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的“赏析咏情”

时间:2022-05-25 12:12:59

音乐教学中的“赏析咏情”

音乐教育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和必修课。

音乐教育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使学生具有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是音响的艺术,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更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都实践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听觉。所以,在教学中笔者提出了“赏析咏情”的教学方法,对中学音乐课做些必要的全新的尝试,使学生在欣赏中感悟音乐,在歌声中体验音乐,充分感受艺术的感染力。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人本主义学习论的代表罗杰斯的理论: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参与的过程,整个人都要参与到学习之中,既包括认知参与,也包括情感参与,因此在教学中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四个步骤:

一、积极参与

教学工作中发现,中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因为传统的音乐课教育观念和落后的教学方法致使音乐课上的气氛枯燥乏味,死气沉沉。要想改变这一现象,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的教育思想,改变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势利导。尝试着把歌唱教学与欣赏教学结合起来,从审美认识开始,逐步发展到审美创造,审美判断,直到审美享受都始终伴随着音乐形象,而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和把握又离不开歌咏――这一学生最喜爱、最直接的参与形式。因为,爱唱是孩子们的天性。新世界的中学生善于幻想、敢于挑战、勇于参与、善于自我表现。根据中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提出了“赏”“咏”结合的教学方法,对音乐课做些必要的全新的尝试。学生在赏中入境,在咏中陶醉,在“赏”“咏”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中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人,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赏”是欣赏,是音乐教学的关键。因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是音响的艺术,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更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听觉。欣赏中,感知与音乐相关联的音乐实际音响效果,进而在实际的艺术效果中感知与理解,认识和掌握那些富有音乐灵魂的活生生的乐思。依据这些提出了:

二、赏中感知

赏,能使人加强记忆、发挥想象、启发思维;音乐曲调内在的结构变化更能有效的锻炼人感知音乐的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况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爱因斯坦说:“我如果没有青少年时期的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我现在这些科学上的成就。”

由此可见,音乐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对触发学生灵感、启迪智慧有着重要作用。遵循音乐教学大纲,依据教材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注意教材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不断了解和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熟练掌握运用多种直观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不断充实声像教材和制作相关的音乐教学课件,力求通过这些具体又生动的画面,从直观形象的角度出发,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敏捷性、创新性。教学设计上,还有计划的要求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查找相关的图片和音乐材料;课上,学生用多种形式展示出来,以激发学生求知欲;课下,相互交流材料,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体现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

通过欣赏音乐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从而加深对歌唱的理解、鉴赏,将音乐欣赏融入歌唱教学之中,既能解决一堂课一唱到底枯燥乏味的问题,减少学生用嗓的时间;又能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咏中畅快。

三、咏中体验

“咏”是歌咏,是音乐教学的延伸。中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好奇好胜,音乐不时撞击他们的心灵,促使他们力求通过歌唱寻找音乐的通感和音乐所描述的一切。咏之畅快,咏中体验到的丝丝情感是无法用语言和其他方式所来替代的。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的,但唱主题是欣赏作品的基础,演唱是欣赏的深入,是乐思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引导学生听前唱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主题形象,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准确辨认主题的重复和变化,使学生的思维真正调动起来,更好的获得音乐体验。

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是音乐教育落实素质教育内涵的重要体现。咏中体验要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和有趣的求知欲望自主的学习,通过优美的旋律和歌唱而陶醉,而自豪,感到音乐的美感,感到自己有智慧和才干,体会到唱歌的快乐,享受音乐带给自己的乐趣。形成激发兴趣――学习知识――享受音乐――再创造兴趣。通过歌唱,着力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通过有特点的律动,自主的参与并尝试走上讲台当“小老师”,展示自己、增长才干。品味创造音乐的乐趣,享受合唱的和谐、均衡的美感,体会歌之咏之、舞之动之的快乐。在兴趣中学有欢乐,在欢乐中学有收获。让音乐在乐趣中生,乐趣使音乐成为永恒。

四、品味乐思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设备,创设浓浓的音乐氛围。教师要起铺垫、导向、辅助作用,以自身良好的素质深深吸引学生,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赢得学生的尊重、喜爱和依赖,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感情。在教学活动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既当课堂的教者,也当课堂程序的导演者,又当各环节的表演者。发展、调动、协助学生主体作用,重点放在学生自主学习和练习上,重视学生的自编、主导、自演的能力和歌唱指挥的能力。

在开展模式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始终要同步进行,教师既是教者又是参与者。要采取赏识、激励策略及时总结,把握课堂的节奏、脉搏,保持和谐而活跃的课堂氛围,使情在“赏”中生,“咏”在“赏”中动,品味赏中感知、咏中体验后的音乐,那是有生命力的音乐。在师生互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中不断捕捉音乐的情境与意境,用各种形式抒发对音乐的情感和体验,把全身心对音乐内涵与外延的感知、理解与体验转化为音乐形象的再创造、再表现的过程。只要唱就应唱出音乐所表现的真实情感,奏就奏出内省的感受与想象,演就要演得活灵活现,有身临其境之感,跳就要跳得富有音乐情趣和美感。

“赏析咏情”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能充分发挥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有效的提高了音乐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这种对音乐的感知与体验,表现与创造使学生受到了启迪,获得了审美的能力。让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始终围绕着一个“赏”境,歌声紧紧扣住一个“咏”情。

上一篇:他们与栋梁一路同行 下一篇: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制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