更换成其他通信公司,只需在相应网站上提交申请即可。在这种平等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下,英国通信行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

反观中国,通信行业始终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国移动、联通和电信作为国有企业长期占有最具优势的国家资源和政策。不规范的市场竞争无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市场格局失衡,单一企业主导或垄断市场的情况依旧没有改变。当然,基于国内的社会环境我国无法在短时间内放开通信市场管制。但提高领头企业的领导能力、创新能力迫在眉睫。对于即将大力开拓的海外市场,中国运营商依旧面临相当大的问题。

结论

大多数发达国家的通信市场已经非常成熟和完善,并且各大运营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已针对不同目标人群推出最合适的通信服务。在短时期内,中国通信商要进入发达国家电信市场很有难度。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上一篇:一种基于信息化手段的物资采购供应商不良行为... 下一篇:小议高速公路路政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