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顺应自然规律

时间:2022-05-24 10:05:26

如何顺应自然规律

本栏目作者潘朝曦,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上海名医特诊部特邀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研究室主任,上海诗词学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浦东美术家协会会员。出身中医世家,师从当代中医泰斗张伯臾教授。擅治各种疑难病症。著有医著十余部,艺术类著作三部。

因为人由大自然产生,之所以产生、存在,是大自然提供了他得以产生和存在的空间和时间等条件。人生存在这空间里必须适应这个空间,这就如同我们架着船在水上走,水中有礁石,我们必须绕着走过,硬碰必定不行,不是船翻就是船破。又如钻山洞,洞门低矮,就必须弯腰或俯身通过,挺身硬碰,必定头破血流。

一、顺应天地大规律

何为天地大规律?这得先从天地谈起,天地最具代表的两大实体即太阳和地球,太阳和地球以及其他几大行星和彗星等都属于太阳系。我们所使用的一切能源均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太阳,我们赖以生存的所有食物也均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太阳。反过来,光有太阳,没有地球也不行,人类也不可能有存身之地。

正是因为天地的如此重要,正是因为天地在生命活动中起着决定性、主宰性的巨大作用,我们祖先为了把握太阳光照的多少和有无,以及对地球上物质与生命因光照不同而引起的各种各样的变化,巧妙地创造两个字,对这种变化万端的现象进行归类、把握,这两个字就是阴、阳。具体归纳是:即天地间凡光明的、热的、明亮的、向外的、向上的、活动的、兴奋的,无形的……皆用“阳”这个字来代表统括;凡阴暗的、冷的、晦暗的、在内的、向下的、宁静的、抑制的、有形的……皆用“阴”这个字来代表统括,其中,水、火和地、天是阴阳特征的两类典型代表。这样一来,就能执简驭繁,把天地间复杂而多变的自然和生命现象问题条理化、简单化,便于总结规律。有群经之首,中国第一经之称的《易经》即是我们祖先总结天地间大规律的第一本哲学著作,释《易经》的《易传》一书中的“一阴一阳之谓道”一语即是指出阴阳是天地间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消亡的根本规律。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所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是极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和谐。经过亿万年的摸索,通过总结人在天地间生存的经验,探索天地运转与生命间的关系,我们祖先终于找到了许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总结出了许多极为精辟的天地运转与生命活动的规律,这些规律多已记载在古代天文、历算、物候、地理、哲学、历史,以及医学等大量典籍中。现仅就养生方面,谈谈我们应如何顺应天地大规律。

养生,首先应顺应自然节律。节律有年节律和昼夜节律之分。年节律即表现为四季,春温、夏热、秋凉、冬寒。

古人认为四季对生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生、长、化、收、藏,即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这是人人都可见到的天地间的一个规律,不是虚玄不可捉摸的。何谓春生?生,指发生、生长、生机。春生是指一切生命在春天充满生机,表现为种子萌芽、草木吐翠,一切冬眠蛰伏的动物开始苏醒活动,“春风又绿江南岸”这种无形迹但能催发生命之力,是无处不在、不可阻挡的,哪怕是长在阴山背后、天涯海角、无人见到的小草,春天一到它也将充满向上生长的生机。何谓夏长?是指大多数生物在夏令生长茂盛,生长较快。何谓长夏化?是指一些植物、动物至夏长,吸收的物质在体内进行转化,如建构身体结出果实等。秋收,是指一切生物在秋令生机收敛、阳气收敛、水分收敛、毛羽收敛、活动收敛。冬藏,是指一切生物在冬令阳气闭藏、精华闭藏、生机闭藏,活动减少或停止而进行冬眠。

人养生的第一步,必须与自然界的节律保持一致,顺之则身体健康长寿,逆之则灾害丛生,生机消亡。不光人应顺应大自然的规律,鸟兽百虫也知顺应自然,秋天雁南飞,春到燕北归,春夏百虫活跃,冬令蛰藏冬眠。可我们很多人却偏偏要做傻事,做出了许多违背大自然规律的事来,这已是举不胜举。如春令,太阳光照正处于既不太斜射又非直射的位置,气候温和,阳气上升,此为大地上一切生命送来了蓬勃生机,人当与动植物一样要审时气,调动体内生机,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可有些人,我看是:“春眠不知晓,不怕鸟骚扰,睡到午饭后,起来吃个饱。”古人指出养生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而动则生阳,静则生阴。只有适当增加活动量,或踏青问柳,行歌舞风,这样才能使阳气增长,顺应生发之气。可很多人特别是有些青年人和老人,往往由于“春困”而贪睡少动,这样阳将何从养起?又如春令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是冷暖交替的过渡季节,由于初春阴寒不尽,阳气方生,时有冷空气袭击,即所谓“春天孩子脸,一日有多变”,所以历代养生家皆指出:春宜保暖,衣服不可顿减,以助人体阳气生发,即俗话所说“春焐秋冻”。唐代大医家孙思邈还特别告诫:“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霍乱、食不消、头痛。”《摄生消息论》也指出春令应“时备夹衣”,衣“不可暴去”。可我们不少青年人冬令天冷时都不愿穿厚衣,更何况春令。所以在上海常见不少青年人春天天稍热,即穿得很单薄,甚至穿夏衣穿行于大街小巷之中,这就难怪有些人常易受凉,从而发感冒、扁桃腺炎、肺炎与咳嗽等病症。甚至因抵抗力要抗寒导致 “兵力”分散而减弱,极易患上脑膜炎、麻疹、腮腺炎等病症。此外,由于春令乍寒乍暖,一些年老体弱者极易引发宿疾,以哮喘、高血压、过敏、心肌梗塞、精神病为常见。据有关统计,3月至4月是心肌梗死发病的第二个高峰。俗话说“菜花黄,痴子忙”,精神病发病也比其他季节高。故古代医家汪绮石在《理虚元鉴》中提出“春防风,又防寒”,对有些病还要提前服药预防。

在饮食上,由于春天阳气升发,人体新陈代谢开始转盛,饮食上应顺势,选食辛、甘、温之品,如葱、芫荽、枣、花生等以助升养脾,忌食酸涩、油腻生冷,即唐孙思邈所说的“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这在好多人中恐多没有做到。还有历代养生家要人们在春令应“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虑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这对好多人恐怕更是一种酷求。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不仅是学习、事业安排的好时机,也当是体质投资的最佳时机。因为此时,春光明媚,空气清新,煦风拂面,桃李含娇,柳丝含烟,不仅空气利于人体吐故纳新,采纳真气,且景色怡心悦目。人们应安排一定时间去户外“踏青”,荡秋千,放风筝,练太极拳、剑,最大限度地汲取大自然活力。实践证明,春天善养生者,一年很少患呼吸系统疾病及其他传染病。工作思维敏捷,效率高,不易疲劳,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上一篇:不亚于“地中海饮食”的“冲绳饮食” 下一篇:帮助任何人都是在帮助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