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

时间:2022-05-24 09:00:26

让创新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

摘要:本文通过积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论述了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思考,善于发现,主动创新并及时交流,让学生在每天的学习中,不断迸发创新的火花,使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Abstract: This paper has accumulated mathematics teaching experience in the primary school, discusses how teachers to create situations in the usual classroom teaching and realize students the positive thinking, good at discovering, take the initiative to innovate and timely communication, so that students constantly spark creative burst in everyday study , and their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is effectively improved.

关键词:创新思维;积极性;轻松愉快

Key words: creative thinking;enthusiasm;pleasant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0-0163-02

0引言

创新思维是要求人们在原有的知识及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性的突破和组合,创造出新的方法、新的概念或新成果;是创造力的核心;是一种新颖独到的思维活动;也是人们完成创造活动的基础。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供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任何一条新颖的解题思路,编一道应用题,小发现、小创造等都是创造性思想的结果。创新必须要勤于思考、乐于实践、积极求新。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人欲,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空间,让每一个学生养成想问题,问问题,挖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并对其进行适时适当的总结和归纳,让学生杂乱无章的新思维和新方法有序化和条理化,使其能够有效的解决新问题。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白自己有权力和能力提出新见解,发现新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效的引导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创新积极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创设使学生对新知识有兴趣的情境,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好的状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起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欲望,达到激活思维的目的。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创设了故事情境导入:小红今年12岁,已经过了12个生日。爸爸今年37岁,只过了9个生日,小红问爸爸:“您过生日为什么比我还要少呢?”学生也都不知道,一直摇头这时就抓住时机:“你想知道这里面的秘密吗?”这样的导入方法,学生就觉得好奇,激发了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加学习,这就唤起了学生创新的意识,产生了创新的欲望。

学生最愿意接受通过参与游戏,激发的数学思维。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活动,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中。通过游戏,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了最好的环境,能吸引全班学生积极主动快乐地投入学习中去,创造性地进行游戏,能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同时唤起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创设民主和谐,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从心理角度来看,人在愉快、平心静气的时候学习效率最高,最容易产生创新的灵感。教师应该爱每一位学生(无论他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尊重学生,认真耐心的聆听每一位学生的的看法,并适时鼓励,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支持性环境中学习。让学生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这样才会有“敢于争论”的思想基础;学生才会逐步做到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让在教学过程在教师预的情境中进行互动。如:在练习课上的一道题:找规律填数10、( )20、( )、30、( )。一位学生回答是15、25、35,这答案大部分都同意了。教师也判断了这个答案是正确的。但有一位学生有疑问的站起来说:“我的答案是12、22、32不行吗?我认为10到12增加了2,12到20增加了8,20到22又增加了2,22到30又增加了8,30到32又是增加了2”学生思维又被激活了,到底这样行得通吗?像这样的疑问应该说是有分量的,这表明学生动了脑筋,创造力有所发展。

3把思维和交流的空间留给学生,使其得到创新的机会

给学生创新的时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人类社会的创新发明,科学家不是凭空想象得到的,而是要进行不断的实践。学生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才能感悟出数学的真谛,才能逐渐养成创新的习惯,才能培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创新需要时间,创新更需要空间。离开了空间、离开了学生的活动,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所以我们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这个空间中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如在《小火车》的教学中,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提数学问题,小组交流。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经历了“寻找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判断正误”的思维过程,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而且学生很注意提出与别人不一样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涉及的信息较多,这说明学生的开放思维发展比较好,这也是学生创新意识萌发的基础。在解决问题时,注意引导学生做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如“一只大杯能倒满几只小杯”学生能从多个角度进行思维。可以说,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矛盾冲突层层深入,思维碰撞时时激起,创新火花常常闪现。

而且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也非常重要。学生只有在不断的交流中才会进步,也才会获得新知或是迸发新的方法。比如,同桌互提问题,你问我答,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优秀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和行为,增强合作意识,来启发感染成绩不好的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也显得非常活跃,智慧的火花随时迸发,可以说,交流是创造思维有力的催化剂。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为了我们孩子的未来,请大家给学生一点创新的时空吧!只要我们从每一堂课、每一个练习设计、甚至每一个提问扎扎实实地做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插上创新的翅膀,自由的翱翔在思维的蓝天里。

参考文献:

[1]张光华.儿童学习心理与小学数学教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2]石中英.基础教育新概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丁建强.树立创新教育思想[J].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4]小学数学教育.2000(7-8).

[5]丁伯荣.走进新课程[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6]朱小蔓.小学素质教育模式[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上一篇:浅论影响速度滑冰课教学质量的因素 下一篇:浅析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