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单位职业健康管理初探

时间:2022-05-25 05:53:24

医疗单位职业健康管理初探

【摘 要】本文分析了医务人员健康现状,探讨了医疗单位建立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希望通过本论文引起更多医疗单位领导者及医务工作者对健康管理的重视与关注,使医务工作者能在更加安全、舒适、健康的环境中开展工作,为社会服务。

【关键词】职业健康管理;医务人员;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R19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657-02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人们对待疾病的态度从有病治病转为重在预防,健康不再是一个没有病的概念,而是一个社会概念、文化概念,是人身生理、心理的综合性反映。医疗单位作为社会人群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医务工作者会注重自我保护和保健,往往忽略了对自己的职工进行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在事物忙、压力大、感染风险高的工作环境下,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不容乐观。面对特殊的环境,医疗单位有必要进一步重视职业健康的管理。

1 职业健康管理含义

职业健康管理是关于预防、预测、识别、评估和控制作业场中那些可能引起员工不适合导致职业病风险和危害的学科。其职责包括: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帮助员工认识作业场所中的健康风险和危害,预防和避免损害;尊重隐私;真实、准确地报告职业健康情况;对员工的健康负责,并最终保护员工的健康和福利[1]。

2 医务人员健康现状

2.1职业慢性病威胁医务工作者健康。

医务人员服务于他人健康,一边往往顾不上自身健康。医务人员因长期伏案或弯腰保持同样姿势颈椎病、腰肌劳损等患病几率均高于普通人,因工作时间长、压力大,缺乏体育锻炼致使高血脂、高血压、脂肪肝的患病几率也十分高,且随年龄增加有明显上升趋势。相比身体上的疾病隐患,医务人员的心理状况也让人堪忧:据有关调查显示有25.2%的医务人员有焦虑症状,31%的医务人员有抑郁症状,女医务工作者出现焦虑和抑郁的比例比男性高,39岁以下年龄组的医务人员相比40岁以上的更为焦虑和抑郁[2]。

2.2职业感染威胁医务人员健康

医务工作者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不可避免,因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风险十分大。医务工作者面临的职业暴露,包括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职业暴露等,他们因职业暴露所患疾病中,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艾滋病等传染病最为常见;长期处于放射性环境中,自身免疫力将受到影响;消毒剂、某些化学药品也会对医务人员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危害。

2.3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诊疗工作关乎患者生命,虽然医务工作者竭尽所能,但医疗风险依然存在,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频发给医务工作者增加了巨大压力。医务工作者经常感觉到身体不适,而经常处于精神应急状态的抑郁、强迫以及焦虑、烦躁等现象的个体,已经占到医务人群的1/3以上。这种状况可能直接干扰他们正常的临床思维,影响医患关系,影响诊疗全过程,造成误诊误治,最终导致医疗质量的下降[3]。

3 医疗单位职业健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单位对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不到位。

医务人员是医院的主力军,服务对象是大量的病人,工作时要求精力高度集中,是强脑力劳动,同时身体素质也面临巨大挑战。在卫生资源不平衡的情况下,医生和护士必须长时间工作、值夜班。单位对于此类状况,难以增加医务工作者编制人数,病人数更加难以控制,医疗单位受到政府投入不足、政策支持方面的限制,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很难到位。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见表一),近十年来卫生从业人员不断增加,2011年全国卫生从业人员为2002年的1.3倍,但民众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增长更为迅猛,2011年的各类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次为2002年的2.9倍,2011年的入院人次为2002年的2.6倍。由此可见,医务人员增长的幅度跟不上医疗服务需求的增长,医务人员身心都必须承受巨大的压力。

3.2单位未足够重视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危害,职业暴露防治工作还不够完善。

医疗卫生机构大多都存在职业防护意识淡漠、防护措施不力、培训和教育不足、医疗废物处置不当等问题。医务人员受到职业暴露侵害,暴露出宣教、培训等的不足和相关防护措施如职防、感染控制不到位[4]。另外,对新型劣性传染病的认识不足,缺乏防护知识和防护能力也是造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之一。

3.3单位健康文化氛围不浓。

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健康有一个基本的估算: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条件,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自然环境,而60%取决于自己习惯的生活方式。由此可见,健康和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常见的生活误区及不当生活方式是导致的疾病的重要因素。健康的文化氛围是健康生活方式的先导。由于诊疗工作消耗体力和脑力,大多数医务工作者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往往选择打麻将、看电视来舒缓压力、放松身心,一些医务工作者尽管也知道健康的重要,但却依然我行我素,烟照样抽,酒照样喝,再加上超负荷的工作量和长期倒班造成的生活不规律,健康生活方式根本无从谈起。

4 构建以人为本的医疗单位职业健康管理体系

4.1根据服务需求合理配置医务人员,缓解工作压力。

在人员编制受到限制的条件下,抓住医改契机,争取各级政府对医疗单位的投入,逐步按工作量需要增加人员编制;加强对编制外医护人员的管理,使他们更好地发挥作用,减轻医务人员工作强度。

4.2建立维护医务人员合法权益的机制,减轻心理负担。

一方面建立医疗纠纷第三方处理机制,平衡医患权益,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另一方面建立医疗执业责任风险保障机制,鼓励医务人员按照自愿原则参加执业风险保险,提高医疗机构抵御执业风险的能力。

4.3建立保护医务人员积极性的工作机制,提高医务人员待遇。

健全健康福利法规,如保证休假制度、医疗保险、控烟、定期体检制度、常规预防接种制度,保证医务人员有修养身心的时间和全面了解自身健康状况。

4.4重视医务工作者职业安全防护。

医务工作者面临的职业危害,有的对健康有慢性长期的影响,引发职业病,有的引起突发疾病。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颁布实施,使人们注意到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但SARS在医务人员中的高况,令职业卫生学界震惊。医疗单位必须与时俱进,拓宽职业卫生服务,制订保障医务工作者职业卫生的应对机制和安全规程,实施对医院管理部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卫生与安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接触的危害因素的认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严格保护措施。

为保障医务人员职业健康和安全,抓好相关关键控制环节是让医务人员减少甚至免于受伤和感染的必要手段,一是要设置专门机构管理医院职业健康与安全工作,二是建立伤害识别、评价、防护的管理体系。包括加强科学研究、监督管理,大力推进医院文化建设,加强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加强医务人员健康监护,建立和完善医务人员免疫接种计划,推广适用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科学设计工作流程等。

4.5树立良好的健康文化。

医务人员的健康理念、保健知识丰富,是树立良好文化的有利条件,但由于长期工作压力大、经常面临医患矛盾和纠纷,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为医务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心理疏导、营造轻松舒适的工作和休息环境、搭建医患沟通平台等方式创造宽松的健康文化氛围。为医务人员提供学习、晋升的机会,增强职业的认同感。

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通过医院文化建设,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丰富医务工作者业余生活,组织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使医务工作者身心得到放松的同时,增进同事间的感情,使医务工作者能身心愉悦的投入工作。另外建立个人健康行为规范或个人的自我约束力与激励机制等,鼓励健康生活方式。

医务人员是医疗单位重要的人力资源,肩负着救死扶伤的崇高使命,医务工作者的健康关系到医疗单位的运营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改善医务工作者的健康现状,要解放思想,以人为本,医疗单位要注重医务工作者的健康管理,只有使医务人员职业健康得到保障,才能使医务人员无后顾之忧,对单位充满归属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参考文献:

[1] 徐卫东,李翔.现代职业健康管理[J].现代职业安全,2002(3):58-61

[2] 伍琼.医务人员健康状况堪忧.长江日报,2008.7.23

[3] 涂玲,张新庆.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J].我国医务工作者心理健康现状及分析,2009(7)

[4] 王焕强.医务人员职业健康危害及其关键控制环节.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0)

上一篇:复方苦参洗剂治疗手足癣的临床应用 下一篇:对青少年课外阅读现状的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