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家进 中国第六大银行的发展之路

时间:2022-05-25 08:33:36

吕家进 中国第六大银行的发展之路

截至2012年12月末,邮储银行资产总规模达到近5万亿元,居民储蓄存款突破4万亿元;资本充足率约为10.40%,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24%,均满足监管要求;全行信贷资产不良率0.35%。公开资料显示,就资产规模邮储银行应是中国第六大国有商业银行。

邮储银行悬空半年有余的行长之位,在前不久终于有了正式接替者。中国第六大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公告中了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调整任免决定。董事会决议聘任吕家进担任行长。

众望所归,出掌邮储银行

2003年,吕家进出任河南省邮政局副局长;2005年起担任国家邮政储汇局副局长。2007年邮储银行成立后,吕家进出任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董事、副行长,2007年8月任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董事、副行长、党委委员。如今他成为目前国内最年轻的大型国有银行行长。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其他大行的行长普遍都是50后,吕家进比他们要年轻十几岁。

吕家进此次出任邮储行长完全在大家的预料之中。在陶礼明出事后,邮储银行总行行长之位已悬空半年之久。在此期间,邮储银行一直由吕家进代为行使行长职责。在此前的部门分管中,吕家进分管的部门最多,包括银行业最核心的个人金融部、公司业务、信贷业务、渠道管理和风险管理部等。而这些部门都是邮储银行业务构架的重中之重。已有邮储银行内部人士判断,若从邮储内部提拔新行长,可能性最大的当属排名第一的副行长吕家进。

在出任中国邮储银行副行长五年多后,吕家进初次以行长身份亮相2013年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以及邮储银行年度工作会议,他用略带河南口音的普通话,喊出了毫不动摇地“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口号。

对于这家拥有近5万亿资产规模、3.8万营业网点,号称中国第六大银行的机构而言,在历经2012年股份制改造以及前任行长陶礼明风波后,新行长的口号振奋人心。

“坚持用加快发展来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这是吕家进率领邮储银行走出阴霾的“隆中对”,在中国银行业纷纷准备告别速度情结和规模冲动的今天,这个策略多少有点与众不同。

2013年恰是银监会批准邮储银行开业7年之际,距离国务院《邮政体制改革方案》已有8年之久。2012年陶礼明案的爆发,已经隐隐折射出钟情速度的危险性。

记者获得数据显示,2005-2011年,邮储银行存款规模从1.3万亿跃升至3.9万亿;贷款更是从0一跃至2012年6月末的7521亿元,公司净利润从2007年底的6.5亿元跃至2011年底的231.2亿元,5年扩张了35倍。

“过去几年邮储银行大规模进入资产业务,合规和操作风险突出,案件频频发生。”1月24日,一位监管人士对本刊记者用四句话概括了邮政金融改革难点:公司治理存在明显缺陷,管理体制尚未理顺,资本金补充渠道窄、压力大,信贷业务风险隐患突出。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1月16日银监会副主席蔡锷生参加邮储银行2013年工作会时,如是总结过去7年的改革之路。在蔡锷生对邮储银行未来提出的5点要求中,确立清晰的发展思路以及“加强风险管控,运用‘底线思维’”,亦可见监管机构之期许。

定位之惑:不甘于小贷银行

在邮储银行2013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对邮储银行提出三大期许,其中之一便是希望其能“坚持城乡小贷方向、坚持零售商业银行”的定位;而蔡锷生的五点要求中,首要一条也是要“确立清晰的发展战略,坚持服务‘三农’、服务社区、服务小微企业的定位不动摇”。

2010年底邮储小额贷款发放突破千亿之时,时任副行长的吕家进对外表示,早在2004年,邮储就已开始关注尤努斯及孟加拉乡村银行,此后又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进行了交流,认定小额贷款市场潜力巨大,竞争相对薄弱。同时,客户分散、风险也相对分散,与邮储银行的机构、人员能力匹配性较好;遂将该业务确立为邮储银行战略性业务。

2008年,银监会允许邮储银行开办对公业务,但在业务开展初期,由于客户资源以及对公业务人员稀缺,邮储只能以信贷资产转让、信贷资产置换、银团贷款的方式参与到市场广袤的批发业务领域。

“邮储一开始资产置换做得很凶。”国开行一位人士表示,邮储第一步就是向国开行取经,在银团贷款、联合贷款和委托贷款领域双方都有合作。

以2008年6月国开行与邮储湖南分行签署的合作协议为例,根据协议,2008-2011年,国开行湖南分行将选择300亿元的存量和增量贷款与邮储银行开展全面业务合作。

2009年下半年后,在监管机构严厉的信贷额度管控之下,国有大行和股份行向城商行等中小金融机构转让贷款的现象增加,邮储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仅2009年4月,邮储与民生银行签订的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合作协议,双方在银团贷款及信贷资产转让业务计划合作额度就高达300亿元。

只不过,随着2010年底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通知》,信贷资产转让的“虚火”被堵。上述国开行人士说,“银监会严禁拆分贷款和双卖断的方式,对信贷资产转让市场起到了规范的作用,此后,各家银行优质的资产不愿意转让,劣质资产邮储也不愿意接。”

然而,在2009-2011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雨后春笋般崛起的时代,邮储银行各地富有进取精神的分行显然希望能在银政合作当中分得一杯羹。于是,邮储银行推出了专项融资服务,适用于信用评级高的部级涉农公用企业和公用工程,专项用于农村能源、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优质项目,一般商业银行下浮10%,但邮储银行有时能提供更加优惠的利率。”上述开行人士介绍,在区县级平台争夺中,邮储优势很明显,只不过,按照批发业务准入原则,并非所有的省分行都可以进入相关领域,省一级分行进入的则更少一些。

进入2010年后,在云南省二级公路专项融资、深圳市基础设施建设、重庆“两翼”地区等领域均能看到邮储的身影。

盈利模式失衡:资产业务短板

“邮储贷款业务起步晚,信贷队伍一直处于建设过程中。”一位熟知邮储银行的同业人士介绍道,但这几年邮储在批发业务方面的积极表现令同业瞩目,尤其是2011年10月,与国开行并肩,且单独拿出400亿资金援助处于困境的铁道部时,市场更见识到了邮储银行的雄心。

因而,进入2012年,在银监会监管四部有关邮储银行下一步监管重点中,省以下开办公司贷款以及平台贷款风险均在监管关注视野之内。

“各地分行的进取精神很大。”1月14日,邮储西部某省分行谈到批发业务时如是说,雄厚的负债业务,19%左右的存贷比,既是邮储的优势,也是邮储的短板,这块短板对应的就是并不发达的资产业务。

银监会内部数据显示,邮储拥有雄厚的负债优势,截至2012年6月末,各项存款余额43462.8亿元,较年初增长10.9%。其中储蓄存款38211.9亿元,占比87.9%,市场占有率9.92%,在同业中居第四位;2008年后发展起来的公司存款为5214亿元,占比12%。

相较而言,资产业务失衡的问题不容忽视。尽管近年来信贷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但截至2012年6月末,各项贷款7521亿元,而该行独特的资产结构也颇为有趣。

截至2012年6月末,该行4万亿资产结构中,与贷款业务相关的个人贷款、公司贷款、专项融资占比分别为9.7%、5.6%和8.3%,三者相加不足34%,与此同时,该行又是资金市场的主要资金拆出方,债券投资、存放同业款项、票据贴现和买入返售占比分别高达23.4%、22.4%、6.2%和1.3%,四者相加将近资产结构的六成。

而在7521亿贷款结构中,小微企业贷款仍然是该行的主导性资产业务,小企业贷款和小额贷款占比分别为9.5%和17.9%,经过多年在批发类信贷领域的努力,批发类信贷占比已高达24.2%。

然而,两类业务模式在理念和流程上的巨大差异,以邮储银行现有的风控和管理能力,能否驾驭则要打上一个问号。

尽管截至2012年6月末,邮储银行不良贷款仅为33亿元,贷款不良率0.44%,但不良增加显著,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0.1亿元,小额贷款不良率2.28%,较年初增加0.45个百分点。

“下一步监管工作重点之一就是防范新业务风险,包括省以下开办公司贷款、票据业务、理财业务和信用卡业务风险等。”上述监管人士告诉记者。

公司治理之痛:理顺银邮关系

在邮储银行年度工作会议上,来自央行和银监会的两位负责人都不约而同提到了公司治理。刘士余表示,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邮储要向管理要效益,加强内控建设,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按照“资本充足、内控严密、治理规范、效益良好”的要求,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建设;而蔡锷生更一语点到邮储公司治理的关键,即搞好邮银合作。

尽管近三年来,邮储集团不断追加资本金,使得邮储银行资本金跃上了700亿元的规模,但较低的资本充足率仍然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银监会也多次发文,要求邮储银行进一步加强资本充足率管理。银监会开出的方子是,“推进股份制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

然而,邮政集团在人事和业务方面强大的控制力,却多被内外诟病。更有外界指责邮储银行管理层不懂业务。

从公司治理角度,邮储集团与邮储银行、总行与分支机构错综复杂的关系也亟需理顺,按照吕家进的提法,未来仍然要积极支持金融发展,继续毫不动摇地坚持“自营+”模式,加大支持邮政金融的力度,要加强邮银协调配合。

然而现实中,邮储3.8万个网点当中遍布全国的网点,仍旧是公司治理难题。目前根据网点储蓄余额的归属和办理业务的差异化需要,邮储总行将分支行分类一类支行、二类支行,其他则为网点,其中一类支行的人财物全部划归邮储银行,办理全部银行业务;二类支行的现有储蓄余额以及网点大部分人员则留在邮政局,继续邮储、会对、中间业务等基础金融业务,少数人划归邮储银行,办理公司业务和信贷业务等新开办的业务;而其余的邮储银行营业网点,则由邮政局银行继续办理储蓄、会对等基础性金融业务,网点的人员、资产归属邮政局。

长期以来形成的邮储银行自营机构和邮政局网点并存的经营管理模式,恰是近年来邮储屡屡发生管理问题的原发地之一。

“一是网点人员数量少,业务素质低,安全防范措施也不到位,同时网点多头管理,增加了管理成本,降低了管理效率。”上述内部人士介绍,两类机构在产权归属、收益分配上打架现象时有发生。

因此,上述监管人士也建议,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严格规范二类支行和网点,继续推进二类支行改革,“二类支行起码不得开办资产业务和对公业务,这是底线之一”。

上一篇:详解新国防白皮书 下一篇:黄洋之死与高校投毒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